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芳 梁刘涛 (延安市人民医院眼科,陕西 延安 716000)
老年白内障患者住院期间因机体生理功能下降、多呈现体弱多病的情况。我国现代护理模式开展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机体健康指生理、精神、社会适应力均处于完好状态,不单单指身体健康,中医情志护理着重于采取措施干预人的心理[1-4]。纳入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110例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作研究样本,分析情志护理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110例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作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包括男性35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在60-73岁,平均为(65.8±3.0)岁;左眼30例、右眼25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40例、高中及以上15例。对照组包括男性37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在61-75岁,平均为(66.3±3.1)岁;左眼31例、右眼24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39例、高中及以上16例。研究已上报本单位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对研究表示知情同意;患者精神状态正常;无造血系统疾病,符合手术指征。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恶性肿瘤者;排除合并传染病者;排除肝肾功能异常者;排除中途退出研究者;排除不配合研究者;排除沟通障碍者。
1.2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情志护理干预:①术前情志护理[5]。②以情胜情:护士遵循中医“喜胜忧”的思想,通过喜压制忧,护士每日固定时间段集中患者展开座谈会,护士为患者讲笑话、说故事,让患者感受到放松[6-7]。③术后情志护理:术后第一时间告知手术结果,解释视力恢复情况,观察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酌情帮助患者共同完成,护士积极尊重患者,表达人文关怀,护患沟通过程中避免急躁、不耐烦的态度,主动关心患者并了解其存在的合理需求,积极满足,促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8]。④移情干预:术后康复阶段护士为患者播放相声、小品、电视等,积极转移患者注意力,避免患者将所有注意力均集中于治疗与护理工作中,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感受,在住院期间保持心情愉悦[9]。观察指标见相关文献[10]。
2.1两组比较焦虑评分 干预后两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其中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焦虑评分(n=55,分)
2.2评价两组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占比高于对照组、不能依从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n=55,n(%)]
2.3评价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比较生活质量评分(n=55,分)
2.4评价两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P<0.05;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满意度(n=55,例)
近年来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性白内障患病人数日益增加,临床治疗白内障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以手术为主,但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应激因素会对患者身心状态造成相应的影响,大部分患者在围术期均会感受到一定的身心压力[11]。
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其中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占比69.09%,高于对照组21.82%,观察组不能依从占比5.45%,低于对照组27.27%,P<0.05。观察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36%,高于对照组76.36%,P<0.05。分析原因发现,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情志干预,中医理论提出七情包括“怒、喜、思、悲、忧、恐、惊”,七情是机体对外界事物反映的真实心理状态,情志护理中重视观察人体内心活动,指通过护理行为消除负性情绪,促使机体产生积极的精神因素,促使病情康复。观察组护士在白内障围术期重视为患者提供语言疏导,保持持续的护患沟通,护士采取积极向上、鼓励性语言开导患者,保持亲切态度,促使患者放松情绪,主动提供健康宣教,使得患者理解自身疾病与手术过程,减轻心理负担,针对患者不同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语言,稳定患者情绪的同时保持平和情志。通过情志相胜的方法有意识的激发患者压制负性情绪,以喜压忧,使用另外一种情绪替代原有的负性情绪,稳定患者心理状态,减轻伤害及负面心理效应,平衡机体身心感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满意度。
综上所述,老年白内障患者应用情志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与满意度评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