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时期音乐选修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美育意义

2021-08-27 17:54梁韵蒋棻
艺术评鉴 2021年13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

梁韵 蒋棻

摘要:新时期,高校教育活动中美育音乐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音乐审美思想意识,还可以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本文主要对新时期音乐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美育意义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时期音乐选修课程  高校教育  美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3-0150-03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文提到: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而高校中的音乐课程对美育教育更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再融入“思政课程”的教学过程,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从而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校音乐选修课程美育的重要作用

新时期高校音乐选修课程教育中,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音乐美育的德育教育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需要加强德育教育,同时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和音乐课堂具有一定的联系,音乐可以采用自身优美的节奏旋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促进德育的发展,比如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能够有效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传授国歌背后的故事感受到浓厚的民族自尊,对先烈们的怀念和尊敬,同时对美好生活的珍惜。高校教育充分发挥音乐课程中的德育功能,触动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

音乐美育的审美作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同时不断提升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课程中采用歌曲作品充分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有利于听者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正确理解。另外,音乐作品欣赏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净化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在生活中发现美,通过不同的歌曲表达自己心中的美好。

二、新时期音乐选修课程美育教学现状

目前,高校中喜爱音乐的学生较多,但是学生的音乐素养相对较低。大部分学生在大学之前具有较高的学习压力,要应对各种专业学科的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音乐的培养。因此,大部分学生进行音乐选修课程参与的过程中,主要以选修学分为前提,对于音乐课堂上的文化音乐背景等相关音乐基础知识不重视,难以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有效提升。

高校中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意愿,但是对于音乐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难度。新时期,音乐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学生对于音乐知识内容的掌握通常处在比较浅显的层面,对音乐应用能力不足,大多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只是对其基础旋律进行记忆,但是缺乏对乐理知识和鉴赏技巧的掌握。音乐鉴赏和演奏的基本技能是听,大部分学生对歌曲中的高低音不能进行正确识别,对于指定音进行演唱存在较大困难,充分表明了学生对音乐知识应用能力较差,听觉能力偏弱,音乐审美认知存在偏差。高校大部分学生学习信息不足,没有得到系统性的训练,造成学生对音乐不具备记忆能力,在歌曲作品欣赏之后,不能根据音乐记忆构成典型的音乐旋律,对于歌曲作品中的主旋律片段具有比较模糊的记忆,普遍对音乐缺乏基础感知能力,缺乏专业的训练机会,同时充分表现在高校对选修音乐课程教材上。

高校音乐教材对发挥音乐选修课程在教育中的美育作用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于音乐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音乐教材的设定需要对学生认知发展的实际特点和音乐教学规律进行全面考虑,对音乐理论进行简单明了的解构,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对音乐技巧的了解、掌握和应用。另外,教材设定需要充分发挥其教育中的美育意义,融入创新思维,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理论。新时期,网络信息科技发达,社会生活中逐渐融入了多媒体环境,高校采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对音乐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于高校音乐选修课程降低其开设价值,无法全面发挥选修课在高校教育中的美育意义,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挖掘學生的内在潜力。

三、新时期音乐选修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美育意义

(一)课程、师资建设

高校音乐选修课程在教育中的美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管理者和音乐教师要对选修音乐课程的美育持续发展,足够重视,对于音乐课程在高校教育美育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对高校音乐选修课程教学现状进行有效改善,科学合理的建设课程,注重音乐师资的建设,不断完善音乐教学体系,充分发挥音乐选修课程在教育中的美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加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高校要对学生音乐素养较差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针对性的课程设定模式,建立科学完善的音乐体系,同时在教学设置的过程中,将音乐选修课程美育教育归纳到高校教学计划中,以校级和限定选修课为主要模块,同时设定课外活动辅助模块,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构成科学完整的音乐美育体系。

另外,教材对音乐选修课程开展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教育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强调素质教育,但是文化素质教育没有完整系统的教学体系。因此,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组织教育工作者编制音乐选修课程教材,更加适合本校的实际要求。编制音乐教材的过程需要做到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高校要对音乐选修课程在教育中的美育意义进行重视,建立专门的音乐教师,配置先进的辅助教学设施设备,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和氛围,有利于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音乐美育得到良好的熏陶,实现音乐美育教学的意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部分高校对于音乐美育没有高度重视,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音乐师资力量的强化,缺乏师资的培养和队伍建设。高校要积极选拔音乐素养较高的教育者,有效指导学生音乐美育,为优秀音乐骨干教师提供参加专业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提升师资的音乐素养,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保证学生对音乐具有正确完整的认知,具备一定的音乐涵养。

(二)融合音乐美育和校园文化

音乐选修课程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融合课堂内外的知识,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还要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帮助学生将学习的音乐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很好的应用。音乐课堂上的教学是学习知识内容的基础,课外教育能够对课堂的知识进行延伸和补充,创建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的实际特点,参加各种类型的艺术实践。音乐美育的培养可以将音乐素养和校园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将音乐在教育中的美育价值充分展现在校园中的每个地方,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行渗透。高校可以组建多种艺术活动,如艺术节、歌唱比赛等多元化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底蕴,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得到荣誉感和价值感,实现他们全面发展。

(三)强化音乐教育作用

音乐在美育教育中被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音乐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触动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对不同知识内容的认知,同时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优良的品质,促进他们实现自身发展的目标。音乐作品能够有效展现生活,创作人员将自身的真实情感融入到音乐作品中,或者将自身的人生感受和生活经验、对生活的见解和观点融入到音乐,得到听者的情感和认知上的共鸣。因此,音乐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不同知识内容的含义,具有良好的教育成效。音乐欣赏人员对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欣赏,是其他教育模式不能实现的教育目标。学生能够凭借艺术作品,不断完善自我,以往德育教学主要采用文字知识进行教育,但是音乐教育充分体现了美学的艺术和教育性,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学目的,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快乐的掌握相关知识内容。比如,教学美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音乐的重要意义。美育教师实现爱国教育时,可以充分利用音乐,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对社会和谐发展更加关注,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团结互助的优良美德,达到美育教学的最大目标。教师可以在音乐作品中选择相关爱国的歌舞,比如可以展现出我国民族特色的《义勇军进行曲》,帮助学生感受到以往英雄精神,坚忍不拔的品格,感受到当时战争和困难,进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热爱祖国美好山河。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歌词進行欣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另外,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讲授音乐作品的历史社会背景,增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历史文化内容,地理知识和社会发展等多种知识内容,提升音乐教育美育的效果。

(四)创建良好音乐艺术环境

新时期我国教育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对高校教育质量进行越来越多的关注。高校教育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充分发挥音乐选修课程的美育意义,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新时代互联网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对音乐的传播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目前,音乐爱好者经过网络下载、观看音乐节目等多种新型渠道,获取更多的音乐信息。因此,新时期音乐选修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充分发挥美育作用,需要教师采用多媒体创建新型的音乐学习形式,充分应用社交平台、微信群等相关功能,对音乐类的信息进行推送,帮助学生养成学习音乐的习惯,激发学生对音乐选修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实现其在教育中的美育意义。教师在音乐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充分利用新时期科学信息技术的重要优势,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音乐艺术环境和氛围,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目标。学生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对音乐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和交流分享,帮助学生对多元化的音乐形态和表演艺术进行接触,增强对音乐的了解和掌握。另外,学生在社交平台上进行音乐心得的分享和交流,能够促进学生有效拓展和延伸社交圈,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五)增强审美教育,提升学生欣赏能力

音乐选修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美育意义,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选修课程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影响作用,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审美体验,加强知识和技能教育,引导学生对音乐内在含义进行探究和思考,不断强化学生审美意识,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把握音乐内涵,实现情感的投入,增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教师要积极创建不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逐渐融入情境中,提升学生审美体验。另外,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引导学生打造特色的音乐审美情趣。教师要积极倡导健康的音乐文化,严格禁止不良音乐文化的传播,完善科学合理的审美价值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掌握音乐内涵,进而充分发挥音乐选修课程在教育中的美育意义。

四、结语

新时期音乐选修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美育意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高校在美育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音乐选修课程的教育优势,利用音乐艺术魅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学目的,提升学生对美育学习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邵毅.高校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与方法探析[J].文学少年,2019(03):1-2.

[2]麻华.新时代美育视野下普通高校大学音乐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J].艺术教育,2019(04):40-41.

[3]张晓.高校开设音乐鉴赏课对大学生美育教育的作用——以“欧洲音乐作品赏析”为例[J].北方音乐,2020(05):195-196.

[4]栾淏琳.基于音乐教育下的高校美育课程研究[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9(12):235-235.

[5]王建朝.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音乐教学人才培养实践——评《新媒体艺术与创新教育》[J].新闻与写作,2020(05):118-118.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措施分析
论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人文素质培养
信息环境下高校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刍议
福柯的自我建构理论及其对高校教育的启示
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发展现状分析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