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星空
作为传统的抱团股,在贵州茅台(600519.SH)、恒瑞医药(600276.SH)的拖累下,“吃酒喝药”的行情一下子跌入低谷。两个行业都遇到了成长困境,究竟发生了什么?
白酒暂且不表,医药的表现主要和集采有关。
对于医药企业来说,生产的药品进了集采名单,价格会被压到极低,损失巨额利润;但如果该药物在集采体系之内,而公司的药品进不了集采名单,那么等同于几乎就无人问津了,更没有利润。
也就是说,纳入集采的品种,对于药企来说,无论进不进集采都会导致损失利润(似乎进了集采算运气好一点)。随着医保覆盖面的越来越广泛,对于投资者来说,与其赌哪家公司的哪款药物进集采,还不如放弃整个行业。
在时代的浪潮中,无人能独善其身。
8月19日,太极集团(600129.SH)发布了2021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 64.43 亿元,比上年同期的57.54亿元增长 11.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687.87 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021.76万元增长652.41%。
是太极集团与其他同行业不一样,成功逆袭?
虽然太极集团的业绩增幅看起来非常浮夸,但由于上年扣非净利润亏损,公司的业绩增速不具备可比性。笔者查了一下公司历年的财报,发现不仅仅是上年扣非净利润亏损,而是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亏损。
公司2018年以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26万元、-7083万元和6606万元,而同期扣非净利润分别为-8363万元、-1.57亿元和-5.55亿元。
是什么原因让公司扣非净利润逐年增亏的呢?
以亏损严重的2020年年报为例,全年营收规模112亿元,销售费用达到了37亿元。从比例上看,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33%左右,这个比例和恒瑞医药基本持平,并不算太离谱,但是这个数据有着巨大的水分。
财报显示,太极集团核心业务有两大部分,一是制药,二是医药商业。所谓医药商业,其实就是连锁药店。
从营收构成来说,除了一部分销售人员工资、仓储类开支,连锁药店用到的销售费用非常低。而公司的销售费用,主要是由制药板块发生的市场推广费而构成。
剔除掉连锁药店的营收,公司销售费用占营收的比例超过50%。
从成本构成来看,公司制药业务营收59亿元,成本24亿元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和37亿元的销售费用相比,公司制药的成本,甚至远远低于推销带来的成本。
一块钱的营销费都卖不了一块钱的药,这样的产品能有多少竞争力?也难免会亏损。
2021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的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过高的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变本加厉,公司制药板块的成本只有17.77亿元,同期销售费用超过20亿元。
既然连年扣非净利润亏损,公司又靠什么实现归母净利润的逆转?
一是“恰到好处”的政府补助,公司每年都有不菲的政府补助,2020年超过1亿元;二是公司持有的股票浮盈超过1亿元;三是出售子公司的股权。2020年,公司将旗下的房地产公司和门诊医院进行出售,仅投资收益就超过4亿元。
和销售费用相比,公司的研發支出就卑微到尘土了。
2021年半年报显示,研发费用只有4100多万元。如此低的研发开支,是不太可能维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从销量比较大的产品线来看,公司的核心药物是以藿香正气口服液为首的中成药。由于这类药品为历代成方,创新性很小,投入的研发也就非常少。
与此同时,作为公开配方,市场上的同质化竞品也非常多。所以太极集团需要投入巨额的营销费用让医院、药店推荐自己这个品牌的藿香正气口服液,而不推荐另外一个品牌的。
中成药企业研发投入较低是通病。不过曾经的中成药龙头云南白药(000538.SZ)抓住机遇进行了义无反顾的转型,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牙膏企业,并在面膜等护肤产品方面拥有不俗的实力。云南白药可能是中成药企业转型最成功的一个,但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如此好的运气。
而研发投入匮乏的最终结果,是在未来的创新药竞争过程中不断败下阵来。
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公司计入销售费用的同时,并没有将所有市场推广费支付,而是临时计入了其他应付款科目。
很多药企的其他应付款里,都有大量的欠给经销商、医院等渠道的推广费。太极集团的其他应付款中,尚未支付出去的销售费用达到了5.49亿元。
除此之外,其他应付款显示,公司的连锁药店板块,通过收取其他医药厂家的押金和保证金,圈了5亿多元,也被纳入公司的流动资金统筹使用。
需要留意的是,公司其他应付款中有5.69亿元的往来款。
公司未在财报中对这部分款项做更多的披露,但对比其他应收款中列示的往来款,大致可以推测,均为关联方或合作方的资金往来。
从公司在财报中披露的担保情况看,为其他医药连锁企业的担保非常多,总担保金额高达37亿元。医药连锁之间互相担保非常常见,形成一个庞大的资金互助联盟。这种抱团取暖的行为,和房地产企业有点类似。
其中一部分企业通过担保获取贷款后,资金状况稍好的,不那么急用钱的,会将部分资金以“往来款”的形式借给其他企业周转。
可见太极集团的资金状况不算乐观,现金流情况比较差。
按照营收比例,太极集团有大半业务是医药连锁,这个行业有个共同的特点:特别占压资金。
公司账面存货超过24.7亿元,存货周转天数高达120天。粗算的话,剔除掉制药业务,公司连锁药店的存货周转天数大约半年以上。
基于我们对药店的常规理解,很多药品很难短时间卖掉,存货对资金的占压比较大,公司不得不靠借钱维持正常的经营和周转。
各种长短期借款超过40亿元,半年利息支出更是达到了8100万元。按照这个进度推算,全年利息费用很可能突破2亿元,远出公司的净利润,在资金链的重负下,沦为银行的“打工仔”。
在公司缺钱的同时,大股东似乎也并不太好过。iFind显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太极集团有限公司在2020年底质押了约50%的股份。企查查显示,该大股东有多起正在进行的官司。
一般来说,股权质押比例超过30%,就要对大股东的资金状况保持警惕。如果股权质押比例超过60%,要么是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失去了信心,要么很可能是资金链快转不动了。
50%左右是一个较为危险的临界点,大股东和上市公司关于资金层面的运作都需要留意。
太极集团是一家非常特殊的医药企业,同时占据两个细分领域,一是中药,二是医药连锁。中药方面,研发投入比较少,主要依赖巨额的营销费,传统几款中成药打天下。医药连锁方面,公司的资金链非常紧张,而这个领域的毛利率只有10%左右,真正赚的钱还不如利息支出高,属于“赔钱赚吆喝”的业务。
公司为什么要去做不赚钱的业务呢?恐怕是要做大销售额,继而做大公司市值,通过资本市场来牟利(如股权质押、减持等操作)才是真正的目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