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杰,段煜洲
(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
亚硝酸钠和硝酸钠均为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以下简称“两钠”),国内主流生产工艺为直接法。经不完全统计,我国直接法生产两钠产品总生产能力约132万t/a,主要分布在山东省,约占国内总产能的36%[1]。目前,国内两钠生产企业均存在传统产品需求总体处于饱和状态、行业开工率低、经济效益欠佳、环保压力逐步增加、外部市场环境收紧等多重压力。
面对严峻的行业环境,一方面,各生产企业必须通过技术提升提高产品质量,满足高端化领域与新兴产业需求,如生产高端硝酸钠以满足高端医药、军工、化工熔盐等要求,尤其是快速发展的光热发电领域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降本增效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直接法硝盐生产方法不受硝酸生产制约,可建设大规模硝盐生产装置,目前为两钠生产的主流技术,近20 a来国内采用直接法工艺路线的两钠装置增加至28套,产能新增112万t/a。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两钠生产装置工艺流程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rocess flow of sodium nitrate and sodium nitrite production
蒸发结晶单元是两钠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能源消耗最大的部分,蒸发工序需消耗大量的蒸汽,经不完全统计,国内主要两钠生产装置蒸汽消耗占总能耗的40%以上,国内外企业纷纷进行技术创新、工艺研发或设备改造、优化等,以降低能源消耗,单效蒸发、双效蒸发、多效蒸发、OsLo式真空闪蒸、MVR蒸发等多种形式蒸发结晶设备及工艺不断更新[2],蒸发浓缩技术也不断更新、完善,目前大多数两钠生产企业蒸发结晶工艺已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对于一定产能规模的两钠生产装置,蒸发结晶单元蒸汽能耗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及排序为:
(1)中和液及转化液中含水量;
(2)蒸发工艺及设备的先进性;
(3)中和液中亚硝比。
综上,中和液中含水量为影响蒸汽消耗的关键。文章通过对碱吸收工序水平衡的研究,确定了制约中和液中含水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碱吸收工艺优化方案,达到降低中和液中含水量,进而降低两钠装置蒸汽消耗的目的。
使用碱液对高浓度氮氧化物进行直接吸收,产生亚硝酸钠和硝酸钠等混合溶液(中和液),工业上通常使用5~6塔串联的形式,吸收尾气通过氨还原处理后排放,图2为工业典型五塔碱吸收工艺流程,以该碱吸收工序为整体绘制框图进行水平衡分析。
图2 典型五塔碱吸收工艺流程示意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typical five-tower alkali absorption process
在各碱吸收塔中产生的主要反应及反应热如下所示:
Na2CO3+NO+NO2→2NaNO2+CO2+158.47 kJ/mol
Na2CO3+2NO2→NaNO2+NaNO3+CO2+214.83 kJ/mol
2NO+O2→2NO2+114.3 kJ/mol
以上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忽略少量转化气含水量,水组分物料平衡:
1#吸收塔进口氮氧化物浓度最高,吸收速度在吸收温度17 ℃~65 ℃时基本一致,通常在该塔内氮氧化物吸收度能达到70%及以上,为最主要的吸收设备,也是水汽化、冷凝等变化最为剧烈的设备,为获得较高亚硝比的中和液,1#吸收塔内混合气中NO氧化度应尽量达到50%[3]。
其中,氮氧化物混合气中含水量主要由氨氧化反应产生,可调整性幅度有限,要降低中和液中含水量,有以下思路:(1)增加吸收尾气带出水量或将气相中部分水分进行冷凝、抽出;(2)尽可能提高碱液浓度的同时减少碱液用量。
为减少中和液中含水量,针对2.1中以上提出的2点思路进行工艺优化。
(1) 增大尾气带水量
经过5#塔串联碱吸收后, NOx混合气吸收率一般在95%以上,出口尾气中水分含量受温度、压力、组成等的影响,提高各塔顶控制温度有利于提高尾气中饱和含水量,减少冷凝水进入中和液。
(2)新增气相中水冷凝、分离设备
2#~5#吸收塔中NOx混合气氧化和吸收反应逐渐减弱,反应放热较小,水分由液相汽化至气相存在一定的热量限制。1#吸收塔中氧化、吸收反应剧烈,释放大量的热,提高其塔顶温度可有效增大气相中含水量,并新增气相冷凝器及分离设备,将冷凝的酸性水输送至转化工序,进一步减少稀硝酸的使用量。但1#吸收塔温度过高时,会导致塔釜液中含水量进一步降低,温度控制值受塔釜溶液中介质溶解度平衡限制。
(3)吸收度控制
由于1#吸收塔进口氮氧化物浓度最高,NO氧化速度很快,为提高亚硝比,应以最快速度将氮氧化物混合物吸收,同时选择较高的吸收温度,以减缓NO的氧化速率。对吸收塔进行优化设计及填料选型,控制吸收及氧化停留时间,控制NO氧化度,在尽可能提高亚硝比的同时,加快吸收速率,使1#吸收塔吸收度达到70%及以上。
(4)中和液碱度控制
中和液中Na2CO3含量需要进行适量控制,一方面蒸发器普遍为碳钢,中和液需呈碱性可防止设备及管线腐蚀。但碱度过高,在蒸发时(温度>100 ℃)时产生碳酸盐沉淀,降低传热效率,增大蒸汽消耗。且Na2CO3易吸水生成细小粘稠状物质, 使硝盐产品颗粒细小, 用分离机难以脱除水分,影响产品质量。根据行业经验中和液Na2CO3含量控制2 g/L~3.5 g/L范围为宜。
采用以上设计优化方案,成功应用于某20万t/a硝盐项目中,通过设备设计与优化控制1#吸收塔吸收度70%及以上,采用25%~30%碱液进行吸收,控制1#吸收塔顶温度80 ℃~85 ℃,2#~5#吸收塔顶控制温度逐步将至为62 ℃~58 ℃,减少气相中水的冷凝,新增1#吸收塔顶气相冷凝器及分离器,控制气相冷凝温度58 ℃,在保证中和液中亚硝比>15,碱度为2.08 g/L前提下,中和液中含水量降低约10%,合5.17 t/h,可有效降低蒸发单元蒸汽消耗量。优化后的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优化后五塔碱吸收工艺流程示意图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optimized five-tower alkali absorption process
1)中和液中含水量为影响两钠生产装置蒸发单元蒸汽消耗量的关键。
2)可通过提高碱吸收塔控制温度、提高碱液浓度、控制中和液碱度、增加1#碱吸收塔气相冷凝及酸性水排出设施等手段,减少中和液中含水量。
3)优化方案应用于某20万t/a硝盐项目,在保证中和液中亚硝比>15,碱度为2.08 g/L前提下,通过文章优化措施实施,可使中和液中含水量降低约10%,合5.17 t/h,有效降低蒸发单元蒸汽消耗量,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