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章顺
[摘 要] 中职语文教学中以手绘思维导图为抓手,通过手绘思维导图渗透美育是尝试一种新的渗透美育模式,增加一种渗透美育手段。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通过手绘思维导图渗透美育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受中职语文学习之美,进而达到“以美育人”的目标。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手绘思维导图;美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2-0213-03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1]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美的任务是为人生,追求美的意识、美的心灵、塑造美的生命,通过美育,塑造全面发展的人。”[2]可以说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最好方式之一。中职语文教材本身就有很多美育资源,有丰富的美学因子,近年来,由于升学考试等种种原因,许多语文教师往往把学生的升学考试当成教学的唯一目的,无形中忽略了美育渗透。为了满足中职学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满足中职学生追求美、向往美的强烈愿望,中职语文教师不仅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内容,而且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通过具体可操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审美境界。为此,本人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引入课堂,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以手绘思维导图为抓手,尝试一种新的渗透美育模式,增加一种渗透美育手段。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审美活动的条件和动力,“审美情感在美感心理因素中是最活跃的至关紧要的因素,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整个审美感受便无法形成。”[3]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中职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内容很丰富,可是面对一篇篇血肉丰满的文章,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根本无视它的存在,这一部分学生不仅不能领略到文章语言艺术的光辉,没能和文章所传达的深厚内蕴产生情感共鸣,而且无法在语文学习中身心愉悦。那么教师要做的应该是另辟蹊径,搭建平台,给学生“架桥铺路”,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学生只有投入了情感因素,才会有整个审美感受的形成。
高尔基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爱美是人的天性,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人们总是愿意靠近它。当学生对书本的文字产生厌倦时,教师不妨将某些课文的重要信息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可视化传播形式与学生见面,这个可视化的传播形式就是图文并茂的手绘思维导图。教学实践表明,图文并茂的手绘思维导图在课堂上呈现还是很能吸引学生眼球的。据发现,“90%的信息通过视觉形式传到大脑,速度比文字信息要快6万倍”,当然,可视化内容要具有可欣赏价值和阅读价值。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继续展示刘艳老师的手绘思维导图,比如《散文写作图》《记叙文写作图》《记叙文阅读图》《议论文写作图》《春夜喜雨》《登高》《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接着,教师引领学生欣赏手绘思维导图的线条美、色彩美、布局美、内容美以及绘制者的智慧美,告诉学生思维导图能够“开发大脑的无限潜能”,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还能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等等。而且手绘思维导图并不难,绘制的工具相对简单,容易学习。如果学生有一点绘画基础,或者学生是学习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他们绘制的手绘思维导图在外形上会更具美感。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学生,只要掌握了手绘思维导图的方法后,一定要勤加练习,都能创作出令人赏心悦目的作品。在这样的“读图”课堂上,学生感受了图文并茂的手绘思维导图,领略了“一图胜千言”的魔力,学生的审美情感无形中得到激发,对绘制手绘思维导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后面的审美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学习手绘思维导图的技巧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个帮助人们高效处理信息、记录思维过程与思考的工具。手绘思维导图是一种记录思维的绝佳形式。”[4]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当学生对绘制手绘思维导图有了浓厚的兴趣时,教师要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享受教育过程带给他们的幸福体验。为了让学生掌握手绘思维导图的技巧,教师要花一些时间引领学生学习有關“思维导图的概述”“思维导图的学习应用”“思维导图的核心操作技巧——擎绘系统”等。教师还要提供大量的手绘思维导图作品给学生观摩。这一过程就是审美认知的过程,即引导学生调动审美感觉器官对思维导图(即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的过程。审美认知是一切审美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做好学生的审美认知环节,学生就不可能有接下来的手绘思维导图活动环节。
中职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手绘思维导图一定要和语文学习相结合,否则就失去引入思维导图进课堂的意义。在刚开始绘制思维导图时,本人主要让学生用手绘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某一节语文课所学的知识或某篇语文课文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整理和小结。
在具体的手绘思维导图活动中,比如,要求学生根据刚刚学完的课文《我很重要》(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绘制一张以“我很重要”为主题的图文并茂版(文字为主,图像为辅)思维导图,以此来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许多学生由于自身的接收信息能力较弱、动手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不良等因素的影响,其手绘思维导图作品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此时教师要继续引领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核心操作技巧——擎绘系统”等知识,让学生从线条、色彩、构图、布局等角度重新感知手绘思维导图,并反复观察、临摹他人的优秀手绘思维导图作品,在参照和对比中找出自己所绘思维导图的不足之处。与此同时,要求学生重新阅读《我很重要》一文,品味文章的语言艺术,回忆课堂所学的重要信息,捕捉圈选核心关键词,然后把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用线条层级梳理清晰,最后整合逻辑构架、添加颜色、插图、补充内容等。手绘思维导图不同于软件绘制思维导图,不能随时修改,所以绘制时一定要先用铅笔画一个草图,如果出现错误可以随时修改。学生经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绘制实践的循环往复,一张图文并茂的手绘思维导图作品绘制出来了(如图1)。尽管学生的作品有瑕疵,但是美学大师朱光潜说过:“不完美才是美。”因版面限制,其他学生的作品无法一一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加深了对《我很重要》一文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的重点内容用视觉化的形式予以呈现,这个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无形中得到提升。本次手绘思维导图活动,学生初步感受了语文学习与思维导图融合的魅力,学生在手绘思维导图活动中对美的体验与感受必将内化为学生热爱语文学习、热爱生活的心灵源泉。
三、在绘制思维导图作品中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掌握了手绘思维导图的方法后,一定要勤加练习,才能够在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5]。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当学生的手绘思维导图作品得到广大师生认可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抓住中职学生喜欢手绘思维导图的心理特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将思维导图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充分融合,通过手绘思维导图活动来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比如,学习了舒婷的《致橡树》,学生都说它是一首优美而深沉的爱情诗。那么,这首诗美在哪里?学生是如何鉴赏美的?学生能不能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于是,教师要求学生以“如何鉴赏《致橡树》的美”为主题手绘一张图文并茂且富有个性的思维导图作品。
这次手绘思维导图活动最难的地方在于学生要将自己感受美的思维过程、美的信息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可视化传播形式。况且很多中职学生都存在“只可意会,难以言传,难以抒写”的状况。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将内心感受到的美予以表达和呈现。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重新和文本交流,再次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正确理解诗歌的语言艺术。品味《致橡树》优美凝练的语言,“先要抓住诗歌中几个最富特色的虚词,比如:‘绝不‘也不止‘甚至‘不‘必须”[6],体会其意义与用法,品味这些虚词跟各自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所传达的意蕴。还要抓住诗歌中一些重要实词来体味,比如:“‘我字多次出现,表达诗人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紧握‘坚持等词刚劲有力,充满力度美”[7]。还能找出比喻、排比、对偶、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具体运用,并体会修辞手法给诗歌带来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只有把上述的“语言美”真正消化吸收才能予以视觉化呈现。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再次抓住中心意象和其他意象仔细揣摩品味。先引导学生抓住中心意象“木棉”“橡树”的具体特征,品味其象征意义,再引导学生感悟这首诗采用拟物化的艺术手法,通过木棉(代表女性)对橡树(代表男性)的表白,表达了追求人格独立、平等真挚的爱情,是新时期女性的“爱情宣言”。再引导学生抓住其他意象品味,比如:“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些意象从正面大胆地肯定了在人格独立基础上的相互依存,表达了对和谐人际关系、新型爱情观、人生价值的向往和追求”[8]。学生只有把上述的“意象美”真正消化吸收,才能予以视觉化呈现。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查阅资料,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象征手法等知识,将本诗的“主题美”与“表现手法美”真正消化吸收才能予以视觉化呈现。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揣摩品味、查阅资料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认知能力的过程,这时候,学生自然容易找出鉴赏诗歌的思维痕迹,也容易捕捉并抒写出思维导图的核心关键词,做出类别模块,把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用线条层级梳理清晰,根据相应的逻辑架构储存到线条上,最后给思维导图上色、添加插图等。就这样,一张图文并茂且富有个性的手绘思维导图作品绘制出来了(如图2)。尽管学生的作品有瑕疵,但是朱光潜说过:“美是心灵的创造。”因版面限制,其他学生的作品无法一一展示。本次手绘思维导图活动是围绕“如何鉴赏《致橡树》的美”来开展,绘制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再次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艺术、查阅资料的学习中主动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呈现美的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也从某个角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在展示和交流手绘思维导图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创造美是美育的目的所在,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审美创造是建立在审美发现与鉴赏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在具体的语文学习中“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提高语言文化鉴别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提升审美境界,才能在生活、工作情境中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现美,创造美”。
之所以创设手绘思维导图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引领学生再次跟文本交流、跟老师交流、跟学生交流。列夫·托尔斯泰说:“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教师既然创设了这种教学情境,就必然要为学生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在展示和交流活动中,教室的讲台就是学生的舞台,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分享手绘思维导图作品的心路历程,引导学生积极分享在绘制中如何将文本的信息进行二次提炼、组织、优化,然后輸出的做法,引导学生积极分享在绘制中如何使用插图、如何做到图文并茂等等。通过展示和交流活动,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陶冶了心灵,训练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而且提升了深度学习课文知识的能力,培养了运用口语、书面语表达美的能力。
在展示和交流活动中教师要有激励机制,不仅要激励那些绘制优秀思维导图作品的学生,激励那些在展示和交流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而且要激励那些能够把展示和交流活动的情况写成文章的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把展示和交流活动中的收获写一篇心得;把手绘“我很重要”思维导图作品的感受写一篇随笔;把绘制“如何鉴赏《致橡树》的美”的思维导图作品的心路历程写一篇文章等等。教师还要将学生每一次绘制的优秀手绘思维导图作品收集起来,与习作文章编订成册并在班级进行展览。一方面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创作兴趣,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从他人的作品中获取灵感,为以后写出令人赏心悦目的文章做好准备。在这种不断地“展示和交流—创作—获得成就感—再创作”的良性循环中,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得到提高,那么,学生创作美的能力也一定能够提升。
五、结语
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需要讲究策略和技巧,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搭建教学平台,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使学生感受中职语文学习之美,进而达到“以美育人”的目标,通过美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助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Z].教体艺〔2019〕2号.
[2]王雪盼.蒋孔阳美学思想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3.
[3]李素玲.试析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7(30).
[4][5]刘艳.你一学就会的思维导图[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7-01:108.
[6]温锁林.致橡树的语言解读[J].名作欣赏,2009(13).
[7][8]李宏娟.致橡树之三美[J].现代语文,2005(1).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