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食印的形意文化及其保护性开发利用

2021-08-27 05:46葛敬光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保护性开发利用中国梦

摘 要:齐鲁食印久负盛名(俗称饽饽榼子),两千年来它在民众生产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本文一改前人对食印“饮食器具”“民间美术”的定性,确立了“形意文化”才是食印本质特征的观点,梳理了齐鲁食印的形意文化,尤其是创意性地提出利用世界之最的文化遗产、建立有地方文化符号的齐鲁食印文化博物馆、转化创新有山东地域特色的“礼食”“随手礼”、尝试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新途径等建议。

关键词:形意文化 保护性  中国梦 开发利用

齐鲁食印久负盛名,千百年来它在民众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至于在民众的生产民俗、贸易民俗、教育民俗、信仰民俗、交通民俗、居住民俗中,尤其是人生的四时八节、盖房上梁、满月、百岁、周岁、成年、结婚、祝寿、殡葬等重大礼仪活动中都无不彰显着它靓丽的身影。它源于秦汉、尚于隋唐、传于宋元、盛于明清,种种原因近现代由盛极变衰,但仍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近年对文物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李克強总理也作出重要批示并且重点强调: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基础上,有效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等价值,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

由此,深入研究和挖掘齐鲁食印所蕴含的“形意文化”价值,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老祖宗留下的这一民族民俗文化遗产,发挥其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作用,就有了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齐鲁食印的“形意文化”

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都把食印局限或定性为“饮食器具”“民间美术”两种属性。诸如《胶东饽饽磕子艺术探究》《胶东面磕子图案纹饰研究》《精美之极的莱州滑石面模》《胶东面模艺术与民俗文化特征》《胶东果模艺术的调查》《质朴无华的山东果模》等。应当说,这些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实际成果,但其中也不乏隐忧,由此已经导致了一部分人特别是青年人片面浅显地认为,食印只不过就是“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或者说是“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而已。而食印最本质的、最具价值的文化特性硬是被忽略掉了。其实,饮食器具、民间美术只是食印的外在表现,是食印触觉、视觉的“形”的存在。然而,食印最本质的是它那看不见、摸不着内生性的“意”,寓意、象征意义才是食印真正的诉求与价值所在。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个有着特殊思维的民族,食印“形意文化”甚至把中华民族这种特殊思维和智慧发挥到了极致。食印是形与意最完美的结合,也是文化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古人以形构意、以意抒情,演绎了一场脍炙人口的形意文化大餐。

(一)食印形意文化中果蔬花卉之象征

“桃”是长寿的象征,食印中桃的样式很多。写实的桃十分直白,一看就是桃;写意的桃有两个并排着的,寓意“福寿双全”;也有雕成桃形后,中间再刻上一个“寿”字的,表明祝寿用。“石榴”食印雕工颇显生动,石榴籽露裸在外让人垂涎欲滴,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写意状的食印“佛手”谐音为“福”,经常与石榴、寿桃组合使用,意为多福、多子、多寿。“松、竹、梅”被视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则是“四君子”的象征。还有茄子、南瓜、百合、牡丹、百合、向日葵等食印各有各的象征。

(二)食印形意文化中鱼兽鸟虫之寓意

“鱼”形食印是存世量最多的一种,这与胶东海岸线长、先民多以捕鱼为生密切相关。造形有小鱼、大鱼、金鱼、鲤鱼、娃头鱼身的;有弯腰的、直游的、嬉戏的;有正面的、侧面的无所不奇。“鱼”寓意“年年有余”“吉庆有余”“金玉满堂”,因此深受民众喜爱。“虾”形的食印虽然少见,但其“弯弯顺”“笑弯了腰”的美好寓意让人忍俊不禁。“狮子”的形态一般是滚绣球状,寓意“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 “马”的造形多为写实,有一件马肚子上雕刻了一枚铜钱的食印,寓意“马上有钱”。其它如梅花鹿、老虎、青蛙、燕子、蝴蝶等食印都分别有着自己的寓意。

(三)食印形意文化中文字纹饰之妙用

中国书法“真、草、隶、篆”书体,以及传统的万字纹、如意纹、回纹、涡纹等几十种纹饰,在食印中屡见不鲜。多有与花卉组合出现的文字,如“福禄寿喜”“长命富贵” “日进斗金”“招财进宝”“状元”等。还有一种开合式的“福禄寿喜”食印,四个文字采用了四种书体,并有四种花卉陪衬,雕工精致入微,让人惊叹不已。这种书与画结合的食印,非出自文人之手是难以完成的。传统纹饰在食印中除了做底纹或边纹被普遍采用外,还打破了传统的程式化模式,把辅助纹样作为主题纹样大胆地用在了食印中,这是其它的民间美术所望尘莫及的。

(四)食印形意文化中神话传说之余音

“嫦娥奔月”食印,刻有玉兔、嫦娥,桂花、宫殿等,就像是一幅完整的神话传说图解,是对幸福、美满、团圆的诠释。鲤鱼跳龙门食印,既雕有宏伟的“龙门”,也刻有跳跃的鲤鱼,表示人们对一朝交运、飞黄腾达的祈盼和愿望。还有八仙过海、刘海戏金蝉等神话故事的食印,不一而足。

(五)食印形意文化中传统图案之意会

亭台是显贵、高雅的象征,在古代都是为帝王修建的。凡是皇帝走过的地方都要建一些亭台楼榭。帝王登高,君临天下,以彰显其至高无上的气势。尔后亭台成为了文人雅士的集聚之地,于此吟诗赏月,喝酒赋文。如王之涣的鹳雀楼、李白的凤凰台、欧阳修的醉翁亭等。食印“古钱”表示“外圆内方”,古人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外圆内方告知世人,人要获取成功必需遵从“圆融、真诚、执着、通达、合理”的规律,良苦用心可见一斑。还有如意、宝珠、珊瑚、方胜、犀角、花篮、瓶、磐、琴、棋、书、画等食印,可谓是意象丛生。

二、食印遗产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建议

食印文化遗产是齐鲁先民民俗生活的见证和记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之一。保护传承、开发利用这一优秀文化,发挥其在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利用世界之最的文化遗存,建立一个鲜明地域特色的《齐鲁食印文化博物馆》

建立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齐鲁食印文化博物馆》,这主要还是源于青岛地区有着深厚的、两千多年的食印民俗文化情结和世界之最的食印历史文化遗存。逄先生收藏的5300余件食印,如果将其每平方米摆上五件,足足能摆出一公里之多。规模之巨可见一斑。不仅如此,这批藏品还涵盖了多个朝代、多种材质、多种用场。其历史的、民俗的、饮食的、文化的、艺术的、信仰的、风土人情的种种社会价值不可估量,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果能在青岛建一个食印博物馆,势必会成为岛城的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通过食印博物展,传递中华民族的聪明与智慧,激发民众的文化自尊和民族自信。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对于激发推动老百姓追梦、寻梦的中国梦宣传教育会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利用齐鲁食印文化,开发一系列青岛地域特色的礼食、随手礼食品产业链

凡是到过韩国、日本、北京、南京、杭州、广州、中国台湾等地的人们,不难发现所到之处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精美包装的糕点类食品。不排除大多数人也都会买一些带回去馈赠亲友。此类食品,在韩国称之为“韩果”,在日本,礼盒式的糕点则称之为“手信”,我国台湾称之为“伴手礼”,南方大部分地区称之为“随手礼”。但不管怎么称呼都不外是走亲访友、登门拜访、送别饯行尤其是外出归来常常顺手购买的礼食。食印面塑就承担了这种“礼食”和“随手礼”的角色。因为礼食和随手礼不仅仅是在于它的实用性、物质性,更多的是因为它赋予了许多精神的因素和文化含量。尤其是外出旅游回来携带的“随手礼”还兼具了地方特色、区域文化、实用便携、物美价廉等多重因素。

如果能利用好食印传统文化,有针对性地生产加工一些春节礼食、清明节礼食、端午节礼食、母亲节礼食、父亲节礼食、乞巧(中国情人)节礼食、中秋节礼食、教师节礼食、重阳节礼食、婚庆礼食、生育礼食、百岁礼食、生日礼食、科举礼食、寿诞礼食、祈福礼食、乔迁礼食、祭祀礼食等等。不仅可以满足多元的节庆礼仪市场、旅游市场,而且对于当下食品行业的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也不无有着积极意义。这也正是中华传统食印吉祥文化的魅力所在。

(三)利用食印形意文化,探索一种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并强调中国梦就是人民的梦、老百姓的梦。中国梦所蕴含的国泰民安、幸福和谐、勤劳致富、积极进取、安家立业、婚姻美满、福寿康宁等老百姓的梦想,在食印形意文化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如果我们能顺势而为,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食印文化中去,将是一种寻梦、追梦宣传教育的新的途径。

一是可以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寓教于乐”。充分发挥食印历史文化遗产专题博物展的作用,组织广大群众参观学习,并配以动手制作的DIY活动,让观众一起动手制做具有各种象征幸福、期盼美好的形意美食。这样可以让民众在娱乐学习中得到追梦、寻梦的熏陶。

二是可以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寓教于节”。我们每年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以及各地的祭海节、祭河节等民俗节会中,如果能将食印形意文化赋予它新的内涵和形式,将寻梦、追梦的诉求通过食印美食表达出来,其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正是食印文化传承的应有之义。

三是可以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寓教于礼”。人的一生有生日、百岁、成年、结婚、生子、寿诞、丧葬等诸多礼俗。如果能组织一些食品生产厂家,定向生产一些年年有余、五谷丰登、万世富贵、国泰民安等有象征意义的“礼食”,让人们在享受礼食的过程中见物思情,梦想教育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英国时,大不列颠人用自以为豪的民族特色食品“炸鱼薯条”(Fish and chips)进行招待轰动一时。假设我们的国宴在接待外国政要时,也能自信地捧上一道道“富、禄、寿、喜、财、安”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大餐,其文化的自尊,民族的骄傲,中国智慧的祈愿与祝福,不也就都在其中了吗!是该到了民族文化自觉的时候了,齐鲁食印的转化创新,恰逢其时。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志·民俗志[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101-778.

[2]张士闪,耿波.中国艺术民俗学[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122-132.

[3]逄焕健,葛敬光.传承保护齐鲁食印文化.联合日报[N],2015.3.3第二版.

[4]苑洪琪.中国的宫廷饮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21-122.

[5]唐家路,王拓.饮食器用[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78-79.

[6]邱庞同.中国面点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0:55-56.

[7]赵屹,莫秀秀.吉祥图案[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42-43.

[8]刘晓路.民间雕刻[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24-25.

[9]许康铭.中国古代吉祥图案[M].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8:59-60.[ZK)]

[10].张璟明,王雁卿.中国饮食器具发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68-69.

[11]姚伟钧等.中国饮食典籍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32-133.

[12]杨光宇,中国传统印糕版[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154-155.

[13]张觉民,钟美文.民间糕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62-63.

[14]潘鲁生.民艺学论纲[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214-215.

(本文系2018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齐鲁食印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研究”(课题号:201806346)阶段性成果)

(葛敬光,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保护性开发利用中国梦
试论保护性耕作水土保持机理及其在朝阳县地区的推广建议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调查与研究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现状和推广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抗御多种不利因素 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