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玲
[摘 要] 在新形势下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不但要求学生会学习,还要学会自主管理。因此,教师应该摒弃“主导者”的理念,引导学生做正确的事。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6-0170-02
在新时代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传授知识的地方,而是培养拥有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并适应时代发展和需求的综合性人才的培训基地。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自主管理能力,不但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也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在中职学校,许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各种问题,但因为自主管理能力较差而不能很好地解决。从长远来看,此类学生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很有必要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一、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意义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中职学校教学中大多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长期处于此种学习模式中的学生,其自主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一直都处于受压抑状态,特别是教师在处理班级某些问题时,可能因立场不同继而与学生在思想和观点上发生分歧,但因教师的惯性主导思维使得教师仅采用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策略,从而导致学生产生负面的消极情绪无心学习。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不但可以帮助教师减轻负担,还能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故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解决班级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各司其职、有事可做,从而使教师与学生能充分融合并建立完整的班级体系,努力做到让学生成为班级小團体的主人。自主管理能力的养成在极大程度上弥补了“说教式”的缺点,不但能让学生自主管理自己,甚至还能管理学生,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教育要求能培养一批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热血青年,怎么样才能算为社会做出贡献?应该具备最基本的自主管理能力,如果连自己都管理不了,遑论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什么是自主管理,就是能“独立”,“独立”不仅仅是指离开家人自己一个人生活,更是在遇到问题时能独立判断,独立思考,不依赖其他东西。只有提升自主管理能力才可以让自己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观察他人,注意衡量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才能促进双方的学习与合作,从而更有利于与别人竞争,因此只有拥有良好自主管理能力的人才能适应飞速变化的社会。
二、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
“促进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从学生出发,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提升自主管理能力的方法。现在的学生从小多被父母溺爱,在学校中因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也采用“说教式”,从而使得学生往往都缺少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这极大限制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主导者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同时,还要纠正学生的坏习惯,课后多和学生交流进行思想教育,也可以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例如:开展主题班会,围绕某个主题或者某个问题进行讨论,以达到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培养与同伴合作的感情,让学生彼此更加了解、更加团结。另外学生可以提出对于整个团体有益的建议,让教师可以明白自己不足的地方,在开展活动时不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养成好习惯的益处,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也是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一步。
(二)打破传统管理模式
学校应制定相应的行为准则和学习规范展示在学校显眼处,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而不再是由教师强制学生去执行,如此只能适得其反。不同的班级可以根据相应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班规,制定奖惩制度,并在周末进行评比,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表现差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惩罚,另外可以将表现好的学生照片挂在光荣榜上。再有教师可以在开学班会上让学生定下该学期的自主学习计划,思考如何改正自己不好的习惯,如何为自己定下的目标付出努力,将相关计划张贴在班级显眼处,当学生违反规定或无法坚持时看一看当初自己的计划书,从而能使学生更坚定自己的信念。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养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慢慢改变学生的观念,从“教师要求学生”变成“学生要求自己”。教师应该倡导学生互相监督,有了规矩没有人监督也是做无用功,教师应该建立督察小组,督察班级的纪律情况并及时报告,让学生不断要求自己,形成良性循环以培养学生养成集体责任感和团体荣誉感,
(三)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想,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如有性格腼腆内向的学生,在与教师面对面说话会感到尴尬,教师可以通过写日记或者周记的形式来与了解学生的情况,如此以达到充分了解学生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多方面了解学生,如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教师的建议、对整个班级的看法。教师也可以旁敲侧击地暗示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哪里做得不错,哪里做得有问题,应该怎么改,并帮助学生驱散困惑的迷雾,引导学生向正确的道路前进。教师应该在看到学生进步时适当鼓励学生,当学生渴望被认同时,教师应该与学生融为一体,对于那些相对不太积极没有自信的学生,教师应该加倍鼓励学生参与学习、生活和各种活动,为他们提供和创造参与团体活动的机会,做到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争取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进一步加强对唤醒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四)激励学生自主管理,勇于承担责任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习惯的重要性,以此激励学生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无论是成绩好还是不好的学生,都有五彩斑斓的内心世界,教师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慢慢地打开学生封闭的内心世界的大门,进而激发学生无尽的动力,并不断前进。例如教师在发试卷时说:“这次小华同学考得很好,大家要向他学习啊!这要是期末考试,我一定会发给小华一个荣誉证书。”那么小华同学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下次考试一定会表现得更好,而其他的学生看见小华得到了表扬,也会在心里想:下次得到表扬的人一定会是我,从而开始努力了起来。又如:教师让学生这节课自习,在大家埋头做题的时候,小明拿着书走上了讲台问教师问题,在教师讲解完后,教师便说:“小明同学这种不懂就问的习惯很好,大家要向小明同学学习,在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可以请教懂这个问题的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同学。”但是好習惯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这需要教师反复的引导,特别是那些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需要重点关注。对于自主管理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避免犯错误,作为教师需要包容感化他们,要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教师应该有一双雪亮的眼睛,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并放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让这感觉成为学生进去的动力,最后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班级目标要明确,这个目标不能只由教师来定,要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教师应该学会放手。目标,应该由整个团体经过讨论决定,讨论时学生的意见可以不同,讨论完后再经过团体投票决定,这样可以克服一些学生恐惧的心理,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遇到与自己意见不一致时也能勇敢提出,学生只有在民主、公平、不受压迫的环境下,才能自由发挥出潜能,为整个团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教师也应该适当参与到学生讨论中给予一些指导和帮助,这样学生会为他们共同的目标去奋斗。
(五)榜样效应
除了教师,在团体中会有些学生很突出,当教师表扬他们的时候,在普通的学生眼里他们又何尝不是整个团体的榜样。学生便会以榜样为目标,将成为榜样的向往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学习并模仿榜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班主任成为学生的榜样
班主任是整个团体的引导者,需要尽职尽责地完善班级制度。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见到最多的人,所以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团体引领者的作用,班主任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有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班主任应该注意言行和举止要规范、要做到以身作则,自己定的规矩自己要先做到,如此班主任说的话才会有号召力,才能使学生更好过地执行。
2.班干部成为学生的榜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可以通过选举挑选出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成为班干部,由教师指导培养班干部使他们拥有引导能力并成为班级团体的支柱,教师应对每位班干部记录工作小结并在期末进行表彰,这样班级团体才能更加稳固。但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多数学校的班干部的选举制度都实施的是“连任制”,如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有能力的学生,所以班干选举有必要定期进行,使团体中的每个人都能公平、公正地争取到当班干部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在竞争中不断改进学习和改进自己。班干部在管理班级时时常会有不妥行为的发生,此时教师应该及时指出给予一定的帮助以改进班干部的不足。另外教师可以开展班长轮流制度,让每位学生当一天班长,并在当天晚自习总结自己当班长的感想,不但能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还能让学生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标兵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应通过每周的计分制度和开展一些活动来评选各种标兵,例如“学习标兵”“卫生标兵”“画画标兵”“写作标兵”等并在班会上表扬,展示他们的作品,让他们谈谈自己获奖的心情与自己是如何成功的,他们的言语会影响学生,让学生能像标兵靠拢,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他们的优点。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摒弃 “主导者”的陈旧理念,要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不断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为目标,努力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班级管理,充分体会做主导者的乐趣,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然而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发展缓慢且持之以恒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并对社会有贡献的热血有志青年。
参考文献:
[1]纪来彬.中职学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举措[J].中国新通信,2020(6).
[2]屠高雄.提高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3]李猛.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班级方法的探索及思考[J].中华少年,2017(18).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