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畅享历史之美

2021-08-27 02:51李余芳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1期

李余芳

摘 要:如何体验历史之美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为了有效地贯彻实施新课程目标,改变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堂,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总结出一些寓教于乐,让学生体会学习历史的趣味,实施历史的“美育”方法和感想,以此抛砖引玉。

关键词:历史之美;发现之美;探究之美;抒怀之美

从事历史教学将近十年,常常会遇到不少学生问:“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这主要是由于中学历史教材曾经编写形式单调,可读性差,再加上初中历史教学中常常是一些非专业的老师兼课,因此上历史课就是上课画书、背书,考前挑灯夜读,考后全部忘光。到了高中歷史课,学生还是抱着这样的心态,认为历史就是简单地死记硬背,结果肯定学得一塌糊涂,于是开始抱怨历史难学、枯燥无味,进而丧失信心。此外中学历史教学长期盛行填鸭式理论,认为人的大脑就是史实的存储卡,教学即机械地刻录知识,结果助长了死记硬背的风气,完全无法适应当今新课程、新高考的目标要求,更无法培养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构建灵动的历史课堂,让历史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闪烁智慧的火花,让每一个学生畅享历史之美,让历史成为知识青年倾诉情感的挚友和抖擞个性的舞台,是每一位历史教学者的梦想与追求。

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应是向人们传送生命的气息。”在人类无垠的历史长河中,曾经辉煌抑或苦难的过去,虽已随风尘涤荡得支离破碎,但在浩渺岁月之中,无论希腊罗马的连年征战,无论玉门关外的幽怨羌笛,它们都能引起我们一种深深的共鸣,使我们悄然沉浸于探寻、奋斗、豪迈、悲伤、愤怒的情绪之中,将自己的生命及精神与其紧紧相连,这就是广博与厚重的历史所赋予我们的生命气息。把握这一生命气息,传送这一生命气息,历史之美油然而生。

也可以说,历史之美,体现于人类在“叙述过去”“理解过去”“为展现未来而探索过去”过程中所显现出的智慧、精神,体现于它是教人更文明、更高尚的人文精粹,它在人类灵魂深处扎下了根。

所以,历史课堂充满了关于人类历史的发现之美、探究之美、抒怀之美,历史课堂的特色,应当是让每一位学生畅享历史之美。

一、发现之美

美感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主观需要。人与生俱来就有对人类历史不断探知的欲望。历史,即人类的过去,浩如烟海,对于个人而言,它基本上是全新而奇幻的未知世界。李后主怎样丧失他的国家,又如何成为永恒的传奇?切萨雷·博尔吉亚怎样纵横意大利,又为何沦为阶下囚?织田信长怎样在短时间创造奇迹,又为何梦断本能寺?而且,每一段历史都有一个抽象的主题让你理解,如“善恶终有报”“得民心者得天下”等。所以,探知历史,“叙述过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学习历史的过程充满了令人惊喜的“新的发现”,充满了发现之美。

发现之美,表现在“发现”本身是学生自己对历史知识的主动追求。有这样一种说法,人的知识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圆圈也就越大,感觉未知的内容也就越多。所以历史课堂上,老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学生积累越丰富,思维越活跃,“发现”的需求必然越强烈。他们知道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果,才会困惑于中国戊戌变法的失败,才会逐渐明白中国走民主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必然,一路追寻下去,将美不胜收。

发现之美,表现在学生能在不断的“发现”中获得日渐完整的历史理解。历史的“发现”总是从个别到整体,不断进行整合。如关于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由对立走向正常化一事,其“发现”的视角依次为:过程,1972年中美签订上海公报,1978年中美发布建交公报,1979年正式建交;原因,中国实力的逐步强大,中国需打开外交新局面,亚非拉第三世界的支持,美对苏争霸渐处劣势,需利用中国牵制苏联;影响,中国能由此创造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原则,外交必须以捍卫国家利益为根本。这样一整合,当时中美关系的全貌就清晰了。

发现之美,表现在学生能不断发现原有“发现”的问题,进而掌握新知。学生对有些历史内容原本以为已很清楚,但在获取新知识后,却发现原有认知有缺憾,于是又能有所发现。比如,在分析英国圈地运动和美国西进运动的影响时,学生很容易形成这样的感知,这是羊吃人的运动,这是印第安人的血泪史,但当老师引导学生认真领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后,学生就能明白这两场运动所体现的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展,尽管它们有残酷的一面,但在本质上却是进步的。

发现之美,表现在学生能发现自己对历史可以进行准确而又生动的阐述。有一位学生曾这样描述他心中的司马迁:那潮湿阴暗的书房,布满灰尘的木桌,一只长满茧子的手,吃力地握着毛笔,小小的一笔一画,仿佛千斤重荷,直压得他愈发苍老,即便这样,那颤巍巍的笔下,一切善恶美丑尽数流淌,熠熠生辉,他用生命书写了史家绝唱,无韵离骚,他就是司马迁。历史之美,美在持恒20多年的坚忍不拔。简洁的几笔,就能够把人物塑造的特别鲜明,也深深打动了我们。

二、探究之美

在了解一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之后,学生徜徉在历史画廊中,必然会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背后的东西感兴趣。这个人为什么要这么做?那件事为什么会发生?学生会产生一种追本溯源的冲动。一切所谓幕后的东西,政治、经济、制度、法律、宗教、思想、艺术等等历史因素都会扑面而来,而此时会发现这些曾经枯燥无味的东西变成了“凝固的激情”,过去所了解的历史,将不再是一幅画,而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探究之美,让人流连忘返。

探究之美,表现在要让学生致力于追寻历史的本质。历史本质即历史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它是表象所遮盖的历史真实,只有通过对各种历史因素进行抽丝剥茧般的分析,去伪存真,才能还原其本来面目。1945年重庆谈判绝非国民党所标榜的顺应民意,寻求和平,其本质是将和谈作为发动内战的一个缓兵之计。垄断组织的出现,绝非只是榨取超额垄断利润,本质上还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九国公约》虽然名义上声称“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实际上则是结束日本独占中国局面,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就是《九国公约》的历史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