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苹 焦昆鹏 罗磊 康怀彬 易军鹏 费鹏 程伟伟 古绍彬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明确要求“强化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等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要求建好一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一系列相关政府文件都明确了今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强调了新时期人才培养重心和目标的重大转变。在国家经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具有创新能力、勇于创业实践的双创型人才把握着经济战略转型的命脉。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应及时转变教育理念、调整培养方案,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进行大胆改革和尝试,探索适合自身专业特点的教育模式和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
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产业,也是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和极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食品工业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2018年食品工业产值高达11.4万亿元,对GDP贡献度为 9%。十九大报告已将“健康中国”、“食品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食品行业高素质人才意义重大。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作为国家食品产业人才输出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年来一直积极探索在新工科领域内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建设。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院积极建设“三课程、四层次”实践创新实训体系,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三课程、四层次”
实践创新实训体系建设思路
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版)中,食品类专业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乳品工程、酿酒工程等12个专业,目前全国开设食品类专业的高校有近400所,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是应用型工科专业,对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高的要求。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结合学校相关文件,学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立创新创业办公室和課程改革领导小组,深入研究食品类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特点,制定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调整教学运行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创业就业需求的衔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纲领性文件,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理念、目标、规格和模式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在修订2017版培养方案时,按照学校“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强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构建由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产业化课程构成的“三课程”课程体系和创新实践、产业体验、创业实践和创新创业大赛等实践创新环节构成的“四层次”实践训练体系,加强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办学特色与社会需求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践教育与行业协同相融合、课内培养与创新创业活动相融合、个性化培养与质量标准相融合的“五融合”人才培养机制。
1.“三课程”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开设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产业化课程,有序引导学生从书本学习理论知识到动手实践,再到创新创业的渐进式发展成长。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夯实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课堂效果,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科技园孵化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学生入学的第1学年开设《专业基础导论》、《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和《创业者论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第2学年开设实践课程,组织大学生参加课外实践创新活动项目,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培育项目,全面培养创新方法和创新项目实操能力;第3、4学年开设产业化课程,例如开设《认识实习》、《食品企业生产实习》等相关实践课程,对于进展良好、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的项目,组织学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创新创业大赛,并在科技园等孵化机构由导师指导实施项目产业化落地,在产业化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业实战能力。
2.“四层次”创业实训体系建设。在高校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建设中,协同育人各方缺乏深度沟通是当下创新创业实训体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由此引发的各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优势资源不能有效地整合,难以形成高效运行的创新创业实训体系。学院在推进创新创业实训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努力深化与各方主体的交流沟通,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合作各方的不同诉求相互融合,努力构建基于创新实践、产业体验、创业实践和创新创业大赛四个层次的实践训练体系,通过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开展双创实践活动,达到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工程应用能力、成果转化意识和创业实战能力。
二、“三课程、四层次”
实践创新实训体系建设成效
为了切实推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院在创新创业环境和硬件建设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建设布局。
首先,依托食品加工与安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打造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学院规划3个专用实验室筹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面积达360余平方米,供学生进行自主的创新实验。学院制定相应的学科竞赛奖励办法,积极动员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挑战杯、创青春等创新创业类赛事。优良的创新实验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探索兴趣,通过学生组队、老师指导、实验室和创新平台开放等措施,最大范围、最广层面地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人次数逐年增加,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五年来,河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在校生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5项,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62项,省月饼大赛、饮料大赛获奖150余项,基于科研竞赛的创新创业实践蔚然成风。
其次,借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认证和全国一流专业建设,着力建设了果蔬饮料生产实训车间、果酒生产实训车间、啤酒发酵实训车间、发酵工程中试车间、提取分离工程中试车间等5个中试实训平台。既能满足学生生产实训、实习、创新中试等活动需求,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实训过程中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及技术瓶颈,又能刺激学生进行开拓创新,最终成长为企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另外,在学院创新实践平台和生产实训车间建设的基础上,学院积极推进校外实践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建立了3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和农业食品领域跨国龙头企业正大集团在产学研合作和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先后有近5000余人次本科生、研究生在该公司实习和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有200余人在该公司工作。2019年,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获得“正大杯”大学生双创营销大赛全国总冠军。2020年,“洛阳正大食品有限公司食品类专业实习实践教育基地”获河南省新工科实习实践基地立项建设。
学院在大量参赛项目中选择有科技含量、市场前景广阔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重点指导和帮助,并鼓励学生团队入驻科技园进行项目孵化,在科技园专业孵化团队、政府扶持资金和风投机构资金助力下,不少学生创业团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当“老板”的情况屡见不鲜。截至2020年8月份,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已有10余个在校学生创业团队注册公司进行创业,其中有6支创业团队(公司)受到洛阳市政府“玉洛汇”支持计划共计60万元的政府创业扶持资金支持。
三、展望
根据教育部新工科教育部署和新工科人才的市场需求,结合我校工科专业实际情况,建设食品类新工科专业“三课程、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已形成具有新工科食品专业特色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就业竞争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需求精准对接,实现了校企互利双赢。(基金项目: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地方高校食品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编号E-SPNL20202319;河南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 ,编号2020JGLX021;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编号HNYJS2020JD06;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基金项目“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食品类研究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编号2019YJG-001;河南科技大学校级教改项目重点项目,食品加工与安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共享机制研究与实践,编号2019YBZD-007;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SJGLX076;河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大项目,编号2019ZD-006。)
作者简介:马丽苹(1979-),女,汉族,河南洛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功能性食品研究与开发。
通訊作者:康怀彬(1963-),男,汉族,河南洛阳,教授,研究方向:畜产品加工理论及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