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君 黄景贵
摘 要:鹿特丹自由贸易港通过超前规划发展战略、实行以产权经营权分离为特点的土地港运营模式、推行相关自由贸易港政策、依托发达的腹地运输网和强大的物流服务功能,倡导能源转型及数字化港口发展模式,不断推进实现其发展目标。海南自由贸易港应因地制宜,在顶层设计规划、港口运营模式、营商环境、港口集疏运和物流服务功能,以及能源转型和数字化发展方面着力制度创新、业务创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自由贸易港建设路径。
关键词:鹿特丹自由贸易港 海南 绿色智能港口 港口物流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80年代,中央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重要突破口。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力度,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自贸区战略”,把自贸区建设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贸易区正式成立。2013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随后2017年3月中央确定上海将率先建设自由贸易港区。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将支持海南开展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并首次提出“自由贸易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开放自信,是我国应对全球经济变化、主动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也彰显了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责任和担当,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新引擎,更是我国高质量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快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以及持续推进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
然而,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税收政策、海关监管和金融开放等系列制度创新。因此,有必要对标国际成熟的自由贸易港运作经验,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行探讨。本文对鹿特丹自由贸易港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提供建议。
一、鹿特丹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主要成就
鹿特丹是荷兰第二大城市,是亚欧大陆桥的西桥头堡,具备河海联运、水陆联运的便利交通条件,运量巨大,是欧洲第一大港,也是欧洲最为重要的化工品、集装箱、石油、铁矿、金属和农产品的集散地。因具备河海结合的运输优势,经莱茵河与各运河、公路、铁路、石油管线连接西欧运网,鹿特丹港经济腹地辐射整个西欧、中欧和部分东欧地区,素有“欧洲门户”之称。主要经济腹地为英国、德国、比利时、瑞士等国家的主要工业区。
目前全港共有8个港区,瓦尔-埃姆港区(Waal-Eemhaven)、梅尔沃港区(Merwehaven)、维尔港区(Vierhavens)、波波利斯港区(Pernis)、博特莱克港区(Botlek)、欧罗波特港区(Europoort)、马斯莱可迪港区(Maasvlakte)和马斯莱可迪二期港区(Maasvlakte)。港口长度40公里,码头长度89公里,总泊位656个。港区面积达12606公顷,陆地面积7796公顷,水域面积4810公顷,有500多条班轮航线连接全球1000多个港口。鹿特丹港港阔水深,全年不冻,码头水域最深处可达22米,能停泊世界最大的巨型油轮(VLCC),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ECT集装箱码头。
2019年鹿特丹港液体散货吞吐量为2.112亿吨,近年的投资提高了鹿特丹炼油厂的炼油能力,原油吞吐量连续第五年超过1亿吨。由于2020年1月1日更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法生效,矿物油运量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大西洋的天然气进口到欧洲则导致了液化天然气的吞吐量上升。而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吞吐量也在增长。干散货方面吞吐量为7450万吨,比2018年的7760万吨下降了4%。主要是由于太阳能、风能和天然气发电比例增加及德国钢铁产量下降,煤炭吞吐量有14.8%的较大幅度下降。集装箱方面,2019年达到1480万TEU,TEU同比仅增长21%,吨数吞吐量增长2.5%。滚装货物吞吐量仅增长0.8%,其他件杂货吞吐量增长2.9%。
鹿特丹港务局由鹿特丹市政府和荷兰政府持股,两者分别占股70.83%和29.17%,2019年营业额下降2.2%;港口费收入3.043亿欧元,增长0.6%;其他收入3670万欧元;成本增加至2.732亿欧元;税后净利润为2.410亿欧元。
二、鹿特丹自由贸易港发展经验
(一)超前进行整体规划,统筹推进港口发展
鹿特丹港以每二十年左右为期,会重新制定战略发展目标,超前规划、统筹布局港口建设。2011年鹿特丹港发布《鹿特丹港发展2030》长期战略方案,将打造全球性枢纽港和欧洲临港产业集聚区,建设更为清洁、安静、安全、高效的智慧港口作为港口长期发展目标。根据规划,鹿特丹港吞吐量将在2030年达到6.5至7.5亿吨,集装箱货量在总货运量中占比将由25%提升至40%。《鹿特丹港发展2030》从港口集疏运体系、物流服务、投融资环境、空间资源、生态环境、港产城融合、人文环境、创新能力、政策环境、区域经济等十个方面对港口现有资源及禀赋进行了深入分析,政府及港务局随后还制定了港区建设总体推进方案和详实的年度行动计划,并建立了动态科学的考核机制以评估调整建设成果和进度。未来鹿特丹港将继续做强欧洲港口枢纽,加强基础设施和集疏运网络建设,发展海铁联运为主的多式联运业务,更新物流价值链;側重临港工业发展,共享设施设备,提升临港空间利用率,培育港航物流专业人才,吸引临港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为新兴商业提供发展空间,推进港城进一步融合;推进港口实现绿色发展,建立生态保护区,建设环境友好型港口;加强能源转型与数字化建设,发展低碳经济,创新可再生能源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数字新技术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建立公共数据平台,实现港口服务增值,从柔性、可达性和可持续性三方面提高鹿特丹港口运作效率,提升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
(二)实行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土地港运营模式
鹿特丹港实施的是地主港的运营模式,鹿特丹市政府和港务局代表国家拥有港区及后方一定范围的土地、岸线及基础设施的产权。鹿特丹市政府和鹿特丹港务局对土地、岸线、航线等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开发,之后再将港口码头出租给符合港口长期发展目标的港口经营企业或船公司经营,实现产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港务局负责船舶指泊、进出港安排等行政监管业务,收取港务费和租赁土地或设施的租金,用于港口建设。企业负责运营货物装卸、存储、物流服务等港口业务。
鹿特丹港采用土地港的运营模式,有利于减少政府的财政和运营负担,市政府和港务局可以集中精力对码头、航道等基础设施进行长远布局、整体开发和综合建设。借此,港口项目建设的资金压力和投资风险也可以得到合理分摊,港口基建和管理的融资渠道将更稳定有效。企业由于可永久或在一定时期内享有港区内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对港口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更高,也可以规避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而盲目开发建设的行为。
(三)制定优惠宽松的税制和开放便利的投资政策
鹿特丹港自由开放的港口政策,和欧洲共同市场的建立,吸引了大量的船只过境转运原材料和工农产品,为港口业务的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除毒品和军火外,几乎所有商品都可以自由出入,不受种类和数量限制。保税仓货物暂存期间免收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且通过荷兰海关的一系列弹性灵活的监管措施和服务,将内联外通的集疏运网络扩展成更大范围的保税区域,使货物在到达最终消费地前可不缴纳关税和增值税。园区内加工贸易可暂免进口关税,加工完成后再按制成品税率缴交关税。原料或工业半制成品进入欧盟后,如果再加工后出口,可享进口关税、增值税免缴或退税待遇。进口货物如在海关监管下进行加工(Processing under Customs Control,PCC),可暂时免缴进口关税,按制成品税率缴交关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荷兰王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对外贸易的法规和政策规定有哪些?[EB]http://nl.mofcom.gov.cn/article/ jmzn/zcyfg/201706/20170602591813.shtml 。加工贸易按制成品征税的政策,对原材料、零部件税率较高,制成品税率较低的行业如制药、医疗及通讯行业等,极具吸引力。此外,进口商品可申请税务免交或缓缴,减少了进口商的资金占用。增值税延期政策使进口商可以通过荷兰的税务代理机构将增值税缴交时限从进口入关时延期至税务申报时。税务、海关、外商投资局等政府部门出台多项措施,为外商投资鹿特丹提供良好的个性化政务服务。比如,外资企业的缴税金额和缴纳方式可以通过与税务部门谈判的方式预先确定,提高外商对降低税务成本的信心。海关部门为企业提供专人上门服务,不仅为企业答疑解惑提供咨询建议,还可以为重点客户提供优化报关流程的定向合作设计服务。
港区外商享受国民待遇,投资限制较少,自由度较高。外商可自由投资除军工、电气输送网、铁路基础设施,及受欧盟互惠条款约束的金融、投资服务等少数领域以外的任何部门。不设股份比例要求,没有对外资国有成分有所限制。鼓励外资实行本地化经营管理,雇佣本地员工,但不做强制要求。对外资外汇管理政策宽松,外汇资本可以自由进出。外资的利润、资本、利息等合法所得汇出不受任何限制,且可以选择任何币种完成支付。在鹿特丹从事外贸项下的外汇交易可以自由进出,不需要领取特别许可证。融资便利,外企可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抵押贷款、引进投资基金,也可以公开上市融资,享受国民待遇。
(四)利用发达的腹地运输网和强大的物流服务功能
鹿特丹货源有75%以上属于转口,港区制定大量为转口服务的政策和贸易便利化措施。保税仓库可供代售及转口货物整船寄存,免征关税仅收取仓储费。尽管对欧盟内部而言,关税减免政策的竞争力不复以往,但是对欧盟之外的地区仍有极大吸引力,且港口在欧洲地区强大的服务引领能力和物流服务功能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用户。
港区内便捷的交通网连结码头、临港工业区和市区,铁路甚至直达港口作业区,实现了海铁联运无缝化对接。港区外发达的内河航运网、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纵横交错,深入欧洲内陆,直通欧洲大部分发达工业区和市场。荷兰承担了欧盟30%的国际公路运输,货物从鹿特丹到北欧可以在24小时内送达,巴黎、汉堡则只需要8至10小时,而运至鲁尔工业区和比利时的工业区时间则更短。集装箱列车和驳船则每日不断地沿着铁路和莱茵河向欧洲内陆运送货物。发达的腹地运输网络,加之“北海咽喉”的区位优势,奠定了鹿特丹港欧洲原材料及工业品最为重要的集散中心的地位。
海关为港区货物提供全天候24小时通关服务。在监管方式上,以公司账册管理及存货数据替代查验,使通关过程更便捷高效。保税仓库和货物配送中心可以提供仓储、运输和加工服务,提高货物的附加值。鹿特丹目前设有Eemhaven、Botlek和Maasvlakte等物流园区,信息化程度极高、物流便利、服务完备,吸引大量欧美及亚洲企业进驻并建立欧洲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紧邻码头,有公路或铁路等交通设施通达,提供存储运输、集装箱拆装箱、货物分拣、再包装、贴标签、装配、质量监控、配送、通关等专业服务。港区建有先进的信息与通讯设施,推出了货车“货运信息卡”功能、无纸化报关报验功能、船舶和货运数据电子申报功能、船舶车辆卫星定位功能、内河运输信息服务等电子信息系统服务功能 王胜,陈健娇,钟天祥,刘从勇,,张东东,李剑菲.荷兰鹿特丹自由贸易港发展经验探析[J].今日海南,2018(07):20-23. ,大大提高了港口的服务效率。港区和保税区实行区港合一的运作模式,配套齐全,为货物提供储、运、销一条龙的综合性服务。
(五)能源轉型和数字化发展——采取更清洁和智能的港口发展模式
鹿特丹在近年一直注重能源转型和数字化发展,将打造全球性枢纽港和欧洲临港产业集聚区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鹿特丹作为欧洲最大的港口工业综合体,不仅拥有化石能源及资源相关业务,也拥有欧洲当前最大的生物能源产业群。荷兰在能源利用的知识积累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鹿特丹则拥有能源领域最好的公司。鹿特丹港与阿姆斯特丹港和安特卫普港共同构成ARA港口区,组成包括原油、汽油、柴油、生物燃料、液体化学品和食用油脂的液体散货的集散和贸易中心。
仅在2019年,港务局就分阶段采取了多种措施,改建能源供应设施,促进港口循环型运营。鹿特丹市和鹿特丹港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力图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回收和利用、热能回收、风能发电、水力发电、生物燃料利用、建立基础设施解决间歇性能源存储问题等,如表1所示。大量低碳减排的能源转型项目已经展开,港区正利用港口的余热为区域供热,生产更多的生物燃料和生物塑料,提升液化天然气的生产能力,实施液化天然气加注规则和法规为船舶燃料提供天然气加注服务,通过岸电项目为近岸船只提供清洁能源替换服务等。港区为这类企业能源转型业务提供极具吸引力的条件、连通基础设施和融资方面的支持,甚至自担风险参股或投资重大能源转型项目。通过企业主导、政企合作、联合研究的形式,鹿特丹港正致力于成为带动港口工业综合体能源转型的领导者。
鹿特丹港一直注重现代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应用,早在1993年便已建成全球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耗资40亿美元建设的马斯莱可迪二期项目深度融合现代数字科技,将实现码头操作全自动化管理和起重机等设备的远程控制。通过数字化运营的改革方案,欧洲最大的港口鹿特丹港正在向智慧港口的目标努力,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凭借基础设施、水、空气等实时信息的采集和利用,最大可能为客户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务,以迎接智能互联自动化航运时代的到来,如表2所示。效率和速度的提高对港口至关重要,每节省一个小时的靠泊时间,船公司往往可以节省约8万美元的成本。鹿特丹港每年吞吐超过4.6亿吨货物,接待超过14万艘船舶停靠装卸及加油补给,智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对航运计划优化的意义不言而喻。智能运营也将使得港口发展更环保和可持续,从而更从容地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港口空间资源有限等发展挑战,最终更好地服务于其支持的广泛行业。
三、鹿特丹港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的启示
(一)完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应强调前瞻性和完整性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开放为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基本要求,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应该从顶层设计出发,对标当今全球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自由贸易相关法制建设、政策安排、管理服务措施等制度构建方面做出完善的顶层设计,对自由贸易港的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的自由开放制度做出全方位的变革。中央与地方政府在行业准入、外汇管理、税费制度、海关监管、检验检疫、服务贸易开放、人才自由流动等方面应做出制度安排。
地方政府在统筹规划自由贸易港的产业布局、价值链构建、基础设施建设、人才结构、政务信息化改革等方面应以前瞻性的视野,对标世界上著名自由贸易港的发展规划,超前布局,制定完整的、可持续的、有远见的发展规划。地方政府制定发展规划时应充分结合本地资源要素禀赋,发掘本地自由贸易的比较优势,在能源转型、现代服务业、大数据应用、下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生态保护等方面大胆猜想、细心验证,探索出可达、柔性、可持续的自由贸易港制度建设道路。
(二)创新港口运营模式,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发展应注重通过港口运营模式的创新,统一港区利益相关各方的发展目标,协调土地、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有效利用和港口运营市场效率提高之间的关系,实现功能叠加和协同发展,形成物流交通枢纽核心竞争力,打造南海國际航运中心。积极创新思路,克服当前直接经济腹地较小、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健全、港航服务水平低的困难。创新政企合作模式,整合“四方五港”资源,重点发展集装箱业务板块,兼顾散杂货、滚装等业务板块。
(三)全面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度,着重设计纳税和跨境贸易便利度提升通道
以国家层面来比对,荷兰在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便利度总体排名中排第42位,中国是第31位。根据世界银行网站公布的2020年荷兰及中国营商环境便利度各分项水平世界排名,荷兰在跨境贸易、纳税、开办企业和办理破产四个分项上排名高于中国,在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和执行合同六个分项上低于中国。其中荷兰跨境贸易便利度分项排名世界第一,而纳税和跨境贸易的排名领先中国位次最多。在执行合同、办理施工许可、保护少数投资者、获得电力和获得信贷分项排名上则落后中国较多。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中国对自由贸易领域的积极探索。政府应全面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化程度,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和水准在税制和跨境贸易等营商环境便利化政策措施上进行大胆创新,勇于尝试,为建设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探索积极有效的政策实现路径。
根据税务总局的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两万亿,涵盖12个税种、19个费种,拉动全年GDP增长约0.8个百分点,提振了经济发展信心。继续深化电子税务局等税务改革措施,加快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税政票据的电子化进程,也对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李克强总理曾多次提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就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各级政府不仅应大力推进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更要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软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外汇管理局在2019年10月出台了十二条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精简了外汇账户,在提升外汇管理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跨境贸易方面和跨境投融资方面分别有六条措施。截至2019年底,累计办理外汇收支31亿笔、1086亿美元、笔均35美元,交易对手国家和地区109个,为小微电商企业的跨境货款结算和个人跨境旅游、购物提供了服务便利。2019年初为便利跨境贸易企业融资,推出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共有17个省市试点,全年累计完成应收账款融资放款金额折合117.92亿美元(其中人民币105.87亿元),服务2115家企业,其中中小外贸企业占比超过70%。
要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政府必须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更加积极地通过深化税制税务、跨境贸易和投资外汇管理等方面的营商环境便利化改革,简化业务流程,释放政策红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供更便利更优越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开展创业创新活动。
(四)开发航线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打通上下游价值链扩展港口服务功能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发展应着力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积极拓展港口服务功能。一方面,通过积极开发海运、空运、公路、海铁联运线路,加快建设港区内交通网络,提升港口集疏运能力,提高港口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推动保税仓库、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落实各项营商环境便利化政策与措施,吸引港航企业、加工制造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际贸易企业、金融机构、咨询研究机构等主体进驻,打通上下游价值链,积极拓展港口服务功能,促进临港工业体系的形成和生态圈的建立。积极构建新一代港口工业综合体,实现港城深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五)布局清洁能源建设绿色港口,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智慧城市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应在能源和数字经济布局上进行超前规划,依靠当前海南丰富的天然气、核能、太阳能、风能、潮汐等清洁资源,发挥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加速能源转型升级,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建设自由贸易港,应充分利用好海南LNG液化天然气项目资源,探讨港口天然气加注项目的可实现路径;在港区及腹地设计海上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码头岸电项目,减少碳排放量;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港区,研发碳捕捉、存储及应用技术,发展碳回收经济,为建设清洁、安静的绿色港口和实现跨越式能源转型做好布局。另一方面,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海南省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支撑。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在规划布局、统筹安排、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等方面的引导功能,通过与企业、研究机构的深入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及智力参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共建与开发,形成信息化建设的融资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海南作为全国首个县县通5G的省份,对5G技术做出了超前布局。不仅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而且在应用场景开发上先行先试,开展了20个以上的应用实践,包括远程医疗、智慧银行、未来机场、海水养殖、网络课堂、智慧景区等场景。发展自由贸易港,海南应继续加大力度推动自由贸易港的5G基础设施建设以及5G应用场景开发和落地,通过建立区块链、大数据平台等信息化手段提高港口运营效率,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智慧城市。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 荷兰.(2019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2]Wim Heijman,Cornelis Gardebroek,Wouter van Os.The impact of world trade on the Port of Rotterdam and the wider region of Rotterdam-Rijnmond.2017,5(2):351-354.
[3]叶红玲.智能化成为港口未来发展的方向[J].中国水运,2017(09).
[4]赵鹏军,呂斌.港口经济及其地域空间作用:对鹿特丹港的案例研究[J].人文地理,2005(05).
[5]李红兵,佟东.荷兰鹿特丹港城一体化发展的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14(11):70-72.
[6]汪俏俏,徐建华.鹿特丹港引领集装箱码头自动化趋势[J].中国港口,2015(07):58-59.
[7]王立勇.自由贸易港建设与发展的欧洲经验[J].人民论坛学术前言,2019(22):16-22.
[8]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荷兰王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对外贸易的法规和政策规定有哪些?[EB]http://nl. mofcom.gov.cn/article/jmzn/zcyfg/201706/20170602591813.shtml
[9]王胜,陈健娇,钟天祥,刘从勇,张东东,李剑菲.荷兰鹿特丹自由贸易港发展经验探析[J].今日海南,2018(07):20-23.
〔本文系海南省社会科学研究2018年资助项目“海南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研究”(项目编号:HNSK(WT)18-138)阶段性成果〕
(陈颖君、黄景贵,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