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荣
一、货币
货币,钞票,钱。人人每天都接触,拿钱买这买那。便以为是马克思说的,货币是商品的等价物。从货币起源看,甲部落拿羊换乙部落的陶罐,生产品进入交换,便成了商品。多少头羊换多少个陶罐,才算交易公平合理?必须给商品一个第三方的“标定”,一种通用的、公认的、万能的商品标定物,就是货币,货币具有币值。贝壳,铸钱,银子,黄金,最后是纸币。说美元与黄金脱钩是阴谋,不成立。当商品生产发展,商品极大丰富,黄金不但交易不便,而且,储量早已经不敷所需了。
既然货币是商品的标定物,法律上就不允许私造、伪造。必须让伪造有难度,伪造成本必须高于其标定的价值。银元、金币,本身的价值就很高,制造精致,伪造困难,工艺上一般人不可企及。纸币也一样,防伪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如果真的做到以假乱真,成本也会令歹人断了邪念。
二、商品
马克思认为,商品有两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由劳动量(劳动成本)决定。在前工业社会和资本原始积累期,劳动量基本上由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衡量。可是,科技因素逐渐增强,情况大变。耕一亩田,你用耕牛犁耙和镰刀,他用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或者,你用人工挖一吨煤,他在无尘车间造一枚芯片,如何比较劳动量?那么,只有使用价值才反映供需关系,才决定价格。一张演唱会或足球赛的门票,卖到几千元上万元,还有人把它炒到天价;一架F35战机一台荷兰光刻机,以上亿美元计价,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已经失去了定价的意义。科技含量和稀缺性,成了现代物价定价权的决定因素。
三、物价
如上述,物价一般取决于供需关系。但是,我们看到,即使是供需关系稳定,物价也不稳定,原因何在?——与货币发行量相关。当货币供应量大于商品生产量,商品升值,货币贬值。因此,通胀率= M2/GDP。因此,只看CPI不行。
商品,只用流通,有买有卖,在交易中实现其价值。库存压它个半年一年,不流通,不变现,生产该产品的企业,资金链就断裂,就破产。
疫情时期和后疫情时期,各国都大量超发货币,为什么?需要把钱贷款给企业,让它在资金吃紧、将会断裂的情况下,不解雇员工,不关门,维持运转;把钱发放给失业人员(消费者),让他们去购买商品,从两个方向,把停滞的社会机器,重新发动起来。没有消费,就没有商品流动,就没有生产的动力。只有消费或商品流动,复工复产才有意义。
有人统计,近十年,我国CPI为4%,但是,CPI只反映部分商品的流通性,只包括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品。真正的通胀率,是M2/GDP,统计结果是7%。也就是说,你今天的100万,十年后只有48万,二十年后只有24万。
全球货币发行量,逐年都会增加,因为社会商品生产总量(含有新产品的不断推出)GDP在逐年增加。可是,因为政治经济军事等等因素,货币发行量总是高于GDP的,这就叫“货币政策”。也因此,通胀是常态,通缩是非常态。
四、资本与贫富
森林中,大树越长越高,越来越粗壮;小树被大树遮蔽,得不到雨露阳光,长得越来越可怜,奄奄一息。这就是丛林法则:强者恒强。富人是大树,穷人是小树。贫富差别越来越大的秘密就在这里。
财富用于消费,钱只是钱;钱用于投资,性质转变,成为资本。富人拥有一千万,吃不完,可以投资(办企业或投资入股),成為资本家,钱生钱。穷人只有十万,只能吃喝,或者把少数积蓄存入银行,永远是打工者。
富人还拥有知识、眼界、社会关系网(人脉)和投资经验,他的资本增值速度,大于通胀率,他的财富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穷人几个多余钱,一般存入银行。而银行的储蓄利率永远低于通胀率。因为银行要通过贷款盈利,与借贷方的资本人共同瓜分利润。穷人的钱就会一年年缩水。
所以,在完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富人总是赢家。贫富差别只会越来越大。
这个社会困局如何破解呢?把富人的财富,通过征税减少一部分,补偿给穷人。这种社会,叫福利社会或为下层人托底的社会。富人隔壁住着穷人,他是睡不好觉的。社会要稳定,也必须防范穷人造反,抢劫富人的财富。经验证明,用“造反有理”来剥夺有钱人的财富,然后吃大锅饭——此路不通:只能捆绑在一起受穷。那么就只能建立法治社会,民主社会,实行理性的(法治的和公平的)市场经济,既保持社会创造的活力,又保障底层人生活的基本满足,避免社会动乱。社会能不能稳定,经济生活的稳定,是最根本的,是最底层的本质。
责编: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