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教育体系构建

2021-08-27 05:29冉茂乾刘灵捷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期
关键词:素质心理健康体系

冉茂乾 刘灵捷

[摘           要]  近年來,我国高职院校在健康教育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起步较晚,总体上仍然存在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目标不明、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亟须提高认识、明晰目标定位、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完善的健康素质教育体系。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大健康视域;健康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1-0032-03

大健康是围绕人的衣食住行及生老病死并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医学模式改变而提出的一种全新健康理念,提倡自我健康管理,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追求身体、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2016年10月,国务院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提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将“健康教育”单独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启了“健康中国”大健康时代的到来。2017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简称“指导纲要”)进一步指出要“加强高校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2]要求高校转变观念,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紧接着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周期健康服务。”[3]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情况事关国家民族昌盛和“健康中国2030”大健康的伟大进程,虽然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从身体、心理及思想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起步较晚,总体上仍然存在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目标不明、措施落实不到位与体系不完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健康时代背景要求高职院校构建学生健康教育体系

(一)紧迫性:实现“健康中国2030”伟大目标的迫切需要

“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说明健康教育在公民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轻健康素质教育的现象,现有关学生健康素质方面的研究以及对在校学生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能测试结果都表明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素质情况不容乐观:(1)由于缺少运动、饮食不合理、生活不规律、自身压力过大等,造成大部分学生体质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4]学生体质呈下降的趋势;(2)由于对学生思想及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学生健康心态的重要因素,学生因心理问题被迫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5]有的问题学生虽然勉强毕业,却不能适应社会而成为社会负担。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现状和“健康中国2030”大健康目标的逐步临近,高职院校迫切需要高度重视学生健康教育,构建完整的健康教育体系,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主动追求健康,全面助力“健康中国2030”大健康的伟大目标。

(二)保障性: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要保障

早在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就已将“形成完善的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明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6]报告把国民健康从素质的角度提升到与崇高的思想道德、先进的科学文化相并列的高度。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再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紧接着2017年4月出台的《指导纲要》要求:“高校要全方位、多途径、多形式开展高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这就要求高校需重新审视育人方案与育人目标,把健康教育提升到与科学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同等的高度,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全面提升学生健康素质,为实现高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必要保障。

(三)客观性:高职院校特殊生源结构组成的客观需求

世界银行在《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对贫困的定义是:“贫困不只是指物质的匮乏,还包括低水平的健康与教育、风险和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以及个体不能表达自身需求和影响力缺乏的状态。”[7]由于贫困使人物质匮乏、营养不足、健康水平低下、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进而影响人的健康,同时健康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的低下又会使人的心理发生改变、社会适应能力下降。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就高考分数、学习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明显低于本科院校。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来自广大农村,随着办学规模与招生人数逐年扩大,贫困学生人数、比例及贫困程度高于本科院校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对以农村学生为主要生源的高职院校来说,由于生源整体质量不高且贫困学生比例较大,因此基于贫困学生的健康问题、心理问题以及社会适应能力问题,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必然。可见高职院校除了保证不让任何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外,还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体系,对学生开展健康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二、大健康视域下学生健康教育的基本内涵溯源

健康素质是指“人在躯体、心理、社会方面的素质,指人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及社会实践的影响,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形成相对稳定、积极的生活品质或特征”,[8]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包括健康要素和健康质量两个方面:健康要素是指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其中身体健康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则是在身体、心理健康基础上与一定环境影响下发展形成,且各素质之间既相互影响、又互相促进;健康质量就是人的健康知识、健康意识、健康技能和健康行为等生活特征是否达到健康的要求或标准。健康知识是健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健康知识积累到一定储备量则逐步内化形成健康意识与健康技能,最终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良好健康素质需要一定时间积淀才能逐步养成,健康素质一旦形成,就会长时间对人的健康状况产生作用。

健康素质教育简称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渠道将健康知识、健康意识和健康技能内化为大学生的健康素质,通过健康行为外化为一个人真实健康素质水平的教育方式”。[9]宗旨就是教育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健康管理能力,增强维护全民健康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健康教育据其构成要素可分成身体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健康教育,具体来说就是从身体、情绪、精神、社会、智力、环境、道德、职业健康八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由于各种素质之间互为联系、相互促进,因此对各种素质的教育也是互相联系与互相促进的,如身体健康不仅可提升学生健康体质,也可促进其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良好社会健康必须在一定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基础上发展形成,反之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和促进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形成。

三、高职院校构建学生健康教育体系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大都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与模式可供借鉴与移植,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健康教育认识不足

学生素质的发展是和谐统一全面的发展,教育则既要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也要注重健康素质的发展。早在1990年国务院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就明确规定“学校应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10]但在健康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的“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形式单一、教材不够完善”[11]等所造成的高校健康教育堪忧之现状,这都基于高职院校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所致,只注重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的教育,忽略了健康教育。近年来,各地各高校的健康教育普遍存在覆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措施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进一步说明高职院校对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没有厘清健康素质的真正内涵,厘清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教育只由各部门单独完成、各自为政,没有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独立、系统性的健康教育体系。国家已明确提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周期健康服务”,因此高职院校构建健康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二)健康教育目标不明

虽然《指导纲要》中已经阐明大学生健康教育目标、要求及教育内容,但由于高职院校对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造成目标不明。健康教育课程是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而高职院校目前只重视科学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把科学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目標,对健康教育则只是通过体育卫生、心理学、社会实践等各自单独教学完成课程,健康教育被游离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边缘。没有对专业教育和健康教育进行有效衔接,并把各自的教育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对培养方案进行同步修订并进一步整合形成系统科学的教育体系,造成健康教育整体目标缺位。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离不开对学生的健康教育,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健康教育,以《指导纲要》提出的健康教育目标、要求及教育内容为指南,结合本校实际,开展独具特色的健康教育,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全面素质,实现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健康教育体系缺位

我国一直实施的都是体育、健康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健康教育一直都没有获得独立地位。虽然国家已有文件明文规定普通高等学校需开展健康教育,但从国内各高校的开课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开设健康教育课程,[12]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健康教育体系,这一现象在高职院校尤其明显。高职院校虽然对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开展了相关教育,或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思想政治教育部、体育中心等机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都是进行分散的、各自为政、单独的教学,缺乏有效的联动、评价及管理机制,综合效果不明显。基于此,高职院校需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建立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教育活动与相关学科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的完善的健康教育体系。

四、大健康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高职院校要以《指导纲要》为指南,结合本校特点,从健康要素、健康质量层面构建完善的教育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教学体系,再从时间层面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

(一)以提高认识、重视顶层设计为指引创建独具特色的目标体系

明确的教育目标决定学科性质、教育内容和教材的规范,影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教育过程。因此构建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目标体系是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关键。高职院校健康教育目标缺失、没有完善的目标体系都是基于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的结果。高职院校健康教育包含身体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三个方面,且各自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又不尽相同,具有各自的教育目标体系。因此高职院校需在各自教育体系基础之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的大健康理念,以《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从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性与生殖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方面建立完善的既独立又统一的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健康教育与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同步进行,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最终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以育人为本、坚持务实创新为指导构建契合目标的内容体系

全面健康追求的不仅是个体身体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因此在高职院校健康教育整个过程中,关键在于是否构建契合目标且独具特色的教育内容体系。高职院校要根据《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教育内容及教育目标要求,结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自身特点以及学生健康状况,根据健康要素组成以身体、情绪、精神、社会、智力、环境、道德、职业健康等为蓝本,遵循健康教育内容的衔接性、选择性、自学性,从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性与生殖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方面,以学生具体健康需求、健康行为养成为出发点,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个体健康与社会责任相统一、总体目标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搭建既科学合理、适合高职学生发展需求,又注重学科之间有效衔接的健康教育内容体系。

(三)以全面发展、贯彻因材施教为宗旨建立科学实用的教学体系

健康教育实施的核心和实施途径是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通过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应有的健康知识和必要的健康意识、健康技能,逐步养成主动健康行为。高职院校要根据健康质量内涵要求,在学生体质健康基础上,从健康知识、健康意识、健康技能和健康行为方面构建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以教学目标为指引,教学内容为指导,充分利用并整合现有课程资源,拓展新的资源,规范现有课程内容,实现相关学科教育课程的有机整合,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校本化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按照《指导纲要》确定的原则、内容,因校制宜制订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同时拓展健康教育载体,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健康教育与实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以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线,从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性与生殖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方面开展健康教育。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健康知识、具有健康意识、形成健康理念、养成健康行为,逐步提升为全面的主动健康行为。

(四)以健康第一、坚持质量至上为目的构建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

高校需把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把健康教育纳入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体系。高职院校健康教育评价是一项需要贯穿到整个教育活动中的连续性、持久性、系统性工作。高职院校完善的健康教育评价体系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社会成效三个方面,具体以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目标为构建依据,评价指标构建遵循实事求是、简明科学、内容全面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评价内容首先根据健康素质组成要素设立一级指标,即从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性与生殖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方面建立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又根据健康质量的要求设立若干二级指标,即以健康知识、健康意识、健康技能和健康行為等特征要求确立若干个二级指标,以此搭建健康教育评价内容体系的基本框架。按照教育评价连续性,从新手入学、学习期间到毕业后至少进行三次追踪问卷调查,并分析评估学生健康素质成长情况,及时反馈、调整健康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育教学,使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合理。

(五)以加强监督、规范制度管理为核心构建讲求实效的管理体系

健康教育实施需要规范的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宣传管理等,高职院校要完善管理机制,切实把健康融入高校工作的各个环节。首先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制订目标、完善制度,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使健康教育贯穿并融入高职教育课堂全过程。其次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为健康教育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如建立合理的学分制度、科学的评估制度等,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然后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健康教育机制运行,配备必需的公共教育设施,充分发挥健康环境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和习惯的养成。最后,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管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经常性宣传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刊、媒体等,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加强包括心理咨询室、健身中心、网络学习等健康教育“硬件”建设,保障健康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总之,学生的身心成长、健康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期是高校教育阶段。为了响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的伟大号召,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充分认识到实现《健康中国2030》大健康伟大目标的紧迫性。按照《指导纲要》确定的健康教育原则、内容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务实创新为指导加快构建健康教育目标体系,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健康素质,全面助力“健康中国2030”大健康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2-26)[2018-8-24].http://sports.people.com.cn/n1/2016/1026/c14820-28808459.html.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2017-10-28)[2018-08-24].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1028/c1001-29613514.html.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17-06-04)[2018-08-24].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43/moe_946/201707/t20170710_308998.html.

[4]李雯娟.大学生体质亚健康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2(13).

[5]丁笑生.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7(6).

[6]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EB/OL].(2004-05-21)[2018-08-24].https://www.fmprc.gov.cn/ce/cech/chn/xwss/t115277.htm.

[7]蔡连玉.教育脱贫的本科教育责任及其履行[J].高校教育管理,2017(6).

[8]陈杰.构建大学生健康素质内容体系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9]李静.健康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J].湖北体育科技,2004(2).

[10]教育部.学校卫生管理条例[S][EB/OL].(1998-03-06)[2018-8-24].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ziliao/586921.html.

[11]杨枭.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21).

[12]文海燕,刘建军,李永华.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与评价指标的构建[J].山东体育科技,2012(6).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素质心理健康体系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