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芸 张省委 韩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是鼻腔、咽、喉急性炎症的一个概称,发病率在急性传染病中占首位[1]。在发展中国家所有急性死亡病例中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死亡占75%,其中80%以上的病例感染源自于病毒感染[2]。据报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学龄前儿童(0~7岁)死亡的第二大主因,成为威胁全球范围内儿童健康的主要原因[3]。目前国内外医务人员对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住院患儿中,对门诊就诊的患儿研究相对较少[4]。因此,本研究对468例AURI患儿9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病原体,即甲型呼吸道合胞病毒(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RSVA)、乙型呼吸道合胞病毒(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b,RSVB)、腺病毒(denovirus,ADV)、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RH)、甲型流感病毒(nfluenza virus a,FluA)、乙型流感病毒(nfluenza virus b,FluB)、冠状病毒229E(onavirus,COV-229E)、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副流感病毒1~3型(Parainfluenzavirus,hPIVs)的感染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我市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体构成及其流行特征,并分析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学在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气候等因素中的差异[5]。为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在实验室检查治疗上提供依据。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就诊的0~7岁的AURI患儿468例,其中男259例,女209例;年龄(4.95±1.21)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6]中关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依据;(2)急性就诊,病程<3 d;(3)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4)就诊原因为:喷涕、流涕、咳嗽、咽痛等,部分患儿伴有咽部充血、淋巴结肿大、扁桃体肿大等;(5)肺部听诊无啰音,胸片检查正常。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重大疾病者;(2)拒绝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 对门诊就诊的468例AURI患儿的鼻咽拭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行呼吸道病毒检测实验。首先应用德国Qiagen公司生产的Qube核酸提取仪与核酸提取试剂盒Rneasy Mini Kitcat 74014对呼吸道病毒核酸进行提取;其次应用美国thermo公司生产的扩增仪与江苏默乐生物公司生产的多重核酸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对呼吸道病毒核酸进行检测。检测9种病毒包括:RSVA、RSVB、ADV、RH、FluA、FluB、COV-229E、EV、hPIVs。循环条件、反应体系、结果判断读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单一与多种病原体感染情况 468例学龄前儿童AURI患儿总阳性数为267例,总阳性率为57.05%。单一感染阳性例数230例,阳性率为49.15%;多种感染阳性例数37例,阳性率为7.90%,未检测到3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见表1。
表1 AURI患儿急性上呼吸道单一与多种病原体感染情况 n=468
2.2 不同性别阳性检出结果分析 男患儿阳性检出率64.48%明显高于女患儿(4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阳性检出结果分析
2.3 不同年龄阳性检出结果分析 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4~7岁(占61.68%)、1~3岁(占59.56%)、<1岁(占39.47%),不同病原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岁RSVA阳性检出率最高,1~3岁EV阳性检出率最高,4~7岁FluA阳性检出率最高,且在各个年龄段均有FluA检出。见表3。
2.4 不同季节阳性检出结果分析 不同季节病毒总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不同病原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夏季、秋季均以EV为主,阳性率依次为25.30%、36.00%、39.03%,以秋季最高;冬季以FluA为主,阳性率为36.84%。EV、FluA在不同季节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季节阳性检出结果分析 n=468
2.5 不同月份阳性检出结果分析 上呼吸道总检出率无差异(P>0.05),但不同月份检出的病毒种类不同,1月份FluA含量最多(61例),9月份EV含量最多(27例)。EV基本每个月份都出现。见表5。
表5 不同月份阳性检出结果分析 n=468
因儿童免疫系统及呼吸道系统生理结构尚不完善,极易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主要以病毒为主[7]。临床检测病毒感染的方法常见的有:免疫荧光法、血清实验室诊断、病毒培养、分子生物学方法。Lokida等[8]报道,免疫荧光法与血清实验室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差;Hematian[9]报道,病毒培养需要很长的时间而无法满足快速诊断的临床需求;而分子生物学方法因操作简单、快速与准确的特点而受到越来越高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与推广。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RT-PCR、PCR、荧光定量PCR技术与多重PCR技术。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9种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体,为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本研究468例学龄前儿童AURI患儿总阳性数为267例,总阳性率为57.05%。与乔静等[10]报道的AURI患儿总阳性率为57.8%,但与舒静等[11]报道的59.3%、齐英等[12]报道的62.1%不一致,可能与环境、气候、地域有关。本研究单一感染阳性率为49.3%,高于林健生等[13]报道的30.96%,可能与不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有关。本研究混合感染阳性率7.8%,但低于林健生等[13]报道的4.57%,可能与地域及研究方法有关。本研究检出率结果可以看出,我市学龄前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体主要以FluA、ADV、EV为主。未检测到3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由表2结果可知,男患儿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患儿,与林健生等报道不一致,可能与研究样本量小有关。表3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检出率呈升高趋势,其中<1岁RSVA阳性检出率最高,1~3岁EV阳性检出率最高,4~7岁FluA阳性检出率最高。这与Góes等[14]报道的各年龄组病毒阳性检出不完全一致,可能与方法因素有关。由表4可知,病毒病原体与季节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秋季以EV最高,冬季以FluA为主,与Wen 等[15]报道基本相似,而且发现ADV、RH病毒在四季均有检出,基本呈散发,无明显季节差异。由表5可知,1月份FluA含量最多,9月份EV含量最多。这提示不同月份检出的病毒种类不同。本研究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市学龄前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谱的现状及流行特征,但也存在着不足,样本量小,来源单一,检测病毒病原体方法单一,观察的时间短,所以日后应进行多中心大样本,多方法,长时间的流行病学研究调查,使我市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情况更为准确与可靠。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发现FluA是学龄前儿童诱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病原体,女性患儿检出率高于男性患儿,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7岁,冬季以FluA为主,秋季以EV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