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出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李湾村(现属驿城区)。1928年前后,杨靖宇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地下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2年秋,杨靖宇受党组织委托,到东北领导抗日斗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1936年初,满洲省委决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任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7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中,杨靖宇吃的苦常人难以想象。“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这是杨靖宇创作的歌词,也是抗联将士们奋战在林海雪原的真实写照。
1938年,东北抗日武装斗争进入了极端艰难的时期。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调集日伪军警6万余人,对杨靖宇领导的抗日联军进行“大讨伐”。
那时,东北深山老林里的气温常常达到零下40多摄氏度,生存环境异常恶劣,粗大的树干都冻裂了,雪深得让人难以迈步。当地老百姓形容当时的雪深程度有“蹲裆深(雪没过膝盖)”“没腰深(雪没过了腰)”和“插裆深(雪深在腰和膝之间)”。雪过了膝盖,穿的棉裤就冻得硬邦邦的,一插进雪里就像两个烟筒似的直立起来,根本不保暖。
1939年,由于叛徒告密,抗联的补给线被摧毁,杨靖宇和抗联战士缺衣少食。为隐蔽作战,他们既不能点火取暖,又不能开枪狩猎。杨靖宇及抗联战士经常十天半月吃不到粮食,常常是渴了抓把雪,饿了吃些树皮、野菜、草根。就是这样,杨靖宇领导的抗日联军长期和敌人周旋在深山老林之中。他们天天打仗,有时一天要打十几仗。有的抗联战士连冻带饿,走着走着就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敌人到处贴传单,高额悬赏杨靖宇的人头,高官厚禄诱降抗联战士。
在抗联最艰苦的年月,人们劝杨靖宇离开东北到苏联边境,他拒绝了。在被敌人包围的危急关头,人们劝他离队先走,他也拒绝了。
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杨靖宇命令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分队东进。战斗到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其中4名负伤。
1940年2月23日下午,由于叛徒出卖,杨靖宇在吉林省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被日军“讨伐队”包围。面对敌人的劝降,杨靖宇严词拒绝。敌人见生擒无望,遂猛烈向他开火。击中杨靖宇致命一枪的子弹,来自叛徒张奚若。
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剖开他的腹部,发现胃里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残暴的日寇也为之惊骇。
杨靖宇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2009年,他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9月,他被民政部列入“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松花江水流不停,不滅日寇心不平,长白山上英雄多,数着那杨靖宇杨司令……”这首歌从1936年起在白山黑水间传唱,直到今天不曾绝响。
【选自海燕出版社《风雨英雄路——写给青少年的党史故事(融媒体版)》 作者:王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