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娇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新课标也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质量,并将以生为本作为自己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使他们的潜能被充分开发,并使他们的个人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最后才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数学;微课
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这使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当中,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当前小学教师应在生本理念下将微课这种教学方法灵活利用起来,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整合数学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在新的教学方式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让他们的学习过程更加高效。
一、选好微课教学内容
首先,微课的教学内容要以学生为本,教师不是将数学教材中的每一部分知识点都用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选择他们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用微课进行讲解。在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师大多采用口头教学方式,对简单的数学知识点,传统的教学方式无疑是好办法,因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一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他们也可以很快理解。但是对数学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教师就需要以生为本,采用微课的教学方式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教学,从而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使用特殊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可以让他们对重难点的记忆更为深刻[1]。
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注意短、简、精这三点,也就是说,教师要在有限的课程时长内将最为关键的知识点展示出来,并且微课内容要简单明了。如教师可选取二年级下册的“认识图形”这一部分内容设计微课,因为这部分内容作为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中的重点,这部分知识为以后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内容,利用微课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先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概念和特征进行简单讲解,并在视频中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同种形状的物品,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举例子,这会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微课互动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增强对知识点的直观感受,从而调动他们学习图形的积极性,最后使教师的教学顺利进行下去[2]。
二、为微课制造优秀课件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为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若教师在制作微课课件时,仅仅一味地把知识进行罗列,那么将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所以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要适当插入与学生进行互动的环节,增强学生的微课参与度。另外,在每一节微课结束后,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及时利用课余时间征求他们的意见,因为学生是整个微课课堂的主角,教师通过他们的意见及时调整课件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在设计二年级下册“时、分、秒”这一部分课件内容时,教师可先利用课件展示该节课程的知识点,之后在练习环节这部分课件内容上,教师可利用PPT或其他软件制作一个巨大的钟表,并将表调整不同的时间,或者教师可以同时选取世界上不同地区的钟表,并让他们出现在同一画面中,教师此时提问:“第一个表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呢,下面给同学们十秒钟时间作答,只有十秒哦!”于是学生会立刻进行思考,十秒过后,微课视频上自动弹出该钟表的时间。这样通过这些课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三、把握好微课教学节奏
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时,也要严格按照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对非重点的内容简单带过,对学生不易掌握的难点内容增加时长,帮助学生抓准课程内容中的重点部分,教师也要给不同的知识点预留不同的时长,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安排,以便于更好地为学生服务[3]。
如在教学“对称轴和平移”这一节微课时,对简单的竖线或横线的对称图形,教师可以预留较短时长,因为学生可以轻松掌握这个简单图形的对称图,若在进行四边形或多边形对称图形的讲解时,教师就要预留较长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这部分知识,也能让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学习。总之,教师的一切微课节奏設计,都要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为主,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微课教学中。
综上所述,基于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下的小学微课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微课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提高微课质量,将课程的节奏把握好,并坚持不断摸索最适合学生的微课方法,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国玺.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295-296.
[2]吴春芳.基于生本课堂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7):204.
[3]康学智.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