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刘春先
[摘 要] 辅导员工作室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重要平台,隨着国家对高校思政工作的逐步重视和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凸显,越来越多的高校根据主客观情况陆续成立辅导员工作室。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室特别是新建辅导员工作室发展较为缓慢。以贵州健康职业学院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为例,通过运行机制研究,探索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运行效率和发展水平的提高。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4-0110-02
工作室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发挥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效能、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载体。为保证和提高辅导员工作室的运行效率和长远发展,必须开展科学的运行机制研究。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辅导员九大工作职能,创新育人形式,深化育人实效,坚持协同育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使辅导员工作室成为展示辅导员风采的重要窗口、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摇篮,努力造就符合新时代思政教育发展要求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
一、整体规划,统筹安排
根据相关国家文件要求,辅导员实行双重管理,一方面受学生工作部门的总负责培养与考核,另一方面受所在院系的日常管理,因此必须加强整体规划,形成一致的管理理念、统一的管理目标、科学合理的管理结构,统筹协调安排各部门功能,特别是学生工作部门和院系的协调与配合,实现资源有效共享,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
(一)建立工作室准入机制
建立适当的准入机制,是保证辅导员工作室发展水平的重要前提。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运行要求,做到结构合理、量中保质。
1.知识要求
辅导员工作室成员应具备科学全面的知识储备,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三个方面。其中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专业知识包括思政教育基本知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法律知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
2.能力要求
辅导员工作室成员应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教育引导和调查研究能力,特别是工作室负责人的选择要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应拥护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竭诚为党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政教育,品行端正、师德高尚,做到精选负责人。工作室负责人一般要求连续三年从事一线辅导员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成果——有相关的研究基础和学术积累(课题申报、省级国家级竞赛、辅导员年度人物、其他相关省级以上奖励等),能将学生工作和学术研究有机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形成有效的实践经验,获得广泛认可。
3.结构要求
辅导员工作室是一个团队,除了要精选负责人,还要细选参与者,组成科学的团队结构,实现个人和团队的优势发挥。以贵州健康职业学院为例,学院分为护理、药学和健康管理三个系,辅导员工作室的辅导员队伍应该三系都有代表,坚持数量适中、择优选取,可根据三系辅导员的数量比例和优秀比例适当调整数量;另外,一线专职辅导员的占比不低于团队数量的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可加入兼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师、心理咨询师等,组成兼具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多方合力的团队结构,有效保证工作室的运行效率和发展水平。
(二)强化工作室资源配置
在辅导员工作室运行的前期和后期都应强化资源配置,为其有效运转提供坚实的基础。工作室运行的前期在场地、经费、物资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配置,良好的工作条件、充足的经费、时间保障是成员投入工作室建设的重要前提。工作室运行的后期在人员培训和能力提升方面加强投入。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辅导员培训应纳入高等人才培训整体规划。要建立国家、省和校三级培训体系,设立专项经费和基地,确保专职辅导员每年参加的校级培训不少于16学时,国家或省级培训每5年参加1次。根据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特征,可根据工作室成员不同的专业背景和能力优势开展对应内容的培训培养。
二、工作室运行机制探究
辅导员工作室的运行涉及团队建设、能力提升、资源整合、特色挖掘和考核评价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是探究工作室运行规律和完善运行机制的重要路径。
(一)团队建设
辅导员工作室是在学校总体设计,学生工作部门负责培养和考核,所在院系日常管理的团队。在日常运行中是在主持人的带领下,一群专业化、职业化的团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团队建设至关重要。为充分调动工作室成员的积极性,可探索在主持人的总带领下实行工作室成员轮流副主持日常运行机制,在适当减轻主持人的带领压力的前提下,还能激发成员的智慧,提高工作室的运行效率和活力。可结合辅导员工作的九大职责和副主持人的专业背景及能力优势开展不同主题的团队建设模式,实现团队效能的最大化。最后,可加入学生团队的力量。辅导员是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但学生工作日常管理少不了学生干部队伍的参与。可将工作室的组织管理和学生干部队伍的能力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相关能力。但是学生队伍存在自律不够和组织管理松散的问题,这需要工作室加强对学生队伍的培养和指导。培养一支与辅导员工作室发展目标相契合的学生骨干力量是开展辅导员工作室团队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能力提升
辅导员工作室成员的能力提升除了可以参加体系化的培训外,还可以通过参与专业能力大赛、课题研究、评优评先等方式提升工作室的整体素质。比如校市省到国家级的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通过以赛代练、以赛代训,不断提升辅导员的理论和专业水平。校级优秀辅导员和全省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等评优方式进一步突出引领性、示范性、群众性、互动性、差异性,搭建优秀辅导员展示工作案例、讲述育人故事、传递价值认同的交流平台,强化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价值实现,推广工作室的教育科研成果,以论文、专著、讲座、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观摩考察等形式在全校乃至全省、全国范围内介绍推广。
(三)资源整合
1.校内外资源整合
校内层面,辅导员九大职责之第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可以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建设队伍规定》,鼓励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和学科的发展研究,承担思政课等相关课程的教学。辅导员九大职责之第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可以整合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专业资源,协助心理咨询室专业心理老师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活动,培育学生积极的健康心态,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校外层面,与社区、政府、企业、组织、高校等机构的优势资源互补,积极拓展校外资源匹配,优化资源整合。贵州健康职业学院没有名师辅导员工作室,可以邀请校外的辅导员工作室名师挂职本校工作室,共享优势资源。
2.线上线下资源整合
隨着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完善成熟,辅导员工作室在强化线下发展的同时,整合线上资源,实现线上线下资源的有效整合。辅导员九大职责之第六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互联网属性,他们出生于互联网普及的时代,互联网和教育技术深度融合,5G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出生在社会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全球化趋势让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更丰富的多元文化。但是大学生的“三观”还处于不断成熟的时期,易受到其他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政治立场不坚定。辅导员应当运用新媒体等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和学生在网上的互动和交流,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全面的了解,并积极传播先进文化,传播正能量,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
(四)特色挖掘
辅导员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职责,引导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专职辅导员必须是中共党员的交叉身份属性,决定了工作室可以以“思政+党建”,塑造“窗口”影响,积极学习讲解和传播党的领导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将个人的努力融入祖国发展大潮,实现人生价值。
(五)考核评价
辅导员工作室运行涉及多个方面,可以通过纵横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工作室开展全面的考核评价。首先从纵向来看,以贵州健康职业学院为例,可开展从校、系、工作室、学生四个主体展开评价。四个主体从各自的角度出发,针对工作室一年以来的工作实效,以问卷打分的方式开展评价。其中工作室成员可通过主持人和成员之间开展评价。然后从横向来看,可以综合考评辅导员工作室一年以来的总体工作成效。主要从团结建设(辅导员队伍和学生队伍角度)、能力提升效果(教学、科研及获奖等情况)、资源整合(校内外资源和线上线下资源两方面整合)、工作室特色活动开展汇总等角度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凡.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运行机制的实践探索[J].高校辅导员,2014(5):41-43.
[2]管晨蓉.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以“满天星”工作室为例[J].文教资料,2019(18):128-129.
[3]陈丹丹.推进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55-60.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