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 陈惠群
[摘 要] 主要研究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机油泵的拆装与检测教学中的运用及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教学思路:拆卸、检测、安装。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案例导入、任务驱动、示范演练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最终完成教学内容。通过仿真动画学习机油泵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理论分析与分组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学会了机油泵的测量与故障分析,最后学生全面掌握了机油泵的拆装与检测。
[关 键 词] 润滑系统;机油泵;拆卸;检测;安装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1-0056-02
一、教学分析
发动机工作时零件表面之间的摩擦不仅会使零件磨损、消耗功率,而且摩擦生热,可能会导致零件表面烧损或膨胀后卡滞而无法运转工作,所以必须对相互摩擦的零件表面进行润滑。所谓润滑,就是在零件摩擦表面覆盖一层润滑油或者润滑脂,使摩擦表面之间隔一层薄的油膜,以减小摩擦阻力。发动机润滑系的基本任务就是将机油不断地供给各零件的摩擦表面,减少零件的摩擦和磨损,保证发動机正常工作。
机油泵作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核心部件,用于将一定流量和压力的机油通过油道送往各润滑点。如果机油泵出现故障,就会出现摩擦表面润滑油供应不足而干摩的现象,容易损坏零部件,严重影响发动机的性能,此时需要对机油泵进行拆装与检测。
作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具备发动机机体拆装的基本技能,喜欢学习简单直观的理论知识,对实操感兴趣,但是实际操作的规范性和检测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岗位能力需求,本次教学将理论与实操进行整合,最终将课题确定为机油泵的拆装与检测。其知识目标是掌握机油泵的工作原理,技能目标是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机油泵的拆装、检测和故障分析,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分享维修经验、进行团队协作的能力。其中教学重点是机油泵拆装的规范性,教学难点是机油泵转子检测的准确性。
二、教学策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面临三个问题:(1)拆装检测过程难以及时指导分析。(2)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差。(3)传统演示模仿的实训教学不够高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突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本次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机油泵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相互融合。以任务驱动为主体,将教学总任务分成拆卸、检测、安装三个递进式的教学子任务。采用分组教学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首先将学生有机分组,然后将学习任务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达成组内分工协作、组间对比促进的教学效果。
引入混合式教学的理念,课前学生通过教学平台、公众号进行碎片化学习;课中在网络教学平台上通过视频、动画、PPT等巩固机油泵理论知识;通过仿真软件模拟训练机油泵的拆装步骤;依靠可视化实训室实时监控学生实际操作过程,教师及时进行指导,体现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课前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公众号推送机油泵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维修问题,让学生查阅学习,完成预习报告,作为总成绩的第一个考核评价。
(二)课堂实施
1.案例导入,明确任务
教师引出案例:一汽大众迈腾轿车,新车行驶刚2000公里,机油灯就开始报警。提出问题:哪些可能的原因会导致这个故障现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将结果上传到在线课堂,词云统计讨论结果,教师针对高频词条进行分析: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油压传感器、限压阀等,说明学生掌握了润滑系统的结构,但是不能准确分析引发该故障的原因。造成此故障现象,主要是油压不正常导致的,有可能是机油泵的故障,进而引出课题:机油泵的拆装与检测。
参考实际岗位的要求,明确实训室“5S”管理理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本次工作任务,形成任务指导书,包括拆卸、检测、安装三个模块,作为整个任务实施的依据。
2.实施任务
任务一:拆卸
总成拆卸作为本次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分四步进行突破:认识结构、工具选择、虚拟拆卸、实操拆卸。
首先学生登录实训软件,学习机油泵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机油泵的结构组成:内、外转子,壳体,限压阀;工作原理:内转子带动外转子运动,内外转子间形成四个互相封闭的工作腔,每个工作腔在容积最小时与壳体上的进油孔接通,随后容积变大,形成真空吸入机油;转子继续转动,工作腔容积变小,油压升高,当工作腔与出油口接通时,压出机油。
然后选择工具,学生需拆卸一个限压阀螺栓及泵体的5个螺栓。通过观看动画,明确使用扭力扳手对角拆卸的顺序。操作“工具你来选”的虚拟游戏让学生熟悉工具的选择与使用。
工具:扭力扳手、六角套筒、中转向接杆、棘轮扳手、刷子、磁力棒;使用方法:套筒与螺栓中心对行正,松螺栓是逆时针。
接下来进行虚拟拆卸,学生边观看演示,边仿真练习,学习拆卸步骤。第一步:拆卸机油泵减压阀螺栓;第二步:拆卸机油泵盖;第三步:拆卸机油泵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