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情境下图书情报工作实践方向探究

2021-08-27 17:33郑巧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9期
关键词:情报工作情报图书

郑巧

[摘           要]  社交情境下图书情报工作实践方向的确立,是构建当前高效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大环境的变化,及时掌握图书情报工作发展的趋势,并全面了解当下图书情报信息服务功能被拓展、社交情境呈现虚拟化等特征。在此背景下,能够清晰地看到在新社交情境下图书情报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方向,即基于网络技术的社交情境在被不断延伸与拓展,图书情报工作模式更趋向多元化和虚拟化,人们更注重跨领域、跨学科的社交。

[关    键   词]  社交情境;图书情报工作;实践方向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9-0180-02

在不同性質、不同规模的社交情境中,群体的认知、价值观、价值共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图书馆在面向不同人群、不同个体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如果尽可能实现所提供的信息内容的多样性、服务模式的多元性,那么就可以使图书情报工作呈现出极强的实效性。而在分析社交情境下图书情报工作实践方向的过程中,首先须对新的工作场景中图书情报工作特点建立正确的认识。基于明确的方向,有战略性地对图书情报工作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并且结合大众认知与审美,构建符合用户需求与要求的现代化社交情境。同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功能与优势,对图书情报工作的方向进行精准设定,并逐渐形成具有高度契合性的新工作方法与模式。

一、社交情境下图书情报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图书情报的信息服务功能被拓展

在当前社交情境下,图书情报工作需通过构建适合当下大众需求的服务场景,才能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与效果。大数据背景下,需要能够体现图书情报工作的现代思维,特别是大数据思维特征。即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信息服务,在不断丰富服务内容的过程中,逐渐拓展信息服务的功能。图书情报工作的开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纸质资料的阅读与分析,而更多地逐渐向大数据分析、网络信息资源提取与整合过渡。

(二)社交情境虚拟性的特点更加显著

社交情境的构建会受诸多外界环境的影响。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信息服务的速度,扩大了图书情报工作的影响力。基于虚拟化的网络空间,可对信息服务内容进行快速地采集、分析、共享与应用,并获得及时反馈。受此影响,现代社交情境下,图书情报工作展现出显著的虚拟性特点。

二、社交情境下图书情报工作跨领域推进的主要体现

(一)基于网络平台实现跨领域情报信息传播

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极大地丰富与拓展了传统的社交情境。基于网络平台,可实现跨领域的情报信息传播。在此背景下,需要对图书情报工作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而在新的社交情境下,图书情报工作已展现出明显的跨领域特征。

(二)电子数据文本成为开展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载体

从某种角度来说,人与人之间进行社交的过程,都是以语言为载体表达情感与观点。当人们越来越习惯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社交时,势必会改变语言表达的形式与类型。基于电子数据文本,可实现跨时空的情感交流与思想碰撞。进而逐渐形成更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交情境,并推进图书情报工作向新的方向发展。

三、社交情境下图书情报工作模式创新的趋势与方向

(一)基于网络技术的社交情境被不断延伸与拓展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应用,为当代社交提供了多样化的情境与场所。而在实际开展图书情报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对自身的工作模式进行及时的优化。不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时间与空间上,应主动向互联网平台延伸与拓展。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地融入图书情报工作中,既要对传统的馆藏资料、信息文本进行电子化处理,又应在信息服务的形式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即学会利用网络平台、基于数据格式传送信息服务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信息传播的即时性、高速性,还能增强与信息用户之间的互动性与联系密度。利用网络技术,打破传统图书情报工作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与束缚。工作人员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网络平台传送信息数据,并及时获得反馈与实现共享。从某种角度来说,互联网时代已改变了传统的社交情境。人们无须过度依赖传统的实体空间进行社交与情感互动,而是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小红书等社交软件,就可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在此社交情境下,相关人员应对图书情报工作内容进行简化,提炼精华,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输最具有价值与探讨性的内容。例如,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可将信息服务内容制作成精良的短视频,并选择适合的平台进行播放。这样,不仅可提高图书情报工作的质量,还可实现信息的跨平台覆盖。而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亲密的社交情境,已成为未来图书情报领域创新发展的大势所趋。相关人员可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对图书情报工作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

(二)图书情报工作模式更趋向多元化、虚拟化

在图书情报工作中,有对群体信息的研究与分析,为决策层采集与获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而针对社交情境下图书情报工作实践方向的研究,相关人员需结合科技、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发展的趋势,从全局视野、宏观视野出发,对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与预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图书情报领域中,并逐渐形成虚拟化、多元化的社交情境。在此背景下,需要对图书情报工作模式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与改革,建立与虚拟化、多元化的社交情境相对应的图书情报工作模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从而全面提高图书情报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即在探索社会信息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对各领域、各行业生成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进行全面的集成与汇总,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信息数据背后隐藏的客观事物间的逻辑关系,以此真正做好跨学科、跨领域的图书情报服务工作。工作人员需根据不同的需求,及时调整工作思维模式,并能积极优化图书阅读环境,创设一个现代化、交互性强的社交情境。例如,在开展图书情报工作过程中,可发挥智能机器人的作用与价值。在信息搜索、目标定位、数据应用等方面,能够基于人性化的操作界面,指挥机器人高速、高效地服务用户。同时,管理人员应能够在读者查阅方面科学融入物联网技术,利用监控系统、管理软件,自动采集与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阅读动机、阅读品类等,以此更加具有针对性地设计服务项目。且能够将传统工作模式与现代化手段进行科学的融合,为用户创设一个智慧化、智能化的社交情境,令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

猜你喜欢
情报工作情报图书
新车情报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情报法(草案)》开始审议首次在立法层面规范国家情报工作
密码情报
交接情报
情报不翼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