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0年全国“两会”提案提出对于校园欺凌要依法惩治和把教育矫治落到实处,对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恶性事件绝不纵容。近年校园女生参与的欺凌事件越来越多,影响恶劣。探索女生校园欺凌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刻不容缓。
关键词:女生校园欺凌;原因探究;防治策略
初中女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多角度分析女生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制定防治女生校园欺凌策略,可以为我国校园欺凌防治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一、女生校园欺凌的成因
(一)个人方面
1.自控能力差。初中是女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恰好是青少年的“叛逆期”,女孩最不易控制自身的行为和情绪,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或攻击时容易用暴力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2.攀比心理作祟。在经济社会,人们不免会追求金钱的享受。一些女生对吃得好、穿得好的学生会产生羡慕、嫉妒心理,在需要金钱时用暴力向她人索取,导致女生欺凌事件的发生。
3.法治教育缺席。中学阶段的女生处在家人无微不至的保护中,对法律法规的认识程度不够,在受到欺凌时不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助长了欺凌者的变本加厉;欺凌者自以为是未成年人,法律制裁不到自己,导致欺凌事件不断发生。
(二)家庭方面
1.家庭关系不和谐。有些女生所处的家庭父母经常吵架,甚至发生家庭暴力,没有孩子渴望的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如果母亲经常是受欺辱的一方,女孩会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容易成为被欺凌对象;如果母亲是强势者,会影响女孩形成霸道、强悍的性格,成为欺凌者。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一些父母对女孩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缺乏接纳关爱,用惩罚和强制让孩子听话服从,此教养方式会让女孩对他人施以同样的方法。有些家长奉行女孩要“富养”的思想,溺爱、迁就孩子,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此教养方式容易让女孩变得骄纵跋扈,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采用极端方法解决,引发欺凌事件。
3.家庭中缺少沟通交流。许多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对女孩子的管控,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使一些女孩放松学习,养成不良恶习,成为女生欺凌事件的主体。
(三)社会方面
1.影视媒体的影响。随着媒体资源的不断丰富,一些女生看到了国外校园中的暴力现象,国内的一些媒体在报道校园欺凌案件时也会渲染暴力情节,很容易激发女生模仿的欲望,导致女生欺凌的不断发生。
2.网络游戏的影响。各种网络暴力游戏是女生欺凌行为的重要源头,在游戏中人分不清虚拟和现实世界,容易把人的攻击本能诱发出来。女生遭遇挫折时,容易丧失理智,采取攻击行为,发生欺凌事件。
3.立法和教育惩戒的缺失。我国目前尚无反校园欺凌的专项立法,对校园欺凌的处置散见于《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中,难以形成对校园欺凌的有效治理。学校目前对于校园欺凌事件也没有强有力的惩戒措施,只是以预防为主。有力惩戒措施的缺失,导致女生欺凌不断发生。
二、应对女生校园欺凌的策略
(一)重视学校的法治教育
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是因为学校的法治教育欠缺。不少女生认为同学之间欺辱行为的后果顶多就是学校教育一下,父母承担一些赔偿,不会承担法律责任。学校要加强法治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既可以让女生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安全,又可以让她们敬畏法律,遵守法律,坚守自己的行为底线,不要触犯法律。
(二)重视女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女生成长发育要早于男生,情感细腻敏感,自尊心和虚荣心强,情绪波动大,对于自我同一性的要求更加强烈。基于这些特点,学校要配备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增设心理健康课程并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中心,全方位预防因为不良情绪或心理疾病引发的女生欺凌事件。
(三)完善立法惩戒机制
国外治理校园欺凌是制定反校园欺凌专门法,为校园欺凌的治理提供法律保障。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针对校园欺凌的法律,在我国《刑法》责任年龄限制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条例下,许多造成了严重伤害的欺凌者逃脱了法律的制裁。这种违法成本极低的现状使欺凌事件越来越多,也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民众和部分学者呼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严惩校园欺凌者。现阶段如何增加欺凌者的违法成本是我国治理校园欺凌面临的主要困境。
(四)形成家校社共育格局
女生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给女孩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学校、家庭、社会都是重要的教育主体,三种教育对女孩都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协同教育行动,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就能取得最佳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岭,毕宪顺.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社会防治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8.
[2]陈佳宁.探讨校园霸凌现象的相关立法保护[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3]賀岚.看不见的角落:关于我国中学校园里的女孩欺凌现象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
注:本文系甘肃省嘉峪关市第四中学郑玉芬老师负责的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女生校园欺凌原因探究及防治策略研究”论文,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