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渊
[摘 要]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比较棘手的社会问题,有关中职教育心理健康的研究日益增多。通过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兰州城市建设学校490名中职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现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背景信息分析、相关性探究以及典型问题分析。数据表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性,对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关 键 词]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父母;教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2-0014-02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而家庭教养方式又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它体现的是父母教养态度、行为、非语言表达的集合,具有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1]。培养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成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心态积极、全方面发展的关键一环,是为祖国培育栋梁之材的重要一步。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初中生离开父母的长期庇护,在寄宿制中职学校就读。在陌生的环境下,中职学生不适应独立的生活,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2]。其次,中职学生与同学沟通交往中频频出现矛盾,容易造成人际关系敏感。因此,兰州城市建设学校十分重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尤其是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其进行疏导、交谈。老师发现学生存在以下心理状况。
(一)强迫症和焦虑情绪突出
在兰州城市建设学校(以下简称“城建学校”)就读的中职学生中,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由于区域差异大、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等原因,造成学生性格较为孤僻、自卑。此外,由于学习基础较差,中职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往往因跟不上学习进度容易产生强迫症和焦虑情绪。
(二)逆反心理强烈
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虽有对事物的评判标准,但思想仍不太成熟,行为较偏激,对于家长的教育常常顶撞不听。而城建学校部分中职学生的父母因长期在外工作或务工,无法悉心照顾孩子[3]、关心孩子学习,更无法把控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对中职学生来说,在家庭环境中成长受呵护较少,与父母的感情较为疏远,易产生和父母敌对、偏执等逆反心理。
(三)人际关系敏感
中职院校普遍实施寄宿制管理,因此,大部分中职学生是第一次在新的环境下独立生活、自我管理,其生活习惯、社交能力等都需要亟待提高,尤其是在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上。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人际关系敏感,陡增较大的心理压力。
二、兰州城市建设学校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比较棘手的社会问题,论文基于岳冬梅修订的,以管束、归罪行为,情感温暖,偏爱同胞,过保护四个主因素为代表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旨在探究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为了对兰州城市建设学校的中职学生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论文在抽取样本时采用了整体抽样法,分别抽取两个年级,一共12个班,每班平均45人。通过问卷星在线平台填写问卷506份,其中490份问卷有效。
三、父母养育方式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数据分析
(一)中职学生家庭背景样本分析
城建学校男学生居多,此次抽样调查的样本中,男生共400人,女生只占总样本数的18.37%(见图1)。其中,独生子女有129人,而非独生子女占到样本数的73.67%(见图2)。
数据表明,论文在研究中要关注独生子女过保护的情况以及非独生子女的偏爱同胞因子。在问卷调查中,论文发现单亲家庭的学生有26人。虽然单亲家庭学生的人数不多,但是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在提供对策时要考虑到这部分群体。对于父母外地工作的调查,研究发现父亲在外工作的人数占样本总数的46.53%,母亲在外工作有167人。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照顾不周,会引发学生诸多心理问题。在父母学历的调查中,数据表明:父亲在小学、初中、高中、本科的文化水平分别有78人、239人、134人、39人,母亲相应的文化水平分别有143人、220人、102人、25人。从数据来看:被调查对象父母的文化水平程度均不高,且母亲文化程度还要低于父亲的水平。对于父母职业的调查,父亲在农民、企业职员、个体工商业者、机关事业单位、其他的工作中,分别有222人、40人、85人、38人、112人,母親在相应的职业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5.31%、7.76%、15.51%、4.29%、27.14%。由此可见,被调查的学生中,父母是工商业者或农民的比例相对较大,父母平时疏于管教或没有能力对中职学生采取良好的教养方式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影响。
(二)中职学生家庭教养相关性分析
数据结果显示,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前几个因素是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显著、逆反以及焦虑强烈。
1.父母文化程度对教养方式的影响
家长文化程度不同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显著差异性。在数据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父亲文化程度与管束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其数值为0.42,与强迫症、焦虑心理呈负相关,其数值分别为-0.29,-0.31。数据表明,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较高,在教养方式上更为严厉,使中职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强迫症、焦虑心理较强,甚至会出现逆反心理。而父母文化程度低,对子女的要求相对宽松,不会给予中职学生较大的压力。
2.父母职业对教养方式的影响
父母职业与情感温暖因子的相关性指数为0.23,呈正相关,与人际关系敏感却呈显著负相关,值为-0.47。数据结果显示,父母职业稳定,能相对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宠爱,在人际关系敏感程度上表现得越低,也更会处理人际关系。而父母职业不稳定的家庭,孩子感受到父母关心程度较少,不安全感较强,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得更加敏感。
3.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典型问题分析
在收回的490份有效问卷中的第一题“我觉得父母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的调查中,父亲和母亲从不干涉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的比例分别为11.84%和10.20%,父亲和母亲经常、总是干预孩子的每一件事的人数分别有86人、166人。结果表明在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的青春期孩子,正是父母需要對其关心、指导的时候,就更需要注重教养方式,不干预或过多干预均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不利。尤其要注意母亲过度干预孩子的问题比较突出,亟待转变教养方式。
通过问卷第九题的调查“父母对我的惩罚是公平的、恰当的”发现在被调查学生当中,认为父亲和母亲的惩罚是公平恰当的分别占到313人和321人,分别占样本总数的63.88%和65.51%。但是,认为父亲和母亲的不公平的学生占比也相对较大,分别有166人和161人,达到了样本总数的33.88%和32.86%。
在第四十一题“我觉得父母对我的学习成绩、体育活动或类似的事情有较高的要求”调查中,发现父亲有较高要求的人数有269人,学生认为更关心孩子的母亲有较高要求的人数占总样本数的46.93%。数据表明,父母忽视了孩子的成绩与活动,对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没有给予很好的引导。
根据问卷第六十题“我觉得与父母之间存在一种温暖、体贴和亲热感觉”,结果发现在收回的490份有效问卷中,有184人感受不到和父亲情感温暖的感觉,有158人感受不到与母亲的温暖感觉,占样本总数的32.24%。由此结论可以看出,三分之一的家庭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相互理解程度低,缺乏有效沟通。
在第六十四题“与我的家庭其他成员相比,父母常常偏爱我”的调查中,数据发现认为父亲不太偏爱自己的人数有292人,认为母亲比较偏爱自己的人数有192人。由此可见,父母要处理好家庭人员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更要注意。否则,会让学生感受到受冷落,从而导致性格孤僻、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
四、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父母养育方式改善建议
(一)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利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即使中职学生离开父母,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也会用正确的方式求助家长,并在家长的正确指导下走出困境。同时,父母站在孩子视角,耐心平等对话,才能让孩子信赖父母。民主的教养方式更加有利于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遵循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促进多方式家庭沟通
中职学生内心渴望独立,不喜欢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事。但是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在认知上容易产生极端、感情上容易冲动、行为上容易盲从。作为家长,一方面在生活上多关心中职学生的成长,为其安排合理的饮食,让中职学生能够构造强健的体魄,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应该在心理上关心中职学生的成长,研究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父母应学会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虚心聆听孩子的意见,积极沟通交流,以便了解其心理发展状况。让其在特殊的年龄阶段里能够认真听取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冷静认真地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进而塑造良好的人格。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采用能理解、有温情的教养方式,避免使用多干预、严惩戒、有偏爱、过保护的错误教养方式。其次,父母还要注意个人的举止言行,加强心理学理论的学习,边学边做,善于沟通。再次,父母要有能力处理好家庭问题,为孩子创建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最后,要了解中职学生的发展现状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和指引,从而推进拥有健康心理的中职学生取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小平.家庭教养方式与医学生网络成瘾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2]唐路.中职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耐挫力: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7.
[3]张润苗.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和自尊、抑郁的关系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