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菁
回归教育的初心,认认真真办教育,才是教育培训机构应有的态度。
又是一年暑假到。不少孩子开启了暑期培训模式,由家长领着奔波于各个培训机构。临近饭点时,培训机构外,总能看到一手拿着汉堡包,一手握着矿泉水的孩子,狼吞虎咽着。为了抢时间,为了不耽误上课,吃饭这种平常事竟也成了奢望。为了能在各种考试中获得更加优异的名次,一直被称为“神兽”的孩子们,不得不在小小年纪就体会“996”般连轴转的生活。孩子的暑假在各种培训中失去了应有的五彩斑斓,几乎所有人的目标只有一个——高分和名次。
国人对教育的重视古而有之,曾经读书人的梦想从科举高中到如今对高学历的追求,虽有差别,但又何其相似。尽管近年来,高等教育一直在扩大招生,但真正能获得名校高学历的人依旧是凤毛麟角。当人们将目标设定在犹如塔尖珍珠的名校、高学历上时,“内卷化”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在如此背景下,培训机构强势兴起,在资本化运作下,纷纷上市,成了教育“内卷化”中最大的赢家。为了扩张和大肆敛财,资本化运作的教育培训行业编织了一张无处不在的焦虑网,让深陷教育“内卷化”的家长心甘情愿地为此买单。在这张焦虑网中,孩子沦为做题的机器,家长则成了让培训机构赚得盆满钵满的最大金主。央视《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 2020年家庭花钱排行榜显示,排名第一的家庭消费支出是教育培训,占比32.44%。教育培训的支出已经超越房贷支出,成为家庭消费最大的支出。
培训机构于教育而言,发挥作用了吗?在我们的认知中,培训机构应该是学校的有益补充。但在资本化运作下,本应发挥补充作用的培训机构却在成为挖教育墙脚的疯狂敛财者。
据媒体报道,2020年中国培训机构用来打广告的费用普遍占收入的60%以上,也就是家长付的学费一半以上是用来打广告的。这从有些上市公司公开的财报可见一斑——用于课程研发的费用占比10%左右,营销费用高达80%以上。也就是说,家长交1000元的学费,有800元用来打广告,成为制造教育焦虑的资金,而老师的收入只有100元左右。
师资被压榨,无法保证质量怎么办?等到培训机构在广告效应下获得更多用户,完成圈钱后,手握资本的培训机构大可以高薪从教育系统中挖来优秀的师资。长此以往,好的老师都集聚在培训机构,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校、培训机构的本末倒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不仅关乎孩子教育、家庭支出,而且已经伤害到了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
对校外教育培训的整治与规范刻不容缓。今年6月16日,教育部宣布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承担相关职能的部门由此前的处级升格为司级。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文簡称《意见》)。《意见》提出,要在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顿高度重视。一系列的“组合拳”反映出让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回归教育本身定位的决心。
校外培训市场的“强监管”时代已经来临,整个行业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和净化。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为的是降低市场“虚火”,不能让教育过度资本化,避免本应是良心行业的教育走向逐利的不归路。对校外培训行业来说,尽管短期可能会有一些限制,但长期来看,能够促进教育培训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强监管”下,校外培训机构要调整办学方向,由过去的面向高考、中考等学科考试,转变成为国家教育工作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为家长服务。回归教育的初心,才是教育培训机构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