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思考

2021-08-27 08:46沈娟金启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9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思想

沈娟 金启胜

[摘           要]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敢于创新的能力。思考高等数学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基本途径,紧紧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目标,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利用专业特点、校园文化和社会资源,深入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德育元素贯穿于专业教学内容中的“术道结合”,进一步强化专业课程的德育,培养学生的敬业、合作精神,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实现课程教学的使命和责任,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

[关    键   词]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结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9-0034-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局限于思想政治课教师或者辅导员的个人职责,已经扩展至全体教职人员的共同职责,要将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核心环节,将各类课程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促使高等院校形成一个具备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全方位育人且符合新时代发展潮流的教育体系。

一、高等数学的特点

高等数学是各高校理工科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学生获得理论知识,掌握运算方法,通过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来初步解决实际问题,为其他课程奠定基础。高等数学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是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在科学发展进程中,数学不仅在理工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已渗透到经济、管理、金融、人文科学等各个领域,数学的作用日渐凸显。相对于其他课程,高等数学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1)高等数学课程的逻辑性。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需的基本素质,所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我们各科的教学任务之一。数学理论的归纳、概念、描述、推理和判断,都体现着数学严密的逻辑性。如勾股定理的证明是在一定的公理系统中借助逻辑推理证明结论。(2)高等数学课程的抽象性。高等数学所研究的是将变量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一些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定积分概念,用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的思想来求解曲边梯形的面积,这种模型化是高等数学的具体抽象表现。(3)高等数学课程的技巧性。任何高超的技巧离不开基本思想与运算技能的辅助。

二、高等数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等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准则,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工作方法,对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教学过程具有先天的优势,将高等数学课程知识点中所蕴含的数学素养、爱国主义情怀、价值观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责任,以滴灌教育形式,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维度。[2]高等学校围绕课程思政展开的探索与实践,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以及学生成长规律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课程思政着力探索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有利于把高等教育制度的优势有效转化为人才培养能力,真正做到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在组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敢于创新的能力。数学揭示的是普遍规律,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往往具有普遍性,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

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割裂的现象,数学教学重“技巧”轻“教育”。教师往往较重视运算技巧的传授,课堂教学重“术”的掌握和运用。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缺乏“道”的自觉,这是数学类课程参与课程思政在教学思想上的痼疾。这就需要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提升教师的认知,明确思政和数学课程之间的关系。数学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考虑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教育,一定程度上要重视育人育德这一根本任务。[3]高等数学课程内容抽象、知识点多,与中学相比教学节奏要快得多,因此高数课程一直是学生眼中的“老大难”,他们对数学课程怀有敬畏心理,也会加倍努力和重视,这也成为教师在数学课上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因此,教师更要注重自己的言谈舉止,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情感的交流,可以在学习方式上给予学生指导,在为人处世上给予学生提点,教师的某一句话或某个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触动。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都有闪光点,需要教师用心去挖掘、真心去体会。教师要具备大胆改革的魄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如今,网络授课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之一,教师要掌握网络教学手段,具备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直播授课、互动答疑、教学监控等,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和监督。教学相长,教师一点一滴的付出都会得到不同形式的回报。教师只有不断充实提高自我,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课程思政不是一句口号,是教育理念的体现。由课程教学到课程育人是课程价值功能的提升,是素质教育的落脚点。每位教师都要责无旁贷地担当起立德树人的重任,不断加强学习,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时政热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课程为载体,加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给予相应的价值引领。传递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将德育意识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工匠精神等,真正实现教育与教学的统一。[4]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思想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