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创作分类和我的“三合一”创作观

2021-08-26 03:19
中华书画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三合一书法史书体

□ 黄 君

书法是中国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中华5000年文明史,书法在这个文明演进的过程中,始终充当着这样的角色。书法创作的对象是汉字,而汉字作为中国文化载体,我们几千年来一直在形、音、义三个不同的方面使用着它、享受着它。文字生生不息,繁衍了我们中国文化,而书法正是这个繁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代表。书法创作在汉字中,主要取向于形,但是这个形的演变又永远、从来没有离开过音和义的变化。

黄君照片一组

一、书法史两个阶段

中国书法几千年的历史,以书圣王羲之为标志,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我们的祖先在使用汉字形体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书法的诸多书体逐渐形成并定型。我们知道中国书法有几种基本的形式:篆、隶、楷、行、草。这几种形式,从先秦,从甲骨文一直上升到殷商以前早期刻划符号,到后来春秋战国大篆,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以后,篆书基本定型。在战国时候,小篆还没有完成被规定流行前,隶书、草书已经萌芽了,到汉代的时候很快隶书成为当时最主要的书体,成为一种官方使用的书体形式。隶书流行的同时,草书也迅速的发展起来。楷书的形成,是一个学术界非常关心,也存在争鸣的问题。我把时间放得晚一些,以书圣王羲之作为一个观察点的话,毫无疑问,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全部已经成熟。

自王羲之以后,一直到今天,我们所书写的书体,还只是篆、隶、楷、行、草,没有出现完整的第六种书体。当然,至于有什么42种书体,十八体等等,那是另外一回事。作为中国书法史,最基本的书体,依然是五种书体。自魏晋往后,经过南北朝,唐朝,宋、元、明、清,不同的时代,书法创作各有侧重。而且在这往后的1000多年,五体书风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唐代人把楷书写到了一个巅峰的状态,那种精严的法度,让后人无法企及,但唐代人另有一种了不起的地方,他同时又把草书写到了极致,“颠张醉素”是其代表人物。宋代人的楷书,跟唐人比就大不一样,它不是特别严格的守法,而是追求一种优雅,形成了另外一种状态。当然,宋代人自有他了不起的地方。以“宋四家”为代表,信札行书体,以及以黄庭坚为代表的草书,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元、明、清,一直到民国和当代,每个时代的书法,都有一个时代的强项。元代的时间稍短一点,书法成就也相对较弱,但明代人,尤其晚明的草书、行草书发展得比较好,清代人以隶书、篆书作为强项,民国时代虽然短,但这一时代出了一大批了不起的艺术家,包括像于右任这样的草书名家。清代碑学的兴起,在书法史上是一件大事,但依然只是在书体内部、在笔法及审美追求上做文章,没有出现书体的革命,所以五种书体至少在1500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这是在梳理中国书法史,我们得出的基本观念。

黄君 常忧漫把七言联 纸本

二、四个层次六种类型

黄君 观江西十大青年书展 纸本

虽然中国书法史有至少3000多年的历史,它的文本积淀非常丰厚。但是如果把书法家作为一个主体,从创作意识的角度去分析他的心灵以及他的性格时,我们发现,“书法家”的创作在心理上,曾经历趣味性、功用性、情感性、理论性四个基本的意识层,无论是篆、隶、楷、行、草,无论是古代秦汉魏晋,还是唐、宋、元、明、清,所有的书法,可以在四个意识层面下分为如下六种类型。

第一层第一类,趣味性书法。有的时候,人们在书写作品的时候,是带着一种趣味性,甚至调侃式的心理。由此,留下来一批这样的书法文本,如早期的鸟虫书。晚一点,比如唐代武则天《升仙太子碑》,纯属是趣味性的,把笔画写成一个鸟的形状。其实,这是中国书法的一个传统,我们历来就有这个传统。早在商周金文,后来到篆隶,汉魏以后,都有这个传统。一直到当今,我们的书法中,都有这个类型的作者。比如广西的李骆公,他的书法,就典型是追求趣味性的。

第二层第二类,功用性书法。这一类的作品,在古代书法文本当中,数量非常庞大。这一类的作品,它的特点是什么?书写者,他的态度极为严谨,他心理所记住的只有技法与规约,“别写错了,写工整来,写好来”,他就这样一种追求,他始终停留在一个实用的层面,所以叫功用性的作品。这里边有一样东西需要强调,中国书法在几千年的演进过程中,不同的时代,给书写者,规定了不同的技法。篆书有篆书的技法,隶书有隶书的技法,楷书也有楷书的技法,而魏晋人的楷书,与唐代人的楷书,还有不同的技法。在不同时代的书写者中,同样是以严谨、实用的心态去书写汉字,虽然留下来的都是功用性的文本,但是在我们今天看来,它又有不同的审美价值。这涉及美学史另外一个规律,即审美的时代变迁与价值转换。比如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汉碑,《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等等,在当时,无非实用,但是往后来看,我们今天却觉得汉隶很美,它的蚕头雁尾,它的横平竖直,《曹全碑》的秀美,《乙瑛碑》的雄强宏大,《石门铭》那仙境一样的感觉,都很美。另外,像唐代人的楷书,无论是前期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还是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以及元代的赵孟頫等,也应该这样看待。

第三层第三类,情感性书法。这一类的书法,在整个书法史中,秦以前作品相对较少,因为魏晋以前尤其是春秋战国以前,属于书体的不断完善时期。抒情类作品的基本特点,首先是书法家在创作时,观念并不在文字记录本身,而更多希望在书写中把当时心里那种意念,或者是情感,加以倾泻、表达,总之是当时那样一种气,要在书写过程当中把它散发出来,表现(自然流露)在作品中。这类以抒情为目的的书法,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孙过庭《书谱》里说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写《黄庭经》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颜鲁公的《祭侄稿》是抒情创作的千古杰作,颜真卿在那个巢倾卵覆、家破人亡的情感冲动之下,哪有精神去顾及要把字写工整,他心理所有的就是那股气,就是那种因家国存亡而积起来的悲愤之情,所以他的文字、他的书写,就像喷泉一样涌出来,留下了伟大的《祭侄稿》。它就是颜鲁公当时心灵的一种展示、一种精神喷薄而出的产物。

书法创作的第四个意识层是理念性创作,这是在书法家特定审美观念支配下完成的创作。理念性创作按不同情况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自然审美理念,这是第四种类型。东汉蔡邕说:“乎书,肇于自然,自然即立,阴阳生焉;阴阳即生,形势出矣。”相传王羲之也说:“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分析中国书法史时,我们注意到,我们的祖先,把整个宇宙自然作为一个完整的东西去看待,我们书法家所要趋近的境界就是返朴归真、自然天成,这就是我说的自然审美理念。关于这一点,中国古代书论有很多的论述,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作品,也以这一类为最多。尤其是伟大的书法家,他们最后留下的作品,绝大多数属于这一种类型。王羲之晚年所达到的境界,恰好也是这个终极的自然审美理念,而他的《兰亭序》则成为自然审美理念下,不朽的典范之作。

理念性创作的第二种表现形式是个性化审美理念,这是按创作意识分类第五种类型。个性风格创作是由个人的修养、经历、性格所影响,逐渐积淀而成的。所谓书风,其实就是一种个性化的审美理念的集结。这种创作理念形成比较晚,大约萌芽于南北朝,到唐代逐渐为书法家所重视,而宋代,以黄庭坚为代表,把它推到极高的地位,由此形成近千年书法史(同时延伸到其它艺术)一个永恒的追求。黄庭坚把追求个性风格与书法家人格的独立相提并论,他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所以宋代以后,书法家把追求独立的个性风格当成毕生的追求。

理念性创作还有第三种表现形式是现代观念,即把特定的思想观念作为创作目标的一种创作,这是我们所说的书法创作第六种类型。这个是新时期才涌现出来的东西,100年之前还没有出现观念类书法作品。这方面的例子,较早者比如日本人手岛右卿所写的《崩坏》,就是典型的现代理念的创作。观念作品是用某些文字符号制作某种墨象形式,用这种形式来表现一个对应的哲学观念。改革开放后,当代书法家已有不少这方面的创作。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趣味性、功用性、抒情性、理念性,四个意识层面、六种类型的划分也是相对而言的,有时候它们会有相互的渗透和影响。不同的书法家,可能会有不同的类型,同一个书法家,在他生命的前、中、后期也可能处于不同的状态,会有不同的表现,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三、我的“三合一”创作观

我的书法创作,介于上面所作分类的三、四两类之间,确切地说,我追求在自然审美前提下的抒情创作。我钟情于用我的书法表现我的内心世界,我喜欢用自己的文字来书写我的黑白世界。临摹之外,我的书法基本上写我的自作诗词,当然,书法创作不可能不用前人的文字,这方面,我遵循一条原则:必须进入创作状态,为我所用。我认为,书法的笔墨形式、章法结构,书中点画的轻、重、短、长、转折扭挫等等,一切都必须是为我的审美追求、精神表达服务的,否则“笔墨等于零”(吴冠中语)。

我的书法创作追求“三合一”的目标,即心灵世界、文字内容和笔墨形式三者的统一;或者说是我的心灵世界和书法的内外形式三者的完美统一。前面谈到,唐宋以降即有抒情创作的先例,并有《祭侄稿》这样伟大的典范之作。但作为一种创作思想,抒情性创作直到当代仍然未达到普遍的觉悟。宋代以后,个性风格理念占了绝对优势,像明代徐渭那样,能够在抒情创作上独占鳌头的书家几如凤毛麟角。抒情性是所有艺术的基本特征,书法的点画线条,因为具备时空一体化的特征,故具有天然的抒情优势。当代书法创作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此生无多能,只想做一个纯粹的书法家,一个对得起时代,又尽量能与古代优秀书法家沟通、对话的书法家。■

黄君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纸本

黄君 位卑身小七言联 纸本

黄君 海上答友人诗 纸本

猜你喜欢
三合一书法史书体
书法史的权力话语:书法如何进入经典?
论本科教育中书法史课程的开设与教学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
论情性
书法史上的养生名帖研究
基于“三合一”导师制的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浅析龙岗秦简的书风与章法
极简中国书法史
柏林要建世界首座“三合一”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