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及病虫害防治

2021-08-27 05:24刘玉满
种子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玉米种植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

刘玉满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关注度在不断增加,然而玉米的生产正遭受着一定的危机,由于种植的不合理以及病虫灾害的逐渐加重,玉米的产量低迷,玉米生产的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阻碍。目前对于玉米生产影响最大的病虫害有玉米螟和黑穗病两种,另外种植管理的不合理也对玉米的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使玉米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就需要在做好病虫害管理工作的同时不断研究更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同时做好玉米整体种植管理工作,从而促进玉米产量的平稳上升。

关键词:玉米种植;管理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2-004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5.13;S513       文献标志码: B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当中,玉米是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玉米不仅可以作为主食进行食用,还可以作为饲料应用于畜牧产业当中,玉米这一农作物在农业生产和工业领域的使用范围都是非常广泛的,玉米的产量将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因此在农业生产改革过程中,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是最重要的改革目标之一,为了在现行的农业生产技术上更好地提高玉米生产整体水平,就需要做好玉米的种植管理和生长周期内的病虫害防治两项工作。种植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完善是保证玉米在高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增加产量的重要工作,只有使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维持相对水平下的稳定,才能够使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1   玉米主要种植形式分析

当前玉米的种植模式,主要分为宽窄行栽培、等行距栽培和双柱栽培3种主要模式。在春季时,大部分玉米种植会采用等行距的栽培种植形式,此时的玉米种子间隙相对较为宽松,在玉米种子发芽之后,可以根据长势去除一些长势不太好的幼苗。采用等行距的栽培方式,可以最有效控制玉米幼苗的种植密度,也能够最大化利用太阳能等自然资源,促进玉米自然生长。

2   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分析

2.1   对耕地进行科学整地

在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过程中,耕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耕地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农作物是否能正常生长。玉米种植管理的第一项就是要保证耕种土地的质量,在玉米种植前,首先需要将耕地进行翻整。对耕地进行适当的翻整,可以有效避免土壤中养分的流失,保证后续播种的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拥有足够的养分。耕地的主要目的是将秸秆等之前的作物清理掉,从而集中土壤中的养分,并且在对土地翻整的过程中将养分流失情况降低到最小,让玉米生长过程中可以有足够的基础养分。土地的翻整工作往往范围较大,是农民在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所要面对的困难之一,但是随着机械化生产概念的不断融入,现在的农业生产基本都采用机械耕地来进行农作物播种前的翻地工作,机械耕地不仅能有效提升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农民的生产压力,有助于农业生产的良性发展。

种植前除了要翻地保证土壤中的养分,还需要对种植的玉米种子进行筛选,种植人员要根据农田的土壤条件、水文状况和当地的气候选取适合的玉米种子。在进行播种活动之前,还需要利用一定的农药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可以增强玉米种子的抵抗力,从而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对于种子的现行预处理方式是将种子充分浸泡于相应的功能性农药中并进行搅拌,之后将种子晾干,晾干后的种子再进行检查,合格后便可种植。对种子的预处理过程是提高玉米作物基本抵抗力的有效方法,种子预处理是对农业生产种植的保证,绝不能省略。

2.2   对玉米种植的行距和播种方式进行合理设计

在玉米的实际栽种过程中,要对玉米种植的行间距進行科学合理的调整,行间距的情况,直接决定着玉米的实际产量。所以,在播种玉米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玉米的品种优势,以及种植地区的实际土壤条件。想要实现对于玉米种植结构的合理优化,就需要从种植行距这一基础环节的科学设计出发。如果玉米叶片呈现上冲现象,其根系较为发达,那么这样的玉米品种就属于耐密型玉米,在进行种植时,就要适当缩小行距。如果是种植其他普通的品种,则要适当扩大行距进行。

关于玉米的播种方式,根据不同种植地区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不同玉米种子需要不同的播种方式,还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状况合理调整播种时间。我国北方的平原地区比较适合在5月份播种玉米,此时的气候条件最适合玉米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其他不同地区的种植人员也应该在对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严格分析之后选定播种时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玉米的成活率,从而提升玉米产量[1]。

2.3   加大水肥管理力度

近年来,随着农田水利工程优化建设力度的提升,在玉米种植领域,全新的现代化节水灌溉技术被普遍应用。其中,喷灌技术的输水效率和灌溉效率相对较高,对于种植地区的地形适应能力也较强,可以缓解一定的田间区域狭小的问题。在对玉米幼苗进行施肥的过程中,可以将施肥技术与新兴的喷灌技术相融合,对于一些较为干旱的玉米种植地区,可以利用膜上灌溉技术,同时注意氮肥的施肥总量。通过对地表深度的合理控制,避免肥料渗入土壤的现象,防止玉米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受到氨气的影响,从而全面提高玉米的收成量和质量。

2.4   在育苗期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时期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幼苗时期,玉米幼苗的抗病能力较差,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也较为苛刻,如果这一时期管理不到位,很容易造成玉米幼苗的大量死亡。为了能更好地保证玉米幼苗的生长和发育状况,就需要加大幼苗时期管理工作的力度。在玉米幼苗破土之后,必须要立即采取相关的措施,避免幼苗受到干旱环境影响,全面保证玉米幼苗在水分和肥料充足的环境下生长。另外,还需不断加大对于幼苗生长区域的例行检查力度,同时及时处理种植区域内的杂物,避免病虫害问题的发生。在玉米幼苗普遍长出第3片叶子之后,就要对玉米植株进行间苗种植处理,以此类推,在玉米幼苗的后期生长过程中,还需要开展定苗工作。在玉米幼苗的拔苗时期,则需要定期对种植区域内的土地状况进行全面的观察和有效记录,如果发现问题,则要及时反映汇报,寻求最适合的解决方法。玉米幼苗的实际生长情况,也需要进行定期的观察和上报,只有全面做好育苗时期的管理工作,才能从基础上保证玉米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有机循环,将玉米幼苗的成活率提高到最大化,保证玉米的生产[2]。

3   实现玉米病虫害高效防治的应用分析

3.1   玉米螟病害防治

遭遇玉米螟病害的玉米作物一般表现为叶子部分出现花叶的同时茎干部分被蛀空,从而导致植物营养不良而出现果粒不饱满等无法继续生长的现象,更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倒伏现象的产生,果粒逐渐腐烂从而导致产量和质量的持续降低。

对于玉米螟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玉米螟羽化过冬的习性,在要进入冬季时将有虫蛀现象的秸秆焚烧或者转化为肥料等方式处理掉,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虫源,防止玉米螟病害的产生。另外一种是通过药物方法进行防治,在玉米生长到大喇叭口时期按照“三指一撮”的方式,将按照比例调配好的药物进行灌心处理,也可以有效治疗玉米螟病害问题。

3.2   玉米黑穗病防治

玉米黑穗病是最为常见的玉米病虫害之一,主要病症表现为玉米穗部会出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导致玉米无法顺利结实,造成作物产量下降。

为了有效降低黑穗病的产生,最简单也是最高效的方法就是选择培育抗病品种,在购买种子的时候选择购买明确标识是抗黑穗病的品种再进行购买。播种之前一定要对玉米种子进行预处理,按照比例将预防黑穗病的相关药物进行调配,对要播种的种子进行预处理工作之后再种植,可增强种子的抗病性[3]。

3.3   玉米青枯病防治

对于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最为简单和有效的方法,就是选择抗病能力相对较强的玉米幼苗进行种植,这样可以从根源上防止青枯病的产生。除此之外,在进行玉米栽种中,如果发现有植株上存在青枯病病害现象,就要第一时间铲除整个植株,避免病患植株造成较大面积的传染。

4   结束语

为了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就需要不断完善玉米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栽培种植管理技术。对于玉米病虫害技术的防治和种植管理技术的升级,不仅可以解决目前玉米产量低迷的问题,还能有效促进我国整体粮食作物生产工作的进步,在保证供应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粮食作物的质量,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有效发展。除此之外,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不能停留在发现病虫害问题去治理的过程,需要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进行全面的预防,不仅要使玉米病虫害问题得到治理,更要使其得到有效的预防。只有做好了预防工作,才能将病虫害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的状态,保证农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 1 ] 吴东妹.玉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及病虫害防治[J].农家参谋,2020(11):74.

[ 2 ] 顾景辉,包冠,许浩.玉米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家参谋,2019(21):58.

[ 3 ] 齊佳佳.玉米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江西农业,2019(10):28.

猜你喜欢
玉米种植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
玉米夺丰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分析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管理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