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磊 刘锡锋 陆建恩
[摘 要]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与实践,全人教育理念已经深入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中。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积极推进双区协同、三全育人的教育教学模式作为案例引入点,选择全人教育理念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全人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全人教育;专业课程;教改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7-0036-02
一、引言
全人教育自1921年由日本的小原国芳提出,已有百年时间。百年时间里,各国纷纷通过各种教育实践来推进全人教育的发展,涌现出诸多的教育实践案例。全人教育理念特别注重教育的主体性和全面性。我院近年来实施双区协同、三全育人的教育模式。该模式就是充分发挥舍区和学区作用,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其根本理念就是全人教育。本文聚焦全人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深入探索全人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中人才培养的运用。
二、全人教育理念在专业课程教改中的应用实践
(一)树立全人教育的意识
全人教育理论是在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首先是人之为人的教育;其次是传授知识,和谐发展心智,以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因此要真正实现全人教育,仅仅依靠班主任、辅导员或者任课教师是不够的,它需要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使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018年,学院召开“双区协同、三全育人”工作推进会,要求全员参与到“双区协同、三全育人”工作中。近年来学院在各级各类中的重要会议和报告中,也多次提到要坚持双区协同、三全育人,并一步步落实该项工作。在“双区协同、三全育人”工作过程中,学校每一位成员都树立了全人教育的意识,并将全人教育理念融入各项工作中。落实“全人教育”理念促进学校内涵发展[1]。专业课程教师不仅要树立全人教育意识,更要积极转变角色,将全人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
(二)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中融入全人教育理念
全人教育理念强调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共同培育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据此,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将全人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中特别是通识教育基础课中补充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美学教育等课程教学内容,以微电子技术专业为例,其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人才培养目标中除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外,将素质目标细化为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和身心素质。每一项素质目标又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和介绍,这样更有利于施教人员的有效执行。许朝山在《全人教育理念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2]提出了更为详细深入的阐述。
(三)专业课程标准中融入全人教育理念
专业课程教学离不开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中详细描述了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定位、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课程标准为团队每一位教师实施课程教学提供了统一的要求,因此在课程标准中融入全人教育理念,可以更有效地开展全人教育。为此,专业团队教师修订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中,对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更加细化,特别是素质目标。每一章内容具体都有很细致、可执行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教学内容中不仅融入技能考证职业素养要求,更与思政教师组成团队,挖掘思政案例融入教学中。
(四)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和美学教育
学院对教案模板做了修订。要求每一次课(2课时)都需要明确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需要融入思政教育,明确每一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好教学设计。为此,几门专业课教学团队教师充分挖掘课程思政案例,形成课程教学思政案例库。思政教育中包含了产业发展、当前热点新闻、产业发展历史中的名人轶事、优秀校友事迹介绍、历史典故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人格。
专业课程内容通常比较枯燥,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将部分内容做成动画、视频、仿真资源等,上传到课程平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習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例如: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课程教学中,通过SILVACO TCAD进行工艺流程的设计和仿真。每输入一项命令,运行后可以看到效果彩图。除了性能参数要符合要求之外,还要引导学生要做得漂亮美观。对于特别优秀的作品放在班级群里展示,给出表扬和鼓励。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比较注重实践操作,在现场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学院的劳动实践课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通过后勤、行政以及学生管理人员等安排学生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项目;一部分就是专业实践课程融入劳动项目。专业实践课程通常需要在实训场所进行,包括课前耗材的准备、课堂实践操作、课后实训室的整理、作品的收集和整理等,指导学生分组完成。
(五)混合式教学融入全人教育理念
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新模式。混合式教学因其具有教学设计灵活、可操作性强,比较适合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教学。因为高职院校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学习的自律性还有待加强,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因此不太适合翻转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中,可以将部分基础知识发布到课程平台上指导学生进行线上预习,课堂上可以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以及实践技能操作,课后可以通过线上作业、练习以及观看视频的方式将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当前涌现了很多在线课程平台,功能日益多样化,不仅可以发布讨论、通知,还可以单独进行沟通交流,这为同伴相互学习讨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选择性地进行复习、巩固和提升。由于混合式教学中的在线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影响,可以解决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带来的教学困扰,实现个性化教学,也可以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它们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这也完全符合全人教育理念。
由此可见,培养完整、自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需要在教改中多方面融入全人教育理念才能实现。张晓明在《融合教育成就全人的时代内涵》[3]从融合的角度给出了全人教育实现的方式和路径。当然,实现全人教育的路径还有很多[4]。
三、专业课程教改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全人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对专业课程教师来说不仅需要转换角色,更需要提升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精心设计每一个思政案例,制作好每一次课的课程资源。在此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同时不管对教师还是学生,都会产生不错的成效。教师不仅学会了很多工具和软件,自身的美学意识、专业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还使得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更加顺畅,更加了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更好的教学设计方案,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学生不仅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意识、协作精神,审美能力、劳动能力,还形成了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但在教改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全人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但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没有学习热情,甚至父母对此也不甚在意,教学环节实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与班主任、辅导员沟通,深入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生活和学习情况,针对其个性进行引导。另一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式差异化。特别是部分年轻教师,他们一般专业能力比较强,但对于教学设计,特别是学生的思政教育、美学教育等方面往往会经验不足。学校采用青蓝工程结对的形式,每一位新教师配一位指导师傅,负责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环节给予他们指导。同时,经常进行同行间听课,大家相互学习,一起提升。
四、结论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强化专业型、技术型、知识型人才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5]。全人教育是培养“完美和谐的人”的教育或“全人格”的教育,这也是一种理想状态的教育,可以看作是教育的理想目标,但人终究是有所差异的。在教育实施过程中,需要尊重被教育者的个性特征,将其个性化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或许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丽娜,李莎.落实“全人教育”理念促进学校内涵发展[J].辽宁教育,2018(5):68-70.
[2]许朝山,汤雪彬,刘平.全人教育理念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20(7):15-19.
[3]张晓明.融合教育成就全人的时代内涵[J].创新,2020(3):93-99.
[4]赵俊亚.全人教育理念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践途径探索[J].開封大学学报,2016(3):48-50.
[5]邢燕文.以全人教育理念引领高等教育发展(一)[J].西部素质教育,2020(5):8-9.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