[摘 要] 构建系统科学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评价体系,对科学有效地评价思政课教师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的多元评价机制,应采取模块化设置,构建系统、全面、操作性强、科学化高的评价系统,让每一位思政教师都能通过评价标准找寻自己的亮点,促进思政课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1-0052-02
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切实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严把政治关、师德观、业务观,明确与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标准。”2019年9月,教育部就实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制订工作方案,提出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因此,如何评价思政课教师队伍,建立健全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的多元评价机制,探索思政课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是高校面临的新问题,同时,探索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也迫在眉睫。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对思政教师有评价无体系
近年,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也日趋明显,但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管理、评价、激励、保障等机制方面还很欠缺,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未对思政教师构建系统、全面、操作性强、科学化高的评价系统,处于有评价无体系的状态,本文试图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评价理论研究提供新视角。
(二)对思政课教师管理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思政教师队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人员数量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部分教师还存在责任意识不强、敬业意识淡薄等问题。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的建立有助于高职院校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教师队伍。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构建的意义
(一)有助于为高职思政课教师评价实践提供借鉴
协同推进2018年4月2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总体方案》,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格局,探究思政课准入与退出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辅导员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
(二)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
从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的現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理论与实践、目标与手段,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的效果进行科学合理评价,促进思政课教师更好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有助于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高校思政课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课堂,规范系统的思政课教师评价办法有利于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同时,合理规范的教师评价机制更利于教师课程建设、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评价模块化设置
“高等学校应当健全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明确与思政课
教学科研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标准”,因此,思政课教师评价必须形成长效机制。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打破传统的评价模式,将考核标准多元化,追求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的不同激励效果,把师德师风、教学评价、科研评价、实践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业绩评价等方面结合起来,实行模块化考核评价方式。达到共性和个性的结合,通过科学合理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教学导向,引导思政课教师潜心从教,热心从教,打造思政金课。造就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教师队伍,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
(一)师德师风评价
师德师风评价是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评价的首要模块。师德师风,是指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的内在素质、知识能力和思想言行的外化表现,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处理与学生、社会、家庭关系时表现出的个人形象特征,是教师涵养、操行、品质的表现。[1]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状况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文化氛围,是学校学风、教风和校风的重要体现,也直接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思政课是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师德师风,不仅影响思政课程教学的成效,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走向和价值取向。因此,师德师风考核理应摆在思政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考核思政教师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发挥师德师风考核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作用,并采取针对性举措帮助教师提高认识、加强整改。这一模块考核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强化师德考核结果的运用,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应一票否决,并取消在教师推优评先、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科研和人才培养项目申请等方面的资格。
(二)教学过程评价
教学过程评价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评价的重中之重, 主要是对思政教师教学任务、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督查。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准备、教学秩序、执行计划、教学资料、作业答疑、实践教学、听课评课等方面。其中教学任务是指每学期承担的工作量,是否达到学校额定要求;教学准备、秩序、资料、作业等主要通过日常的教学检查和管理进行量化实现;同行听课评课是对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包含教师素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互动、授课表达、教学效果等进行现场赋分,并提出改进意见。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师资保障,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的双师素质,思政课教师也不例外,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还要具备学生管理服务能力,比如是否担任过学生辅导员、班主任,是否指导过学生社团,这都属于考核内容。因此,教学评价模块的权重系数要设置得比较高,以鼓励和引导思政教师安心教学,将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学上,备好课、上好课,潜心研究课堂教学艺术,打造思政金课,在全体高职教师中起到引领和模范作用。
(三)科研成果评价
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是提升高职院校品牌价值的重要内容。[2]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以科研促教学,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推动力之一。良好的科研学术环境和成果的转化运用能对思政课教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科研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导向,对科研人员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及在此过程中取得的科研成果与业绩进行价值评判。[3]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而言,科研评价主要是对思政课教师教研教改、课程建设的学术研究进行评价,包括教学项目、科研课题、专著出版、教材编写、论文发表、学术交流等方面。科研评价模块是较容易量化的模块,又是驱动急功好利、心浮气躁心态较重的模块,考核评价一定要做到量化值高、量化准确,尽量用数字说话,坚决抵制弄虚作假。[4]要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状况,对公开出版物的质量进行把关,同时给予不同的分值。并且要结合思政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根据年龄、职称等因素,关注教师差异,对不同研究层次的教师有不同的量化标准,不能搞“一刀切”,对年轻教师申报课题、撰写论文进行鼓励,以此促进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目前,在高职院校职称评审体系中,有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三种情况,因此,在对思政教师进行考核时,应避免科研与教学异化,合理設置考核评价中的系数,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
四、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作为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帮助教师了解自身的教学质量状况和优缺点。[5]学生评价能够比较直接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在思政教师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究其根本是因为学生评教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要求,它在高校教学管理中非常必要甚至不可或缺。(1)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本身就是学生作为主体开展学习活动的一部分,或者说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进行自我学习的主体之为。(2)学生是教师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直接参与者和见证人,对教师的课堂准备、教学态度、教学组织与方法、学科专业素养以及由此体现的师德修养、为教为学之道等诸多环节与方面,应该说具有充分、真实和客观的感受。[6]但是由于学生的主观意识,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与否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评教结果的偏差和评教信息失真,所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客观评价,保证学生评价信息的真实、客观与全面,需要学校形成相应的规范体系。再者,还应该合理设置学生评价结果在思政教师整体评价中的权重系数,以达到学生评价信息能真正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教研室评价
教研室评价是思政教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室是直接进行教学工作,开展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和培养提高师资能力的教学基层组织。[7]教研室的建设与运行状况直接反映专业发展的水平和学校内部治理能力的层次,不仅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学校发展与改革的前沿阵地。[8]尤其对高职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思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双师型”素质的表现情况也是重要的考核项,教研室主任对教师的教学、课程建设、教研活动、教学改革创新、团队建设、日常管理等情况更加熟悉,因此,赋予思政课各科教研室主任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在思政教师评价机制中给予教研室一定的分值,对整个教研室教师的综合表现情况进行打分,适当拉开差距,差距幅度可由教研室主任和督导成员协商统一,将分数归入思政教师整体评价。不仅有利于思政课教研室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提高团队作战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升教研室主任的威信度;又可以改变“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等消极应付、变相推诿、绝不主动等应付行为;促使思政教师主动作为、有所作为,构建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真正发挥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前沿阵地的积极作用。
六、竞赛评价
竞赛包括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和指导学生竞赛两种类型,技能竞赛是对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助力提升和全面检验。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竞赛越来越多,打破了以往重专业课、轻公共课的局面。
教学竞赛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竞赛日渐增多,比赛形式多样,有教师职业能力比赛、教学展示竞赛、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案例等,准备教学竞赛的全部内容是一个漫长而且紧张的过程。教师在漫长而紧张的比赛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这些锻炼包括对教材的整体把握、重点难点的分析、教案的撰写、课堂教学的组织与驾驭能力、多媒体的设计与运用等。这些基本能力的锻炼是提高自己教学能力和完善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也是教学竞赛成为教学发展助推器的最根本原因。[9]因此,将教学比赛参与及比赛结果赋予分值纳入思政教师评价体系,是对思政教师工作的认同和鼓励,使教师得到荣誉感和获得感,从而激发思政教师教学潜能,助推职业教育的发展。
指导学生竞赛,基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而言,近年来举行的竞赛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实践教学成果展示竞赛、大学生说思政课等。并且部分比赛要求学生全员参与,范围广、人数多、时间长。这对思政教师而言,无疑是对自身教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考验。
以往,高职院校对竞赛纳入教师评价,最常见的评价标准基本上都是以最终的比赛成绩决定,从而导致比赛中过分重视选拔精英,忽略了竞赛的最初含义,这种单一的指标不能全面反映教师以及学生的技能水平,反而打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创造性,误导教学的方向。[10]因此,既要重奖比赛精英,又要鼓励思政教师积极参与,将获奖和参与赋予不同的分值纳入教师评价,更能促进竞赛与教学相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参考文献:
[1]曹剑.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2).
[2]关良.“卓越院校”建设背景下高职教师科研动力激励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3]万茹.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之路:约束与激励的融合[J].中国成人教育,2018(24).
[4]刘勇,罗晓青,刘云华.高职院校教师党员“创先争优”考核评价方式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3).
[5]钟鑫,李如梦.学生评教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研究[J].教育评论,2020(2).
[6]周继良.高校学生评教中的强制参与:管制类型、制度逻辑与矛盾消解[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
[7]应志国,张玉琳,周立峰.浅谈高职院校标准化教研室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13(12).
[8]叶奕.高职院校教研室建设与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
[9]杜精睛,马跃东.教学竞赛对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性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10]高娃.技能竞赛评价体系需要体现的三个方面[A].学习贯彻教育部教育标准科研成果汇编[C],2018.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