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江萍,葛文杰,刘曼曼,罗彬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安徽 合肥 230001;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护理部;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前庭功能减退是众多疾病涉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等诸多病种,对内耳造成影响的结果之一[1],眩晕是其最常见的症状,常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和社会参与功能[2]。多数前庭功能减退的患者在急性眩晕发作后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这一过程称为前庭代偿。基于此代偿机制下,Cawthorne和 Cooksey针对眩晕疾病的治疗提出了基于运动锻炼为基础的前庭康复治疗[3]。前庭康复治疗是眩晕疾病长期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且有效的方式,主要通过反复进行的头、颈、躯体运动促进前庭系统的适应和代偿,以利于大脑平衡功能再建立,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5],但常规前庭康复治疗方法重复、耗时、繁琐,患者较难坚持,达不到理想的疗效[6],鉴于此,本研究团队结合相关文献[7-8]、临床经验及中文改良版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方法并应用于眩晕患者前庭康复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方便抽样法选取合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耳鼻喉科住院的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有典型的眩晕症状;具有良好的阅读沟通能力;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中枢性眩晕患者及严重双侧进行性前庭病变;躯体活动障碍患者。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计算机软件生成随机数列分为对照组(n=56例)和观察组(n=54例)。观察组:男16例(29.6%)、女38例(70.4%);平均年龄(48.83±13.43)岁;疾病类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30例(55.6%)、梅尼埃病6例(11.1%)、前庭神经炎6例(11.1%)、良性阵发性眩晕12例(22.2%)。对照组:男18例(32.1%)、女38例(67.9%);年龄平均(48.07±12.46)岁;疾病类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36例(64.3%)、梅尼埃病5例(8.9%)、前庭神经炎4例(7.1%)、良性阵发性眩晕11例(19.7%)。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为常规前庭康复训练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药物治疗,指导患者床上适度的功能锻炼,并给予预防跌倒坠床等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医护合作的改良Cawthorne-Cooksey前庭功能训练(经Edward I.Cho医生授权对其视频资料进行整理所形成中文改良版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方法),具体干预训练方案见表1。专业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具体实施频率为每天早、中、晚各做一次坐位康复训练和站位康复训练,20~25 min/次,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首次康复训练由本科室专业医护前庭康复训练小组对患者进行评分,现场面对面分解示范前庭康复训练的动作,再指导患者现场练习改良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的操作方法,并反馈,确保患者领会训练要点,学会前庭康复训练法。干预过程中,为提高干预效果,以防患者遗忘训练步骤,可根据本科室微信公众号提供的操作视频巩固锻炼,并提供改良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的纸质材料,材料中有具体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说明。建立前庭功能康复训练群,由1名副主任医师、1名康复治疗师、1名副主任护师担任顾问,2名主管护师负责微信群运行,出院患者需每天督促其定时上传训练的简短视频。
表1 改良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方法
1.2.3 评价指标 于训练前、训练四周后由未知分组情况的责任护士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的评估,具体项目如下:
1.2.3.1 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 本研究使用由Jacobson等[9]于1990年设计而成,丁雷等[10]翻译的眩晕残障量表。该量表包括躯体(7个条目)、情感(9个条目)、功能(9个条目)3个维度,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有“是”、“有时”、“否”3个选项,分别计为4、2、0 分。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眩晕残障程度越重。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重测信度为0.97[11]。
1.2.3.2 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Tinetti performance oriented mobility assessment,Tinetti POMA) 由Cobbs[12]提出改良版,本研究使用高静等[13]翻译的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用于监测个体移动及平衡能力的动态变化,预测跌倒的危险性。该量表包括平衡测试分量表(9个条目)和步态测试分量表(7个条目),共16个条目。满分为28分,评分越高,代表平衡能力越好,总分19~24分提示有跌倒的风险,<19分提示有高跌倒风险[14]。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87[13]。
1.2.3.3 改良的Barthel 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 由1989年Shah等[15]提出改良版,本研究使用闵瑜等[16]翻译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从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50 m、上下楼梯共10个项目进行评定。依据患者是否独立完成、需部分帮助、需极大帮助、完全依赖4个维度进行评定,总计100分,评分越高,则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其中≤40分重度功能障碍,41~60分中度功能障碍,61~99分轻度功能障碍。
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DHI、POMA以及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两组间具有可比性。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DH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OMA和Barthel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OMA评分和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DHI、POMA和Barthel评分比较(分,
3.1 改良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方法作用机制及实施注意事项 本研究采用的中文版改良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主要依据机体的中枢神经及前庭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塑能力和代偿能力。该方案针对人体三大系统:视觉、前庭觉、本体感觉。视觉训练通过眼球追踪练习,前庭训练通过针对前庭眼动反射的练习,本体感觉训练是通过颈部和其他身体关节,进而调动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能力,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眩晕症状,防止跌倒,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2]表示,患者出院后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时效果不佳,可能与患者依从性不高,或无法正确完成训练导致症状加重等有关。因此改良版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较原版精简为坐位训练和站立位训练,患者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可独自一人完成,家属或医护人员辅助训练。肖群等[17]提出,在日常的康复锻炼中注重与患者互动交流,使患者能及时获得医疗、康复、护理、保健等相关信息,调整其不利心态,增强自我训练意识,积极参与到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因此本研究建立前庭康复训练微信群,团队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安全、易学的相关视频,患者可跟着视频反复练习,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同时继续监督患者居家进行前庭康复训练。
3.2 改良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方法可有效改善眩晕患者症状 改良版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旨在促进前庭中枢代偿机制的建立,通过调节前庭系统适应性,促进姿势稳定性的运动,改善前庭病变的症状,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并强调针对患者的具体需求制订个性化训练计划。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四周后,两组DHI评分均低于康复训练前,且观察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眩晕残障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这与吴沛霞等[18]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针对前庭功能减退所致眩晕症状进行改良版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能够加快前庭功能的代偿,改善患者的头晕症状。此外,在干预四周后两组POMA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康复训练前,且观察组POMA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眩晕平衡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这与李瑞香[19]和Chang等[20]试验结果一致。分析原因,改良版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通过步态、本体觉训练、身体协调性练习促进前庭脊髓反射的代偿恢复,提高姿势控制能力,因此有效促进了患者日常活动的提升。
本研究结果显示,改良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对于眩晕患者前庭功能恢复效果较为显著,且参与研究的观察组54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跌倒,表明改良Cawthorne-Cooksey前庭功能训练简单、安全、易操作。通过这种前庭康复训练,使受损前庭逐渐得到代偿,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进而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故改良版Cawthorne-Cooksey前庭功能训练值得临床推广。但研究局限于本医院,样本量小,且只针对具有轻、中度的具有眩晕症状的患者。今后,如何运用改良版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开展更大样本量的研究,需要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