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本微课资源 助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2021-08-26 11:37王国庆
求知导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微课

摘 要:微课目标明确、内容短小、用时少,教师可以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来设计微课,开展情景化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在微课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微课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期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校园资源库;微课;开发与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4-0014-02

引 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由信息时代过渡到智能时代。面对全球范围内的数字运用给教育与人才培养带来的新挑战,教育部于2018年4月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两高”要求,即普遍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作为教育者,我们如何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呢?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以短小精悍的视频、新颖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因此,微课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意义。

2018年,我校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荣誉。这与学校注重资源平台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同时,我校针对资源平台建设,注重校本资源及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基于微课资源服务平台,从信息化建设角度跟进研究,以适应新形势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在基于校本资源的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方面,我校通过不断研究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模式,助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以“生”为本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技术与教学不断融合的过程,它已从过去单纯的辅助教学变为借助信息技术的创新,以此改变教学方式、创新育人模式[1]。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对学生和学情的全面了解,所以教师只有读懂了学生,才能找准学生思维发展的生长点。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大多来自教师假想的问题,因此课堂上常常会出现教师认为的教学难点学生并不觉得难,而学生出现的问题又未在教师设定的难点内的情况,导致教学效率不高。教师如何真正掌握学情呢?通过校园平台,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课前或课后开展“微课”自学或学案导学、问卷测试等,借助信息技术便捷的手段来设计关键问题,导出学生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自学提问,梳理重点问题;通过问卷测试,发现学生的问题……这样,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会更准确、合理,也更能把握学生的认知原点和思维路径,便于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当前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讲授式,而是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如合作式、探究式、活动式等,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互动平台,开展平板交互教学,使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进而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例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阅读、写作、绘画协同发展的探索,顺应学生图视化、可视化的认知特点,突出图画对学生学习的作用,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创新语文学习模式。再如,在教学四年级《蝙蝠与雷达》一课时,教师采用导学案可以从梳理读懂课文的核心问题入手,引导学生通过选择、判断来确定研究问题,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读、划、议、记、研,以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厘清文章脉络、把握课文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数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选择或提供计算、几何空间、统计测量、生活数学等方面的游戏化学习软件,变“教”为“学”,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情境中轻松突破学习难点,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建立与生活的联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些新技术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愉悦,也能让学生获得自信,使课堂教学更为高效。

二、信息技术打破教室的边界,让世界成为学习的课堂

教育信息化2.0需要实现思维类型的转型。当今教育面临的问题之一是人们的思维类型急需从工具型思维转向人工智能思维。学习是创造,基于互联网的大资源观既包括知识,也包括知识之间的关系,即知识图谱。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是重新创造大脑链接,点燃学生的智慧[2]。

首先,信息技术可以打破学科的界限,成为无边界学习。例如,在教学美术“制作藏书票”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语文阅读和美术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结合阅读内容制作一枚自己独有的藏书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对美术设计的认知,运用微录仪全程记录并转播学生的制作过程,发现问题,随时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欣赏世界著名的藏书票,打破时空界限,让学生与大师和名品“对话”,使他们的学习更有价值。再如,在教学科学课程中“共享单车的设计”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微课视频“交通工具的变迁”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共享单车,然后通过提问启发学生:“你发现共享单车在应用中有什么问题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设计共享单车。最后,教师根据各组的设计图样及观点阐述,评价最具开发潜力的共享单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实践与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打破教室的边界,让生活成为学习的资源,让世界成为学习的课堂。

其次,信息技术可以将教师的板书、课件记录下来,制作成微课并通过网络分享给学生,便于学生的“二次学习”;也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线上答疑,将课堂延伸到家庭。例如,“拍照取词、自动批改”的高效英语学习神器,解决了家长英语基础不足、批改困难的问题,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变得更方便,即便没有家长的帮助,学生也能自主完成学习目标。再如,在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时,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让学生學习“南水北调指挥部”的基本概况,使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宝贵,更了解技术创新的智慧,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信息技术优化“三格教师”培养方式,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信息化教学质量和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优化“三格教师”培养方式,开展了“四个一”系列主题活动,如表1所示。

“四个一”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融入课堂教学的进程,营造出一种让教师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反思、边工作边创造的人文环境。其一,以任务为主题,学以致用。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实际,把计算机、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每次培训的目标是完成一项任务,学了就使用。此外,每次培训有辅导、有练习、有作业、有评价,同时对成绩优异的教研组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加分奖励,督促和指导每位教师较好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其二,教师成长评价,互帮互学。由于教师年龄层次的不同,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很大,在培训中仅凭专业人员的培训是很难做到全员覆盖的,因此,可以借助教师平台评价积分,激励教师主动学习。例如,在“好课堂”项目推进中,学校利用线上学习加深教师对项目实践的认识,并调动一批信息技术骨干力量主动参与,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以骨干引领全组,以重点学科辐射其他学科,组内互帮、组际间交流,减轻辅导压力,进而提高教研组全体成员的信息素养。其三,结合实际需求,创新培训形式。调研教师信息化教学需求,开展多层面的培训。比如,基本电教设备培训是对所有设备进行开关机的使用和视频切换方式的培训,让教师尽快熟悉设备使用方法;结合实际教学课例,针对电子白板和触控大屏进行课堂教学应用培训,消除教师的畏难情绪,通过课堂课件的呈现,展示其辅助教学的简单易用性,让教师更快掌握。

结    语

未来教育必将走向个性化,而未来的课堂会更加多元和开放。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可以帮助教师从学生行为的数据中敏锐地识别每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并帮助学生制订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可以使教师借助网络资源给学生推荐适合的学习内容,实现学习活动的个性化;还能够打破学习的边界,激发学生的创新和智慧,使他们成为未来的建设者。行成于思,業精于勤。学校的发展和变化都源于不断思考和深入实践。我们将不断推动学校的新媒体、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让课堂呈现新样态,让学生成为“探索、自信、创新”的现代英才少年,让学校成为信息时代的智慧校园。

[参考文献]

曲兆奇.微课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9):32-33.

苏杰.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1):220.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一般课题“基于校本资源库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CDGB183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王国庆)。

作者简介:王国庆(1976.9—),男,北京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信息技术。

猜你喜欢
微课
数学习题型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微课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微课在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基于微课的构建与应用的初中数学教学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关于微课制作与应用的研究
HTML5助力微课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