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 姬高雅
[摘 要] 对一所大学和中职学校学生进行施测,探讨了大中专学生完美主义、拖延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如下:大中专学生的完美主义、拖延行为和主观幸福感的部分因子在性别和学段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中專学生完美主义、拖延行为和主观幸福感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拖延行为在积极完美主义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0%;拖延行为在消极完美主义和负性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1%。
[关 键 词] 大中专学生;完美主义;拖延行为;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0-0096-02
一、问题提出
在中国的社会背景下,独立学院与中专学校学生面临环境适应、专业选择、人际关系、职业生涯规划、恋爱等问题时难免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并影响其主观幸福感(马婕妤,2015),而学业拖延和完美主义又是贯穿这其中的重要影响要素。
本研究选取大中专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研法旨在探讨拖延行为在完美主义与主观幸福感中的中介作用,并探讨大中专学生学业拖延、完美主义倾向引起的不良后果,提出积极改善大中专学生拖延行为的具体策略和建议,并提升大中专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和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随机发放问卷6731份,剔除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6297份,有效率为94%。
(二)研究工具
完美主义测量采用Frost等人于1990年编制并由中国学者訾非、周旭于2006年翻译和修订的多维心理问卷。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计分方式为Likert 5点计分法。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01,这说明本次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主观幸福感测量采用中国学者张兴贵于2004年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该量表分为两个分量表即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快乐感量表,计分方式均为Likert 7点计分法。本研究中生活满意度分量表的Cronbach α信度为0.943,快乐感分量表的Cronbach α信度为0.815,这说明本次测量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拖延行为测量采用Lay在1986年编制的一般拖延量表,计分方式为Likert 5点计分法。该量表的Cronbach α信度为0.832,这说明本次测量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问卷回收之后,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大中专生完美主义、拖延行为和主观幸福感进行统计分析,涉及人口学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
三、研究结果
(一)大中专学生完美主义、拖延行为、主观幸福感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大中专学生完美主义、拖延行为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性别、学段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男生的完美主义显著高于女生,中专学生完美主义显著高于大学生。拖延行为在性别、学段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绪在学段上存在显著差异,中专学生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绪显著高于大学生。
(二)积极完美主义与生活满意度关系:拖延行为的中介作用
结果如图1程序检验中介效应:(1)积极完美主义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86,P<0.001);(2)积极完美主义能够显著负向预测拖延行为(β=-0.32,P<0.001);(3)将拖延行为引入方程,积极完美主义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显著(β= 0.17,P<0.001),证明拖延行为在积极完美主义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了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27*-0.42=0.113,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0%。
(三)消极完美主义与负性情绪:拖延行为的中介作用
结果如图2显示中介效应:(1)消极完美主义对负性情绪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423,P<0.001);(2)消极完美主义能够正向预测拖延行为(β=0.27,P<0.001);(3)消极完美主义对负性情绪的预测作用显著(β=0.38,P<0.001),证明拖延行为在消极完美主义和负性情绪之间起了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27*0.17=0.046,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1%。
四、讨论与分析
(一)完美主义、拖延行为和主观幸福感的人口学差异
本研究中男性在完美主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女性。社会对男性予以较高的期望并且男性本身也具有较高的社会和家庭责任感,因此男性处理事务的方式比女生更加谨慎、有条理,表现出更高的完美主义倾向。中专学生完美主义显著高于大学生,现在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中专学生处在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时期,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会相对较高,希望他们通过技能性学习取得一技之长,为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他们对失败的担心不亚于大学生。
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绪在学段上存在显著差异,中专学生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绪显著高于大学生。大中专学生在正性情绪量表上的平均分高于负性情绪平均分,说明他们在生活中体验到了更多的积极情绪。两者对比,大学生学业深度比中专学生高,且年龄较大,处事方式较中专学生更加成熟,无论是对外部环境还是对自身标准都有较高的期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较大的挑战,容易产生心理焦虑。另外,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规划较为完善,对职业要求较高,就业压力大,进而导致中专学生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绪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