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体能”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2021-08-27 22:12张舒畅
现代教育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

[摘 要]任何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工作者身体适应能力的支撑,当身体无法满足工作所要求的体能标准时,便会影响工作效率。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符合就业标准的身体能力——正常的职业体能水平。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体能的重要途径,职业体能训练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对长春地区5所较有代表性的普通高校进行调查,了解长春地区普通高校的专业设置,对其作业特点和学生生理负荷特点进行分类,并从身体形态、素质、体能等方面对在校大学生和已就业的在职人员进行测试,总结其作业负荷特点,进而提出高校职业体能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体能;高校体育教学;作业特点;生理负荷特点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4-0131-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4.022

职业体育训练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必备工作素质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意识,增强其身心素质,为其终生坚持体育运动打下基础,使之成为新一代的高素质劳动者。根据国家关于体质测试的相关标准,大学生在完成规定体育课时的同时,每教学年还必须参加体质测试,测试内容包括视力、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50米跑、肺活量、(男)1 000米跑、(女)800米跑、(男)引体向上、(女)仰卧起坐等项目。但体质测试并不能完全反应学生的体能体质情况,现实中体育教学与体质测试基本脱离,内容完全不同。同时,高校体育没有与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相适应的模式和方法,职业体育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几乎得不到体现。现阶段,已有关于职业体育训练的研究大体是以高校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的创新为主、以探讨未来职业体能发展的趋势为主,或以特殊职业的职业体能相关研究为主,且大多都是以高等职业学校为研究主体,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的相关研究相对薄弱,对于训练模式与课程建设的研究则更是少之又少。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体能

人体的机能特征是其体能的生物功能性基础,体能锻炼以增进健康和提高基本活动能力为目标[1]。运动素质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态——从健康的角度去评价以竞技为目标的体能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具有科学性的。笔者将体能定义为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这里的环境可以是竞技场,也可以是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二)职业体能

职业体能是个体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综合素质,是顺利完成职业活动任务所必需的相关能力整合[2]。

(三)高校学生职业体能训练

高校学生职业体能训练是指在大学阶段,为使学生获得顺利完成职业活动任务所必需的相关身体能力而进行的训练。现阶段,各高校还没有较系统的学生职业体能训练方法,也没有开设具体的职业体能训练课程,只能依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来观察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

二、高校学生职业体能之样态呈现

筆者根据本次研究的实际需要,查阅了相关文献以及普通高等院校教学大纲和已有教改成果,并对查阅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以了解职业体能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同时设定了体质情况问卷,对长春市普通高校(以××职业技术学院、××工商学院、××交通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大学、××中医药大学为调查研究对象)体育教学情况做实地考察,了解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现状;设计了体能训练现状问卷,按照设定好的项目对在籍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测,对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进行精准测试;了解长春市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所开设专业相对应的就业岗位。

根据本次研究样本校的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对5所样本校的专业设置进行了专业作业的分类,并进行总结归纳,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普通类为长时间上岗,作业特点是长时间保持坐立姿势。此类专业比较普遍,在调查的学校中专业重叠较多,涉及的专业也比较普遍,如文学专业、会计学专业、管理学相关专业、语言学相关专业、金融学专业等;特殊类中有需长时间用眼的视觉专业,如电子信息专业、动画专业等;有需长时间久站或要求上肢与下肢力量配合的力量专业,如烹饪专业、道桥工程相关专业、农学相关专业;有需精细化操作的精细专业,如机械专业、汽车维修、园艺等专业;有需身体快速反应与超精细操作的专业,如无人机应用技术、护理等相关专业;有超精细操作与心理功能相结合的专业,如针灸推拿、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有需身体与心理应变较强的专业,如酒店专业和营销等专业。

(一)大学生专业作业特点与生理负荷特点

(二)在籍学生与已就业者体能状态情况

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直接反应了一个人的身体状态和健康水平。由于研究需要,在调查过的5所普通高校中通过体育教师上课时间,先后对每个学校的不同专业和年级随机抽测100名学生,几乎涵盖了表1的作业特点和专业。一共有500名在校学生按照测试计划项目对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进行了体能测试,测试结果能够反映出大学生的体能现状。根据作业特点对具有相关性的在职人员,如办公室人员、机车维修、医务工作、营销人员等进行同样的测试(1 000米跑除外,在职人员测试了1 000米快走),

以了解在工作岗位上的毕业生体质体能情况(如表2所示)。

1.身体形态方面。对身体形态进行测量是定量化研究人体外部特征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以身高、体重、围度等指标来反映大学生的发育、营养和身体状况[3]。从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长春市普通高校男学生平均身高为173.27cm、女同学平均身高163.34 cm,在职人员测试样本中男子平均身高为173.36cm、女子平均身高为162.2cm;体重的平均值为在校男生74.73kg、女生55.39kg,在职人员中为男79.45kg、女62.37kg;腰围的平均值是在校男生79.96cm、女69.33cm,在职人员中为男86.55cm、女77.69cm。身体形态方面的数据表明,长春市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基本处于正常状态,只有个别的大学生体态肥胖或者体态偏瘦;身高指标处于比较良好的范围之内,能符合大部分工作岗位的作业特点;腰围指数方面,发现在职人员明显比在校大学生围度大,这表明脂肪厚度在人参加工作以后有了明显的增加。体重与体脂率的增加反应的不仅是一种体态的变化,也是患有一些慢性疾病的重要表征,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一旦患病就会降低工作的效率。

2.身体机能方面。身体机能水平是反映和评价人的机体状况的指标测试体系。通过观察定量负荷持续运动时间和负荷后心率恢复速率的比例关系(即台阶实验指数),能够评定心血管系统的机能状况,通常把男70次、女60次作为台阶指数的合格标准。表2表明,长春市在校大学生的台阶指数平均值是男70.68次、女54.70次,在职人员为男67.19次、女52.78次。在职人员和在校女大学生的台阶指数平均值明显低于标准水平,证明其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比较差、呼吸系统能力在工作之后有明显的下降,这对长时间的力量型作业工作和长时间的精细作业工作有很大影响。

3.身体素质方面。身体素质是人能顺利完成工作的必备基本条件。笔者按照职业体能比较通用的评价要求,从上下肢的力量、速度、机体耐力、身体灵敏度、肢体柔韧性等方面进行测评[4]。从测试结果来看,各项均值为在校男生纵跳38.35 cm、俯卧撑28.34次、10m×3往返跑22.17 s、立位体前屈6.8 cm、1 000米跑4′43″,在校女生为纵跳25.66cm、俯卧撑12.2次、10m×3往返跑29.43s、立位体前屈13.4cm、800米跑4′57″米跑。男性在职人员的各项值为纵跳35.88cm、俯卧撑19.13次、10m×3往返跑26.67s、立位体前屈5.5cm、1 000米快走12′30″, 女性在职人员为纵跳24.13cm、俯卧撑5.32次、10m×3往返跑30.33s、立位体前屈10.9cm、1 000米快走13′45″。从测试数据可以初步断定,在职人员的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高于在职人员。其中男性在职人员的力量素质最为接近合格标准。女性的柔韧素质情况最好,在职人员和在校大学生都超出了标准值。男性最需要加强的是柔韧性素质、灵敏素质、耐力素质,女性最应该加强的是力量素质、耐力素质。

(三)职业体能身体状态描述

本研究以全国人口普查使用的《职业分类标准》中所列举的常见职业性疾病为参照,对在职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从表3的统计结果来看,在职人员的职业健康问题比较严重:一是职业性机体损伤与病痛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心理压力与精神状态或亚健康问题比较突出。有45%的人感到颈椎不适、有37.5%的人患有腰肌劳损、20%的人感到腕管不适、23.7%的人患有程度不同的肩周炎、37.5%的人有视觉疲劳综合症、有43.7%的人心理压力大、有42.5%的人精神状态不佳。调查还发现,有很大一部分人同时存在多种职业病痛,或者有引发心理疾病的危险。这些问题跟其职业作业特点密不可分。

(四)长春市普通高校体育开课情况

调查表明(详见表4),长春市各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球类项目为主,其中开设最多的项目是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此类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了一些体育运动技能,同时为其课余时间的自主训练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其次是操课项目,如体育舞蹈、健美操等項目深受女同学喜爱。近年来,传统体育项目受到重视,有的学校开设了太极拳等民族体育项目。但在走访调查和实地看课的过程中发现,长春市高校体育教学中几乎没有专项职业体能训练。从学时来看,每周一堂课的体育教学也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要求。

三、高校学生职业体能发展滞后原因分析

(一)学生职业体能训练意识相对薄弱

由于不同工作的特定性,长期不良的工作体位有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风险,这在以往的学校体育研究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运动解剖学和康复医学的相关资料表明,坐姿体位并不符合人体脊柱的最佳受力状态,长时间保持坐姿会引发不同程度的颈椎不适,甚至是颈椎病、腰肌劳损、脊椎强直、肩周炎、视疲劳综合症、心理焦虑等职业性疾病。这些病痛本可以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由于高校职业体能教育的缺失,大学生对这方面的认识还处于较低水平。

(二)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与学生未来职业属性有所脱节

高校体育教学中缺乏职业体能的锻炼内容,没有把职业体能视为一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科目,仅有的体能训练也枯燥无趣。通过对在职人员的体质数据的分析了解,大多数在职人员并有长期锻炼的习惯。多数高校组织的学生体能训练既没有训练计划和目标,也没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大部分高校所开展的体能训练主要是大学生体质测试中的项目,这使体能训练成了以应付体质测试为目的应急性训练,导致大学生在训练中不积极,甚至出现考试作弊的现象。加之体能训练器械的缺乏,大大影响了大学生体能训练的开展。

(三)体育课程构建与职业岗位需求出现偏差

体育课程的构建要满足就业岗位职业体能的需求。全面落实职业体能教学能完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提高体育课质量,激发大学生从事职业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养成终身开展体育活动的技能,大幅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但现实中,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依旧在维持传统功能,多数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一直沿用传统模式,现有体育教学项目与职业体能关联度不强。例如,以传统球类为教学主体的体育课,难以保证职业活动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需求,也不能保证身体与体能的全面发展,难以兼顾不同专业的作业特点。

四、高校学生职业体能课程建设之有效路径

(一)突出职业体能训练的基础性地位,加大训练力度

积极开展职业体能训练是提高大学生体质、环境适应能力,有效缓解因为长时间不良作业体位而造成的身体病痛及工作压力所形成的心理疾病,实行自我保健,保证学习、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方法。将职业体能训练全方位地纳入学校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给大学生提供职业体能训练的技术指导,养成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习惯,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调查中得知,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随着年龄和工作年限的增长,体重和皮下脂肪也随之增加,有些人甚至远远超出标准值。这些现象反映在身体素质上,会出现肌肉耐力下降、爆发力和柔韧性不足等问题。应当看到,由工作环境和岗位特定性所引发的身体局部肌肉、骨骼静力负荷过重等导致的骨、关节、肌肉及韧带劳损等现象,已成为主要的职业健康问题,必须进行人为的强制干预才能使之得以缓解或根除。因此,要在教学中贯彻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理念,使大学生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技能[5]。

(二)加强师资建设,构建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各类高校应加强职业体能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升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组织专门的职业体能培训与进修,学习职业体能的知识和训练方法,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遴选学科带头人,以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领年轻教师开展课程教学实践,并积极进行科研探索,逐步形成不同类型高校的特色职业体能教学模式。在职称、年龄、学历上进行合理搭配以组建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开展教学和教学研究,为提升职业体能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学校要加大对职业体能训练教学的扶持力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立专门的教学科室,培养职业体能专职教师。

(三)加速高校职业体能课程建设

1.职业体能教学大纲的拟制。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和教学计划编写的指导性文件,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知识及技能的范围与深度、进度、方法等方面的总体要求[6],是教学的总体依据和评价准则。制订职业体能教学大纲,首先要明确职业体能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确定课程的内容、重点与难点、基本任务与要求;其次要明确实施原则和课时数、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各校应根据自身情况,结合职业体能的内容、训练方法、功能性作用等方面制订教学大纲。(1)课程目标。遵循职业体能运动特点和学生身体发展规律,进一步完善训练理念。结合长春市普通高校现有专业设置,制订出适合长春市普通高校大学生职业体能训练的标准,使体育教学更加立体完善,促进普通高校人才适应就业岗位的能力。(2)教学任务。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职业体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大学生的体质、体能,提高机体抗职业病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技能,使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普通高校的职业体能课程教学中,教学任务是通过职业体能练习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7],为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及毕业后参加体育锻炼打下必要的基础——适应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化大生产、大分工带来的职业的多样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劳动工具的高智能性、劳动任务的高强度性。

2.职业体能教学项目规划。笔者依据调研结论和实际工作经验,拟定了职业体能教学的参考项目(详见表5),各校可以根据人才培养需求、毕业生的作业特点进行自主选择。

3.职业体能课程的教学学时与时间安排参考。笔者依据自身前期开展的职业体能课程教学实践经验,拟定了课程教学的学时与时间安排(详见表6),各校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适当选择。

参考文献:

[1]牛孟星.淺析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及特点[J].智富时代,2018,11.

[2]凌云涛.职业教育体系中体育教学与职业能力复合培养[D].首都体育学院,2016.

[3][4][5]张舒畅.高校体育教学中提升大学生职业体能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20(3).

[6][7]吴卫国.北京市普通高校柔道选修课课程建设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责任编辑:刘新才)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教学
拓展训练下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运动生理学知识的必要性探究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交往框架的构建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高校跆拳道选项课中的实效性研究
浅析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
试论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策略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探讨
培养大学生意志品质的途径与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