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且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劳动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科学的劳动教育,学生可以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文章对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7-0033-02
引言
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劳动教育需求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等设计科学的劳动实践活动,强化劳动教育成果,通过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德育素养等,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简述劳动概念及分类
词典对“劳动”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它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而本文所分析和讨论的话题主要是针对小学生劳动实践教学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付出汗水,有老茧以及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的世界的能力。不得不说,苏霍姆林斯基先生对劳动教育的理解给了笔者很大的启示。笔者在创新劳动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过程中,积极学习先进的理念,对劳动教育进行创新,以提升小学生劳动教育成果[1]。
关于“劳动教育”的分类,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一是从实施主体角度分类,可以分为家庭劳动教育、社会劳动教育和学校劳动教育。二是从基本内容角度分类,可以分为生活服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生产技术劳动。三是从传统劳动角度分类,可以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从当前的培养目标以及劳动教育的根本任务来看,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二、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
学校虽然会对小学生进行一定的劳动教育,但实际教育效果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没有明显的优秀劳动者特征。笔者认为,优秀的劳动者需要具备以下几点,即劳动光荣与劳动致富的理念;有强烈的责任感,自觉遵守劳动纪律,主动劳动;劳动品质坚定,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有“科技兴国”“独立见解”的思想观念;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体力劳动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比较低,虽然有的人认为这个社会上并不存在最低贱的职业,但是在班级干部中愿意做“劳动委员”的学生只有很少一部分,并且很少有学生愿意做一名农民或者技术工人,学生普遍希望自己成为一名脑力劳动者。由此可见,虽然体力劳动也很光荣,但这一理念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在目前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缺少在校值日和做家务的主动性。第二,学生的劳动素养不均衡。虽然小学生的劳动素养正在不断提高,但是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主要是年龄方面表现出的不均衡,年龄比较大的学生比较贪图享受,与年龄小的学生呈现出鲜明的反差[2]。第三,劳动教育忽视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能够从体力劳动中获得一定的技巧和技能,还能获得道德方面的教育,丰富思想和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的支持,那么学生很难深入学习,难以对这个世界有科学的认识。同时,小学生对体力劳动的认知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有的学生能够意识到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都是一种劳动形式,也有的学生认为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愿意做一名农民和技术工人的学生还是极少数,并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愿意做一名农民和技术工人的会越来越少。这一点与社会对劳动的价值认可程度有关,也是学校和家庭教育忽视体力劳动价值教育所导致的。
三、小学生劳动教育途径
(一)对学生的劳动观念进行培养
小学生劳动观念的形成主要来自幼儿阶段家长每天做饭、洗衣服等劳动行为,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希望参与其中,并为能够与家长一起劳动而感到愉快。当进入小学教育阶段后,劳动就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項目之一,他们需要每天打扫教室卫生,布置教室,整理书本等,在这些劳动活动中,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热爱生活的思想,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此外,在劳动实践活动和劳动课中,教师渗透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强化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情感,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团结合作、认真负责以及关心集体等优秀品质,激励学生用自己的劳动去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建设未来。因此,在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
(二)发挥榜样在劳动中的作用
一方面,利用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教师需要树立一个典型,宣传典型人物的事迹,予以表彰、鼓励,利用榜样促进学生积极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保证劳动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身为学生的榜样。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悄无声息的,其力量却比有声的说教更强。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以耳濡目染的方式去影响学生,以便“近朱者赤”的教育效果。例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及时整理好自己使用的材料,看到教室地面或者学校操场上的垃圾时,及时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等,这些行为都是劳动教育中的一件件小事,但教师的行为会对学生的劳动理念产生直接影响[3]。由此可见,在发挥榜样作用时,教师要重点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处理好劳动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忽视劳动锻炼对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劳动教育中处理好劳动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尤其需要处理好劳动实践与文化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有的家长片面地认为劳动会影响学生学习,影响学生考试成绩,不利于学生考上重点初中等,因此,他们不鼓励学生参与劳动,而是对与劳动有关的内容选择一手包办,导致学生形成依赖等心理,影响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并且导致学生失去在劳动中运用知识、发展智力的机会。因此,在劳动教育中,教师需要注意科学处理劳动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以手脑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劳动教育与科技活动进行融合
对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将其与科技活动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識和能力。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社会进步的基点,将科技进步与改善民生、优化产业结构有效结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劳动教育?笔者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具体包括:第一,转变劳动教育理念,相信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造意识。第二,教师组织创造性教育活动时,要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教师包办,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展示的平台和机会[4]。第三,将劳动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劳动教育需要与各个学科结合,通过科技含量较高的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促使学生手脑并用,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尝试创造的乐趣,激发学生创造兴趣和意识。
(五)通过日常生活加强劳动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劳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洗碗、摆碗筷、扫地、整理衣服等劳动逐渐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养成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的良好劳动习惯。各部门需要为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提供便利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从课堂教育转变到社会教育,与现实生活进行结合。科学地实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在现实中,将理论知识具体化,还能够使学生了解到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为走入社会奠定基础。
(六)劳动教育与德育结合
长久以来,很多人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比较模糊,学校和教师虽然支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但是担心会对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担心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很多学生对劳动教育存在错误的认识,劳动动机不足;接收单位因为担心影响自身的生产效益,导致学校在组织劳动实践活动时没有合适的基地[5]。因此,相关部门应做好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将劳动教育作为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逐渐实现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系列化、制度化,为教育部门成立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提供支持,相关单位和部门也应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提供支持,将其作为应尽的义务,为学生参与劳动提供便利,使劳动教育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修课,并且将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表现作为评价其能力和素质的一项依据。因此,在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中,教师应注意将其与德育进行有效结合,积极利用德育途径和方法提升劳动教育效果,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结语
经过本文的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发挥榜样作用、处理好劳动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将劳动教育与科学活动融合等措施,落实劳动教育,并保证劳动教育效果,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参考文献]
[1]金娥兰.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路径新探——家务劳动实践学习活动的开发与实践[J].中小学德育,2020(8):36-39.
[2]王 蕊.试析劳动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2020(16):54-56.
[3]周柳贞,应黎莉.立德树人视域下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中小学生生涯发展的思考[J].上海教育,2020(10):76-77.
[4]张春英.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问题及策略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3):251-252.
[5]张 菁.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策略——以班级卫生自主管理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18(16):84-85,91.
课题项目: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劳动教育安全保障机制研究”(DX〔2020〕GHB278)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海霞(1978— ),女,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