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昊明 宋杰
[摘 要] 200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四个正确认识”。新时代,高职院校需要深化“四个正确认识”,这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和四有好老师的理论是相辅相成的。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改革迫在眉睫,需要把握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强化思政元素同其他教学内容的联系,以思政内容指导其他教学内容。
[关 键 词] 四个正确认识;高职院校;德育;思政课程;四有好老师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7-0008-02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其中更是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表了一系列讲话。200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四个正确认识”,从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以文化人、强基固本的长远角度,加强了思政课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朱西括,2018)。高职院校必须把握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带领学生正确把握“四个正确认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化思政教学改革,切实发挥思政课堂教学的作用。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学校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与“四个正确认识”一脉相承的,落实“四个正确认识”,必须解决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切实问题,为我们在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新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创新人才提供了根本遵旨。
二、深化“四个自信”“四有好老师”和四个正确认识的关系
新时期下,整个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趋复杂化,中国的形势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我们需要及时更新思想政治内容,将思政课程结合当前的时势热点。如何拥有符合新时代的学习能力,具备跨时代迁移的思政内容,成为当前思政课程教师贯彻落实党中央号召的重大挑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将职业素养和思政内容结合起来,也是思政课程内容必要的涵盖内容。
“四有好老师”指的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有理想信念,是从推进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的战略高度指导广大师生,体现了思想育人的导向;有道德情操,是从道德育人的方向指明了教书育人的前提——只有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才能将知识薪火相传,用知识传递育人的导向;有仁爱之心,才能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教师的师德建设所需,体现了和谐育人的导向。对于思政课程教师来说,做到四有好老师更为重要。只有教师具有理想信念,才能从战略高度把握中国发展方向和世界形势;只有具备扎实知识才能不断更新思政课程体系,为学生展示丰富的思政课程内容;只有具有道德情操,才能以自身为学习榜样,加强学生的德育建设和意识形态意识;只有具有仁爱之心,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为学生带来四个正确认识的大方向。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和针对点
1.从关注教到关注学,构建多样的、丰富的思政课程内涵,设计结合热点时政的学習内容,以问题为导向,开启核心问题的学习任务与活动。
案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结合思政内容的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但是在新时期,“集体主义”不再被提倡,很多学生的集体意识淡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意识淡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网络上流行的很多不良现象给高校学生也带来很大的冲击。高校的思政课程需要结合新时代的特点,赋予集体主义以新的内涵,切实指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明白集体主义并不落伍、并不老套,我们的社会需要集体主义。
2.坚持各个学科中的专业课融合渗透思政内容和德育思想、用德育内容熏陶和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感知体悟思政内容,坚持以思政为导向,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案例: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国际交流学院在学习外国文学和外国语言的同时,不忘教给学生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避免因为语言的差异和翻译问题引起国家间的误会。以此为目标,全面提升翻译技术能力的应用,以期推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展。
3.提升思政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提高思政课程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自身的德育能力,培育坚定的信念和意志,才能作为学术的“灯塔”。更重要的是,思政课程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从自身的改变开始,自己先重视思政课程,重塑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
案例:提升思政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让更多的课程融入思政内容,让思政专业课程更加“专业”。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政课程教师自身的思政知识要结合当下时政,结合新出台的政策,做到有理有据。
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一)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坚持立徳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创新德育途径,深化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终身教育,增强德育整体实效。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四个正确认识”引导我们认识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社会主义德育建设的关键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重新定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
以往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不受重视,有边缘化趋势。不重视表现在思政课程的教师队伍不专业、课程建设不完善、课程内容老旧,学生自己也就无法重视,加上考核标准不够严格,更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无法正确对待思政课程。新时期下,必须将“四个正确认识”作为改革思政课程的切入点,解决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让师生重视起来,摒弃“假把式”,让思政课程的内容实实在在。
(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论述,切实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做到“四个正确认识”,为了让高职院校学生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必须把握好其关键所在,使高职院校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统筹规划,这样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加快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加快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步伐,以期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四)通过辩证分析法,结合“四个正确认识”的丰富内涵,扩展其外延
通过经验总结法来归纳总结出可行性的工作思路,可操作的经验方式,并加以推广,将“四个正确认识”融入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诸多方面,形成协同效应,以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期待,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普遍是以理论教育为主,学校未能及时提供学生创业实践价值的机会(吴波,2020)。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的教育价值,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发挥师资力量,将各种国家政策等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创业育人质量。
(五)坚持问题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新难题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和价值观都在不断发生转变。所以针对思政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需要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师队伍的工作现状及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准课题研究的方向才能有其特色性和针对性。这样,思政课程才能有針对性地提供有效途径,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从而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去。
五、总结
高职院校中的德育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四个正确认识”在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新时期下高校德育工作又有新问题,需要有新措施去解决。在当前“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其个人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各种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因此,高等教育中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尤为重要,更是迫在眉睫。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德育建设和思政课程建设中必须加强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四个正确认识在这种紧要关头为高校思政课程教什么、怎么教、通过什么有效的方式教提供了大的指导方向。
参考文献:
[1]吴波.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思考与改革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20(3).
[2]孙文娟.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策略研究:以“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为例[J].新疆职业教育学院研究,2019(12).
[3]朱西括.深化“四个正确认识”,增强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