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明珠产业学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021-08-27 04:26方明清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4期
关键词:格力电器产教校企

方明清

[摘           要]  为了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格力明珠产业学院。产业学院对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以校内与校外思政教育双循环为抓手以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订单班群为抓手从而达成产教深度融合和精准对接的重要目标,基本实现产教协同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

[关    键   词]  产业学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思政;订单班群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4-0060-02

格力明珠产业学院是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学院以服务格力“双智多元化”(智能制造、智能家居)发展需求为己任,整合了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相关8个专业,立足格力电器全产业链,培育新型制造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为了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在产业学院的建设过程中,如何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充分发挥产业的优势,如何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教育主体作用,如何建立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同机制,真正将产教深度融合落地实施达成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目标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和困难,这也是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缺乏有效融合

企业优秀文化没有融入教学过程,产业学院没有组织团队对合作企业的优秀文化进行研究和引进,在企业文化和高职校园文化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促进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二)管理信息化不足

格力明珠产业学院的成员来源于格力电器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两者分属不同单位,平时沟通交流主要通过个人实时通信工具进行,各类事项的协同审批未通过专业办公自动平台进行管控,存在审批流程不清晰、审批进度难把控、办公效率低下等问题。

(三)亟待加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创新

目前产业学院已经相继邀请了格力电器对口部门人员参与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对产业学院的专业群建设提出了非常多的宝贵意见。但是各专业群还没有与格力电器对口部门形成定期互动、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的长效机制,各专业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还没有充分体现产教融合的特点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亟待加强产教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

产教融合型的师资队伍亟待加强,学校教师需要有计划分批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了解企业最新的生产工艺、技术规范、技术路线,另外学校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学校教师普遍只能给学生讲授专业基础课程,对实践性强的课程普遍无法胜任或者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迫切需要聘请企业工程师进入学校课堂,与学校教师一起讲授实践性强的项目实践课程。

(五)亟待加强产教融合型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

目前产业学院缺乏产教融合型课程,亟待加强这方面的课程建设;也已经有少数专业开展了与格力电器合作开发教材的工作,但大多数专业尚未启动教材合作开发,这方面亟待加强。

(六)学历问题导致部分专业群与产业链不能精准对接

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领域,格力电器绝大多数岗位只对本科学历毕业生开放,导致这些专业群的优秀高职专科学历学生无法进入相应产业岗位就业。虽然优秀的高职学生在能力方面并不比应用型本科学生差,但是高职学生就业中因为学历问题而与本科生得到不同待遇不只是存在于格力电器,是社会广泛存在的普遍现象。

二、解决方案与思路

(一)将课程思政课堂搬到企业,实现课程思政校外循环

格力明珠产业学院学生的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都在格力电器企业内部进行,并且将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安排在正常的教学计划内。认知实习安排在大一进行,时长为一周,主要安排有企业生产线参观、企业文化培训、军训等内容。跟岗实习安排在大二进行,时长为2~3个月,主要实习为实际工作生产辅助性岗位,由企业导师带着进行。

通过将课程思政搬到企业,增强了产业学院学生的格力企业文化认同感,也将格力企业文化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并实现了课程思政的校外循环。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实现课程思政校内校外双循环

学院是以育人为主要任务,除了培养社会职业人,更不能忽视对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培育,一味地强调企业文化,未免会削弱学院的育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学院应明确自身的育人定位,在企业文化渗入过程中吸收企业文化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培育的文化内核。作为产业学院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各自面临不同的挑战和使命。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在融合的过程中,应该互相取长补短,突破各自文化之间藩篱的挑战,有转型才能有新的生命力。

(三)以订单班群为抓手,全面实施精准对接与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成立订单班、开展订单式培养,是企业为学生预留就业岗位,将岗前培训提前到校园,并为企业储备技术骨干、基层管理人員和后备干部。通过教育、教学和管理,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完成订单班学生学习任务和订单企业的验收和考核工作,以实现学生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订单班能够按企业岗位需求预先开设相应课程,同时企业方派出优秀工程师到学校授课,引入企业的真实案例,将企业真实数据脱密后引入课堂,学生可以提前接触企业真实的生产情景或技术框架,企业授课工程师与学校教师有充分的时间面对面交流,合作开发教材也就水到渠成。通过订单班培养,由校企双方协同培育学生,既缩短了学生就业的时间,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岗前培训的成本。

以订单班群为抓手,基本达成了产教深度融合和精准对接的重要目标,实现了企业深度参与专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课程体系、共同授课、共同开发教材,基本实现产教协同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

(四)畅通校企双方信息化沟通渠道

为加强格力明珠产业学院内部事务管理信息化和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要进行专项建设。首先,建立产业学院办公自动化系统,采用开源OA系统构建产业学院办公系统,处理学院各项事务;其次,开通格力明珠产业学院企业微信,建立格力明珠产业学院组织构架,方便内部沟通交流。

(五)校企双主体共同制订高质量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双主体共同探讨制订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都嵌入格力电器企业兼职教师的课程教学,强化企业真实项目训练实践,同时加强思政教育、优秀企业文化教育,循序渐进安排学生的企业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活动。

(六)校企双主体共建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

双方达成共识,共同投入建设格力空调实操培训基地(校内),格力空调实操培训基地建设完成后将开展基础入门、基础安装、技能提升循序渐进的阶梯式训练,主要开展公司内部员工培训、全国各地区销售公司培训、年度监理资质认证、海外集中培训等。

(七)校企双主体共建产教融合型高质量师资队伍

产业学院已经建立了教師下企业顶岗实践的机制,产业学院所有教师都需要下企业顶岗实习,通过轮岗方式,至少半年起,带着目标、任务去,熟悉企业技术开发流程,了解岗位需求,开拓教师的专业视野,开展格力案例课程建设,专任教师可侧重将顶岗实习的成果运用于某门课程的开发和教学。

(八)校企双主体共建产教融合型高质量开放课程

学校教师也可与企业工程合作,校企双主体共同开发立体数字化教材、共建课程资源库、共建虚拟实验室。企业工程师引进企业的真实案例,进行脱密后跟校内教师一道转化为课程的教学资源或形成活页式校本教材。

(九)与普通高校合作开展专升本协同育人项目

在格力明珠产业学院框架下,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本科院校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项目,开设格力电器软件工程专业本科订单班,精准培养企业所需高技术技能型应用型本科人才。邀请格力电器优秀工程师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编教材、引进企业案例、兼职教师上课,并且按企业标准考核,通过双主体培养出来的高质量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节约企业岗前培训成本,实现零距离上岗就业。

(十)校企双主体共同承办职业技能大赛

2020年校企双方共同承办了珠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珠海市总工会主办的珠海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制冷空调设备维修技能竞赛、大数据应用开发员技能竞赛、智能装备安装与维护技能竞赛三个赛项的比赛。

(十一)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2019—2020年,校企双方共同开展了高职扩招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格力电器共有300余名基层员工报名,在三年的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员工,合格者的毕业生将获得全日制高职高专学历,企业通过现代学徒制提升了员工的专业理论水平,为员工的向上发展提供了机会,也稳定了三年的基层人力资源。

三、下一步计划开展的工作

(一)根据企业需要逐步增设新专业

目前已经根据企业的需要增设了制冷与空调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未来还将增设焊接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或方向。

(二)校企共建职业教育研究院

校企双方与专家学者一起共同研究在产业学院进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时,如何才能将技术技能转化为智能制造领域的岗位需求元素,并制定格力电器职业技能岗位标准,制定符合格力职业特征的专业标准、教学标准、课程标准。

四、结语

依托产业学院,利用好产业学院与企业行业结合紧密的优势,充分开展高职本科学历教育、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1+X证书”、三二分段专本协同育人等创新实践试点工作,校企构建和实施双主体、全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精准育人、精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杨帆.产业学院背景下校企文化融合的几点思考[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4):55-57.

[2]袁国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对接[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3):7-9.

[3]孙静华,胡冬艳.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1):33-34.

[4]李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途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6):168-169.

[5]廖建华,梁咏仪,卢英姿.建设产业学院实施双主体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9(2):9-13.

[6]曹俊明.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5):45-49.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格力电器产教校企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怎么看待美的集团业绩预告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格力电器未来十年内在价值大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