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

2021-08-27 22:12仇竹妮杨洋
现代教育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仇竹妮 杨洋

[摘 要]我国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理论基础不适应、教学方式与学生的现实需要不对接、考核方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匹配等问题,严重影响其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残障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以教材编写、专业化教师培养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切入点,对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改革,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关键词]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4-0080-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4.01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在残疾大学生逐梦人生的过程中,教育的助推力尤为重要,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不可或缺。它是指导残障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可以为他们解除思想迷茫、指引人生方向,帮助其扬帆远航。但在实际教学中,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基于残障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教学实践,探索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之路尤为必要。

一、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对党中央“办好特殊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实行“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理论回应与实践表达,有利于增强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促进残障大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彰显教育公平。

(一)党中央“办好特殊教育”的指示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办好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意味着在教育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我们不仅要重视发展高等特殊教育,还要重视发展高质量、高水平的高等特殊教育。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特殊教育,不仅要教会残障大学生掌握生活、就业所必须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拥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功能就是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学生、用崇高的理想引导学生、用高尚的道德育化学生,为他们搭建起勇敢搏击长空的精神支柱。所以,改革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弄清楚由谁讲、讲什么、怎样讲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行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现实需要

因材施教是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强调教育对象的差别性,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量体裁衣,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残障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残障大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必然与健全大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不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熟练掌握盲文和手语的几乎没有,使用教材是全国统编工程教材,授课方法与健全大学生课堂教学无太大差别,完全背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具体要求

残障大学生是残疾人群体中最具活力、最具思想和最具热情的重要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人才,同样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进入信息化时代,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带来了风险和安全隐患。残障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拓宽,海量的信息被推送到他们面前。但由于他们的理论基础差,分析能力不足,加上接受的信息往往呈碎片化,就很容易被各种消极腐朽反动的信息所误导,产生思想偏差,甚至误入歧途。这就需要教师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从旁加以引导和指导,用正确的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帮助他们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

(四)促进残障大学生个体发展的迫切需要

殘障大学生相比较于健全大学生,由于生理性缺陷的影响,一方面导致他们学习能力较弱,对事物的认知、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导致他们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敏感、焦虑、自我、冷漠[1]。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实际能力,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做到内容正适当,形式可接受,效果可持续,促进残障大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查摆问题、分析原因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常用的研究方式。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残障大学生的教化作用,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首先,我们要对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有的放矢,提出切实可行、具可操作性的教学改革方案。

(一)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理论基础不适应。从教学内容体系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性、政治性、思想性的有机统一。既要向残障大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还要向其展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程,同时也要对其进行法律常识、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残障大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很少有人接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目前又没有专门为残障大学生编写的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理论基础相适应的原则,需要授课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建立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教学体系,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跨越式转变。但实际情况是,教师的授课内容主要是教材知识,加之懂手语和盲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几乎没有,师生之间无法畅通交流,很难产生思想共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教学方式与学生的现实需要不对接。调查发现,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与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大同小异,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课堂灌输的讲授式方法进行教学。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听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有听力较好的学生进行手语翻译辅助教学,但由于翻译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常出现翻译出错和翻译不到位的问题,课堂容量变小,教学效果无法保证。另外,视障大学生听力正常,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与健全大学生并无明显不同,但是这套教学方式本是针对同时运用听觉和视觉学习的健全大学生设计的,对于视障大学生而言,其理论基础薄弱,且缺少视觉感官辅助理解和记忆,教学效果因而更无法保证。忽视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单向输出的课堂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不仅减少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教学实效性差。

3.考核方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匹配。一般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包括平时表现、平时作业和考试三部分。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同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类似,均采用笔试的方式。而视障大学生的考核方式则要简单容易些。由于缺少会盲文的教师,视障大学生无法进行笔试,只能在期末进行口试,题目也很简单。这种泛化的考核方式虽然考虑到了残障大学生的生理缺陷,但对于理论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足、思想易出现偏差的学生来说,考核容易流于形式,无法考查学生真实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状况,考核效能很低。

(二)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1.缺少专门教材,影响学习效果。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根据。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的是全国统编工程教材。现行教材是根据健全大学生的理论基础编写的,偏重理论知识,内容庞杂、逻辑严谨,即使是健全大学生学习起来也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学会学通学透更是不容易。很显然,对于没有系统接受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残障大学生来说,这套教材的学习难度大,大部分知识晦涩难懂、不知所云,学习效果极差。由于残障大学生因生理性缺陷,以至获取外界信息与知识的渠道相对狭窄,对外界事物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思想很容易滑坡。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通过课上教学加以引导,教学无疑是失败的。

2.缺少专业化教师,影响授课成效。目前,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或者公共基础课教研室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这些教师具有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特殊教育学习与培训,不能熟练使用手语和盲文。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成败好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特点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掌握讲授知识的技巧和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他们能够接受的话语讲授枯燥的思政课。缺少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最终将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残障大学生的教化作用。高等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思想政治理论扎实、懂手语和盲文,能够与残障学生进行顺畅交流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3.残障大学生自身特点影响教学与考核过程。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残障大学生自身特点体现在其生理性缺陷、心理易产生偏差、理论基础薄弱、甄别是非的能力较低。这些特点严重影响了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也影响着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一方面,听障和视障大学生由于失去了口语或视觉接收信息的途径,使他们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时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真”现象,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生理性缺陷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残障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范围,这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选择教学空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残障大学生的生理性缺陷常常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他们过分在意自己的生理性缺陷,不断放大自己的不足;他们自卑而敏感,在意别人的目光,害怕与别人接触、交流,习惯性减少自我存在感,遇到困难自己解决;他们在追求美好生活、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又极度焦虑自己的就业生活问题,一边憧憬未来,一边又充满绝望;在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后,稍遇挫折就会感到痛苦、迷茫和焦虑,社会参与度和社会责任感消失殆尽,将自己置身于家国建设之外。这些心理和思想状况无法通过知识性考核方式准确把握,决定了残障大学生的考核方式应该凸显多元化和过程式,方能全面考察。

三、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

残障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学校不同、学生不同、教师不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也应有别。残障大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实践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实际开展创新性探索,细化教改方案。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最基本的三条路径。

(一)培养“双高”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残障大学生构建崇高理想信念的领路人。建设一支同时具备高水平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知识的“双高型”教师,是抓好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双高型”教师是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教师的能力越强,越能充分考虑残障学生的特殊性,从而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恰当处理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运用学生欣然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讲授知识。培养双高教师,提高教师对教学的整体把控力,强化教师引导作用,是残障大学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条件。

1.建立特殊教育技能长效培训机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入职后进行岗前特殊教育技能培训,如学习手语和盲文,这是教师能够开展残障大学生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首要前提[2]。一方面,学习特殊教育技能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受教育者是听障大学生时,手语是师生沟通的基本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手语将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当授课对象为视障大学生时,教师会使用盲文,就可以对视障学生进行多样化考核,丰富考核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岗前特殊教育技能培训,能够选拔一批热爱残障事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建立稳定的教学梯队。对于健全人来说,手语和盲文所具备的交流功能远不及口语精准、便捷,学习手语和盲文的过程是枯燥的,需要极大毅力才能坚持下去,学好更是不易。通过岗前培训的教师,容易和残障学生产生共鸣,建立师生互信,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此外,教师上岗后还需要定期参加短期技能培训,通过持续、有计划的培训,使教师能够流畅表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深刻而复杂的教学内容,最终实现与残障大学生沟通零障碍。

2.不能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讲授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应当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国家民族发展历史,并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只有教师自己将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自身精神动力时,才能将这些思想更好的融入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中,成为他们构建自我精神家园的领路人,培养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编写专门教材,满足学生需要

根据残障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理论基础和成长背景,编写适用于残障大学生的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高校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教材编写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高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先进文化,以学生为本,编写适合其理论基础、满足其现实需要、通俗易懂且有趣的专门教材。

1.适当简化理论知识体系,移除晦涩难懂又偏离残障大学生生活的理论内容。残障大学生不同于健全大学生,他们的职业规划限制较多,参与社会的能力很弱,人生追求目标较低。高难度的理论知识教学不仅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反而容易引起逆反心理,产生厌学弃学的想法。

2.增加心理健康、自信心教育方面的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残障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理想,培养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自信的人生态度,燃起追求美好人生的希望。因此,在编写教材时要适当加入这些方面的内容。

3.增加教学实践内容。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抓住他们关注的热点和兴奋点,以解决他们面对的实际难题为目的,设计教学实践,促进理论学习,推动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性

恰当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过程的润滑剂和催化剂,可以使教学内容发挥其真正效用。

1.网络科技载体与理论教学的深度融合,辅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学习平台为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新的选择,实现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多元互动。而新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更是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提高了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灵活性。例如,肢残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新媒体技术与老师进行交流学习、接受教育,而不必担心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运用各种功能强大的新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例如,听障大学生主要通过视觉器官认识和理解事物,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多運用图文并茂的网络载体,比如带有字幕的视频、图片等辅助教学;而视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听觉优势,采用音频软件辅助教学,如喜马拉雅FM等手机软件,课堂效果好[3]。此外,互联网中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后应用于教学中,如时政新闻报告、社会热点等,这些教学素材不仅丰富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内容,也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获得感。

2.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比重,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完美连接[4]。混合式教学模式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内容展开过程中的混合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理论知识占比很大,单纯讲授式教学跟枯燥,若是教师能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媒体信息技术,将理论基础知识展示并讲解出来,使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理解吸收知识,增强直观感受,便于掌握知识。二是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教学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第一课堂,实践教学是思政理论课的第二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应是单纯的课堂说教,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残障大学生接受知识与对事物的认知受到其先天生理性缺陷限制,教师应当充分调动课堂与课外各种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育人优势,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反过来在实践活动中又会获得更深层次的体悟。增加社会实践比重,还能促使残障大学生多参与社会生活,更多地与人交流,慢慢培养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切实感受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社会成员的友爱,增强残障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3.促进课程考核评测方式多元化发展。残障大学生整体学习认知能力较弱。因残疾程度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学习能力差距。仅凭理论考试成绩评价学习效果不够全面,需要开展个性化多元评价。通过对课前准备预习、课堂参与讨论、课后作业完成、期末理论考查、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德育素质考核五个环节进行综合评定,力求对每个学生进行科学而全面的考察。科学合理的考评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推动其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总之,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只有结合残障大学生自身特点和现实需要,提高教师教学掌控能力,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切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向前发展,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残障大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满意度,从而助力残障大学生赢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陈南南.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理论,2013(1).

[2]林海燕.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突破路径[J].现代特殊教育,2018(2).

[3]刘春颖.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优化配置的困境与路径[J].绥化学院学报,2017(10).

[4]谢敏.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高校教刊,2020(18).

(责任编辑:劳丽丽)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