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 李扬 张腾
[摘 要] 在整理归纳出“大二低潮”现象主要表现特征的基础上,多维度分析“大二低潮”的影响因素,找到“大二低潮”问题与“三全育人”体系的契合之处,并以此出发尝试提出“三全育人”视域下应对“大二低潮”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大二低潮”;“三全育人”;影响因素;应对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0-0104-02
“大二低潮”是指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效果、情感体验、职业规划、社会活动参与等各方面与大一年级积极向上的状态相比,出现明显滑坡现象。2020年7月份,调查小组针对“大二低潮”现象在某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471份。其中大一学生172人(占36.52%),大二学生169人(占35.88%),大三学生117人,大四学生13人。研究发现,近60%的大二学生认为自己出现过“大二低潮”现象,大三、大四学生也曾出现此现象。
一、“大二低潮”现状
(一)学业表现
调查显示,大二年级学生整体在学习态度方面较差,大二年级学生到课率低于大一和大三年级学生,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感兴趣的比例明显低于大一学生。另外,学习目标方面和课后学习状态两项指标在四个年级中呈“V”字形态势,其中大二阶段处于低谷期。
(二)课外活动参与度
大一年级学生在各类讲座、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体活动及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中的参与频次大大超过了大二和大三年级学生;学生参与社团或学生组织的人数比从大一到大三呈明显下降趋势,这表明学生在大学期间参与课外活动的热情度在明显递减。另外,大二年级学生对课外活动的兴趣低于大一和大三年级。
(三)专业认知及职业规划
大一到大四学年,学生对自己专业的满意程度逐渐下降,另外虽然大二年级比大一年级学生在校多学习一年的时间,但是他们对自己专业认知结构的了解情况与大一年级学生差不多,比较了解的人数比例都在60%多,而这一数据在大三年级达到近80%。
(四)人际社交问题分布
被调查学生中表示会经常因学业、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问题而担忧的人数从大一到大三年级逐渐上升。关于班级或寝室氛围这项数据,氛围很好,班级同学、舍友之间相处融洽的指标在逐渐下降;氛围一般,“小团体”的情况比较明显的指标在逐渐上升;氛围不好,不少学生之间存在一些勾心斗角、冲突矛盾的情況在大二年级最为严重。另外据调查,学生普遍反映在大二阶段的社交圈与大一年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甚至越来越“宅”于自己固定的圈子。
从以上不难发现,“大二低潮”在大学校园里确实存在,而这一现象突出表现在学生的学业、课外活动参与以及专业认知方面。
二、“大二低潮”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生自身因素
1.自我管控能力弱
大一新生在刚刚经历完高中紧张而又繁重的学业阶段之后,在刚进入大学时往往抱有“进入大学就会轻松了”的心理期待而放松了自我管控,然而高中时期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紧绷的学习状态在大一时并不会完全消失殆尽,而到大二阶段这种松懈的状态才达到最低值。在大三之后学生因为渐渐感受到来自毕业和就业方面的压力,自发的学习内动力又会进一步增加,从而体现在到课率的提升和课后学习状态的改善。
2.专业认知偏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虽然目前中国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选择专业之前会对本专业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是与国外学生相比往往在专业的选择上缺少足够的自由,家长、老师朋友代为决定的现象很普遍。另外,由于受到招生政策所限,许多学生最后就读的专业并非自己第一志愿专业,对专业的兴趣度本来就不高,对专业的认知也比较浅薄。步入大二阶段后,随着专业课程学习的深入,许多学生发现自己越来越不能够适应快节奏和更为高难度的学习状态,对专业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并有可能产生厌倦心态。
(二)学校管理因素
1.学校关注度降低
新生刚入校之际,为了加快学生对本学校的了解,高校往往会通过新生始业教育、军训、开学典礼、社团纳新等形式,让学生尽快进入大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学校辅导员、班导师、任课老师等也会因为新生对大学了解甚少而给予更多的关注,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而进入大二之后,根据笔者的访谈调研,大部分大二学生会觉得老师和学院对自己以及班级事务的关注度明显下降。对本身自控力就不太好的学生,在学习的动力和社会活动的参与力方面都会有所下滑。
2.教学安排不当
根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许多高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相关课程和把握未来的就业方向,都会在大一及大三学年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类课程。另外,在新生入学阶段的始业教育环节还会通过专业论坛、导师讲座等形式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而在大二阶段有关专业和职业类的教学课程安排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样的教学安排造成的结果是大二年级学生对专业认知结构的了解情况与大一年级学生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这显然没有达到学校对学生的专业教育期望目标。
(三)朋辈影响因素
1.参与校园活动热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