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静
山洪灾害调查和后续的分析评价是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中重要的非工程措施,是山洪灾害防御的基础工作。山洪灾害调查通过资料搜集整理结合现场调查,查清防治区内社会经济、水文气象、地形地貌、人口分布情况、涉水工程等基本情况,通过调查工作,可以摸清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沿河村落分布情况、危险区人口分布及安置点分布等各类山洪灾害防御基础信息,为山洪灾害分析评价和科学防治提供基础数据与支撑。
山洪灾害调查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按自然村逐村进行工作。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分析及实际调查,摸清山洪灾害防治区内小流域的基本信息,搜集水文资料,调查防治区内山区河道基本信息、自然村落、行政村、乡(镇)、村落及企事业单位分布,以及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历史上发生的山洪灾害情况、灾害类型及防治现状等,并将调查主要成果标绘在统一下发的工作底图上。
山洪灾害防治区分为2种,即一般防治区及重点防治区。重点防治区需要进行山洪灾害详查,详查是在山洪灾害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重点防治区内受威胁的居民区住房、人口、财产等情况进行现场详查;对沿河村落、城(集)镇居民住房位置和宅基高程及河道断面进行测量。山洪灾害调查分为内业调查和外业调查,2个阶段,主要调查内容见表1。
表1 山洪灾害调查内容
山洪灾害调查成果主要应用于分析评价工作中现状防洪能力及预警指标的确定,即某个雨量经过流域汇流后产生多大的洪峰流量,该流量在某个特定河道断面位置达到多高的水位。将流量转化为水位,需要建立水位—流量关系。求得成灾水位后,如求该水位下某沿河村落受淹没影响的人口数量,需建立淹没人口与该水位的关系即水位—人口关系。
调查评价确定的预警指标,有水位预警和雨量预警两种指标,而不同时段临界雨量和特征水位确定是以水位—人口关系和水位—流量关系为依据,所以建立各沿河村落的水位—人口关系是山洪灾害外业调查工作的重点。见图1。
图1 水位—流量关系与水位—人口关系图
沿河村落的人口沿高程分布因受到山区纵坡的影响而不同于一般的湖泊、水库等静态水面。湖泊、水库周围的房屋只需要基础高程就可进行分析,不涉及空间要素,实际测量的人口—高程关系即为水位—人口关系。山区河流考虑河道纵坡产生的影响,需要将测量的居民高程换算到统一的基准断面上,即控制断面,以便和不同设计标准的洪水位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淹没情况。见图2。
图2 山区河道淹没示意图
沿河村落的成灾水位直接影响到现状防洪能力的确定,故成灾水位是山洪灾害外业调查的重点,一般以成灾的最低宅基高程作为成灾水位,但存在几种特殊情况需要注意:一是有的自然村居民住房个别宅基较低,而大多数宅基均较高,则按照主要集中的住户确定成灾水位;二是处于河道交汇处的沿河村落既受到主沟影响也受支沟影响,具体分析时应分别评价,现状防洪能力较低的沟道作为该村落的成灾水位;三是对于有堤防段的河道,首先判断沿河居民与堤防的关系,堤内的居民按照实际宅基计算,堤外的居民如果宅基高于堤顶按实际宅基计算,如果宅基低于堤顶堤顶作为成灾水位;四是对于无明显河道或以坡面流为主的村落,可直接采用降雨重现期进行预警指标分析,不需要设定成灾水位。
现通过近几年参与的调查工作对山洪灾害调查工作理解,以及实际工作中积累几点经验总结如下。
山洪灾害调查涉及基础工作底图与基础数据、气象资料、水文资料、河道测量资料、植被资料、土壤资料以及历史山洪等多方面资料的处理与评估,基础资料数据量大,需要多个单位及部门互相的配合。
山洪灾害分内业调查和外业调查,我们应充分做好内业调查后再开展外业调查,利用各地山洪灾害防治已有成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分析评价名录,科学确定分析评价名录,可以让有限的财力和人力用到山洪灾害防治更需要的地方。搜集整理防治区社会、经济、水文、历史山洪灾害、自动监测站点等非工程措施的建设成果、涉水工程、水利普查资料等基本信息并填写有关成果表,我们根据统计年鉴资料把住房和财产分类等内业工作做扎实,为下步外业调查打好基础。
调查成果包括表格填写、调查项位置、区域范围底图标绘、经纬度测量、照片拍摄与上传等多项内容,外业调查期间受条件限制,使用采集软件标绘等工作现场操作不便,可根据相应调查内容提前打印图纸,并根据关键调查内容整理有关调查表格,可防止丢项落项且方便数据现场填写及后期统计。
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要与分析评价紧密配合,现场调查应尽量收集、保留现场调查时的材料,记录调查时有助于山洪灾害防治的信息,现场调查尽量绘制出沿河村落的危险区及转移路线安置点等,为分析评价提供第一手资料。
调查工作中河道测量断面应充分结合沿河村落所在河段上下游地势及村落具体情况设置,测量范围应足够大,并记录有关特征点,尤其注意对沿河村落临河侧有公路且路面高程高于宅基高程情况,会影响成灾水位等参数确定,应进行记录标注。
在进行全面调查工作前,选取一个沿河村落作为试点先期开展调查工作,通过试点工作使全体调查人员熟悉工作环节及流程,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与教训,为后续工作全面铺开打下良好基础。
山洪灾害调查工作内容多,且涉及不同单位、专业之间的沟通协作,调查数据作为分析评价工作的基础将直接影响分析评价成果的精度,在工作中要结合实际、综合分析、合理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