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阶段是语文学科整体教学的基础,教师除了要让学生认识字词、掌握短句,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使学生对文化形成一定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使学生成为优秀人才。新时代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如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已经成为新的教育热点。由此可见,教师要高度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素养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学素养;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0-0069-02
引 言
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近年来教育领域较为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识到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小学生想象力极为丰富,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他们喜欢充满趣味性的阅读活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文学修养的基础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价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時,提高其文学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素养
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直接关系着其文化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是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基础,在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后,能够高效掌握语文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刻不容缓,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会对语文学科充满兴趣,从而主动投入学习中,促进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1]。由此可见,文化素养与语文学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时,应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其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思维。教师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能够逐步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与文化水平,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为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性分析
(一)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一个人的文学素养,直接决定了其文化底蕴。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文学素养,教师应采用科学且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组织学生学习文学作品、背诵名篇,使学生不断积累,逐渐提高自身文学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应摆脱教材的限制,为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素养指语文学科涉及的各项能力,包括基本的语感、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文学能力、审美情绪及其他方面能力。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以长远眼光看待语文学科教学,立足学生的健康成长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其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的个性。教师应从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着手,让学生从小打下良好基础,促进语文学科教学的顺利、有序推进,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教师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贯穿整个语文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快速形成文化敏感,并提高对文学的认知能力,以达到锻炼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及写作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学生将接触到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内容。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才能形成较好的学习能力,从而降低语言文化学习的难度,逐渐形成良好的文化修养。
(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解读经典文学作品时,会选择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感受经典文学作品蕴含的无限魅力。这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交流,从而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奠定良好基础[2]。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积累大量优美词句,还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入感受文学作品蕴含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逐步完善学生思想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模式与认知方式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为学生讲解语文知识,还要注重为学生渗透一定的语言文化,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才能更好地欣赏、品读文学作品,从而感受其中的真、善、美,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策略
(一)挖掘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感悟
教材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涉及多种文学体裁,有小说、散文、诗歌等。教师应挖掘教材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后续学习中。
例如,《少年闰土》一课中鲁迅通过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反映了作者和闰土儿时真挚而短暂的友谊。基于此,教师应重点引领学生挖掘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体会人物内心,这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挖掘名篇,积累丰富的文学知识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挖掘教材中的名篇资源,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应合理利用教材,有效地引导学生,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3]。经典名篇中蕴藏了不同朝代、不同地域及不同特点的文学知识。但这类作品内涵较为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产生疑惑。此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为学生解疑释惑,引导学生积极诵读经典名篇,逐步增强其代入感,使其全面理解经典名篇中蕴含的文化知识[4]。
例如,在教学《登鹳雀楼》及《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时,教师应深入挖掘古诗内涵,引导学生朗读并背诵古诗,培养良好的语感,引导学生积累关于古诗的文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又如,在教学《赠汪伦》这首古诗时,笔者先为学生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大致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然后,笔者带领学生进行诵读,使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李白对汪伦的不舍之情。在这一过程中,笔者提醒学生注意语调与情感的变化,让学生从中获得最佳的诵读感受。这样的方式能使学生更好地领悟作品中蕴含的感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增强诵读的趣味性。
与此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于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写作质量。比如,在以“我最喜爱的节日”为主题进行写作时,学生可以将学过的古诗中的名句融入其中,如“海日生残夜,春江入旧年”,在为作文增光添彩的同时,能够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学校往往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且高度重视课外教学实践,希望让学生在快乐、精彩的实践中逐步提高各方面能力。因此,教师可利用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如古诗大赛、晨读等,以活动为切入点,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文学作品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语文的魅力、获得独特的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5]。
例如,在教學《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时,笔者先为学生讲解了描写景物的文章。学生虽掌握了一些知识,但理解不深入。基于此,笔者利用学校开展演讲比赛的机会,要求学生自行准备演讲稿,介绍旅游过程中看到的风景。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对比赛充满兴趣,纷纷主动收集旅游时参观过的景点资料、翻阅以前拍摄的照片,写出了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的演讲稿。在演讲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富有特色,将景色描绘得惟妙惟肖,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演讲效果。在活动中,学生积累了描写景色的写作方法,深入理解了《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知识,从而在掌握这篇文章知识的基础上补充了其他文学知识,提升了文学素养。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教师应立足教学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多元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黄丽.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策略[J].中外交流,2019(10):71-72.
张爱晶.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素养的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19):249.
陈文林.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策略[J].小学时代,2019(21):36-39.
韩雪姣.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19,396(12):56.
关振华.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实施策略[J].北方文学:下,2017(06):159.
作者简介:林金城(1986.6—),男,甘肃临洮人,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