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伟
“今年的金杏采摘节太火了,瞧,才短短几天我的杏就‘罢园了!”望着如诗如画的杏林和络绎不绝前来观赏采摘的游客,禹州市无梁镇申家村种植大户高福亭老人感慨万分,“我们终于过上了‘杏福生活。”
据王家村党支部书记王院民介绍,申家、王家等行政村均属伏牛山脉具茨山系深山区,村里荒山坡地多。6年前,几个邻近的行政村在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下,由原禹州市林业局统一提供种苗,利用荒山坡地连片种植黄金杏近万亩。春天,漫山遍野的杏花竞相绽放,犹如粉色花海;夏天,满山的杏林枝繁叶茂,青翠欲滴,金黄色的杏果挂满枝头,惹人垂涎。于是,无梁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春季举办“杏花节”,夏季举办“采摘节”。在叫响具茨山黄金杏品牌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旅游、食宿及其他特色产业的发展。
“如今,具茨山成了‘網红打卡地,这万亩杏林更像是一座‘绿色银行,每年都能为当地群众带来丰厚的利润。”王院民话语间充满自豪。
无独有偶。在5月23日开幕的禹州市鸠山镇闵庄村杏果采摘旅游文化节上,丰富多彩的“‘杏福采摘游+特色美食”与“杏王”评比等活动相结合,并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的方式,吸引了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其实,闵庄村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以前曾一度靠山吃山。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资源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闵庄村原有煤矿企业在自然资源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很快达成产业转型发展共识,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对废弃矿坑实施修复整治,因地制宜发展千亩杏林,先后种植了“金太阳”“白蜡杏”“丰圆红”及仁用杏等10多个优质黄杏品种,每年帮杏农增收300多万元,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
申家村、王家村和闵庄村正是禹州市以发展绿色产业帮助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禹州市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依托辖区“山、岗、平”兼具的地理优势,通过实施“果树进村”、国储林建设工程,将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与促进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创新经营方式,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该市制定了《关于财政扶持林业生态建设奖补的意见》,坚持政府投资和企业出资、社会融资并重原则,累计撬动乡(镇)和社会资金近7亿元投入林业生态建设,先后建成了无梁镇具茨山万亩杏林和千亩果桑园、磨街乡刘门村千亩柿树基地、鸠山镇闵庄村千亩杏园等,成为帮助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仅2020年以来,全市新增“果树进村”种植面积3.4万亩,果树连片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村庄达86个,其中,有50个村庄种植面积都在300亩以上,涵盖了柿子、杏、石榴、苹果、果桑、车厘子、桃等20余个果树品种,形成了“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特色景观,每年实现经济效益5000万元。
在此基础上,禹州市还充分利用山岗地资源规划建设国储林,本着因地制宜、因村而宜的原则,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周边群众到国储林基地就业,联合种(植)养(殖)大户发展林药间作、林禽共养等“林下经济”方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同时,与相关村组合作经营、入股分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下一步,我们将切实发挥好部门专业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持续做好果树进村、荒山绿化等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不断扩大‘绿色产业规模和覆盖面,为全市乡村振兴注入永不枯竭的新鲜血液。”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表示。(作者单位: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