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江华
[摘 要] 应急安全类专业“一化二融三改四保”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研究,是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解决应急安全人才短缺,为了凸显我院办学特色。通过“一化”即“准军事化”管理,“二融”即内外融合、上下融合,“三改”即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手段、教师队伍改革,四保即机制保障、组织保障、科研保障、条件保障,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产教融合和师资队伍建设。
[关 键 词] 应急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9-0053-03
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仅有的三所应急安全类高校之一,承担着为应急行业培养高素质德技兼修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重任。近年来,学院围绕打造“应急安全”特色、创建高水平院校这一主线,在应急安全类专业开展“一化二融三改四保”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效果。
一、本教改项目研究的背景
(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他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关键是要加强应急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这也是我们的短板之一。
(二)为尽快解决专业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
首先是数量不足。我国应急管理部门刚刚成立,缺乏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在政府管理系统中,从事应急安全方面工作的人员,拥有专业背景的只占三分之一。2020年,全国范围内应急安全监管、应急安全服务、应急安全技术应用人才缺口达43万人,应急安全管理领域专业人才少、结构不合理、引进招录难、人才供给不足、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比较突出。其次是质量不高。一是培养目标的“职业性”不明显,没有关注消防工程专业、救援专业对心理、体能、政治素质、实战救援技能的特殊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每个专业都大同小异,没有体现这些岗位的特殊职业要求;二是教学内容“前沿性”不足,“应急管理理论”“应急文化”这些前沿理论、知识、技术没有及时融入教学内容,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三是教学方法手段“创新性”不够,由于应急安全行业的特殊性,实施校企“双元”育人、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虚拟救援战场等现代职业教育方法手段难度较大,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没有新突破。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和《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都强调,支持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安全相关学科专业建设,要共建一批安全生产特色职业院校。可见,加强应急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是解决应急安全人才短缺的重要途径。
(三)为更好凸显学院办学特色
我院是全国三所应急安全高职院校之一,肩负着为应急安全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学院自2017年招生以来,各方面有长足发展,现有安全工程系、电子与信息安全系、建筑与测绘安全系等7个系部,开设有消防工程技术、救援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工程质量与安全方向)、信息安全与管理等应急安全相关专业,现在校学生近6000多名,今年在校生规模将达9000多人。但是,我院面临着高职教育经验缺乏、现代治理体系基础设施不完备、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办学特色不明显等问题,特别是应急安全特色办学的思路模糊、方法路径不清晰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我们的选题就想寻找更好凸显我院应急安全办学特色的路径。
二、本项目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改革总体目标及研究思路
改革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聚焦应急安全行业人才需求,依托消防工程技术、救援技术等应急安全类专业,通过改革创新,构建“一化二融三改四保”人才培养模式,“一化”即“准军事化”管理;“二融”即内外融合(构建政行企校四位一体融合共同体)、上下融合(线上仿真、模拟与线下实践融合);“三改”即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手段、教师队伍“三教”改革;“四保”即机制保障、组织保障、科研保障、条件保障。
改革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指示精神和“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为指导,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遵循,以产教融合、政行企校协作打造特色为主线,以“三教”改革为抓手,以“准军事化”管理为切入点,以机制、组织、科研、条件為保障,努力探索和构建我院应急安全类专业“一化二融三改四保”改革创新的工作机制和教育教学模式,为我国应急安全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培养德技兼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改革具体措施
“一化”:实施“准军事化”管理,营造“准军事化”管理育人环境。与各级应急部门、广西消防总队联合办学,建立校内外仿真实战型实践教学基地2个,构建应急安全类专业“准军事化”管理体系,形成一套有“准军事化”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在校园营造“准军事化”育人环境。具体做法包括:一是按照部队“连、排、班”管理,班主任(辅导员)任连长、指导员。二是作息时间按照部队进行,每天出操、上课、吃饭均列队,集体行动。三是营造“准军事化”环境文化:实训室、教室、宿舍、食堂等学习生活环境按照部队要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