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合并周围脓肿的临床应用

2021-08-25 03:16:42黄小雄余圳彬许智城
中外医疗 2021年17期
关键词:坏疽病理学脓肿

黄小雄,余圳彬,许智城

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汕尾 516600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该疾病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和发热等症状,疾病发病较急,病程发展快[1]。临床将急性阑尾炎分为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以及合并周围脓肿等多种类型[2]。急性阑尾炎的发病一般是由细菌感染、阑尾供血障碍和阑尾管腔狭窄等因素导致,近几年,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在临床中越来越常见,阑尾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3]。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方式是临床诊断阑尾炎的主要手段,超声检查简单便捷,价格低廉,CT检查分辨率高,敏感性强。该文主要讨论了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合并周围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的7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方便选取7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了分析,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对所有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和B超检查。所选取患者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26.4±1.3)岁;男36例,女34例;发病至就医时间0.5~32.6 h,平均(16.6±0.4)h;患者主诉持续性腹痛,其中21例患者伴有恶心和呕吐症状,26例伴有发热症状,体温最高38.5℃。患者经超声、血常规等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所有患者意识清醒,表示自愿参与该次研究。经查体可排除其它器官功能障碍、合并多种系统性疾病患者、精神障碍患者、哺乳期和妊娠期女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之后询问患者病史,观察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完整的常规检查,而后对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设备使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对膈顶直至耻骨联合下部范围进行扫描,电压设置为120 kV,电流设置为250 mA,螺距设置为0.9,准直宽度设置为5 mm,探测器开放16×2,矩阵为512×512,重建间隔设置1.5 mm。扫描时间在8~15 s左右。检查时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说明进行。

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将患者至于仰卧位,设备使用Philips EPIQ 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询问患者腹痛位置,将探头放置于腹痛部位,逐步加压扫描,确保肠气排空,观察过程中灵活调整深度,放大图像,对疼痛位置进行观察,确定病灶范围、位置、大小、形态等,以腰大肌和右下腹髂血管为基点,对盆腔、肝脏下缘展开拓展扫描。而后设置探头频率为7.5~10 MHz,仔细观察病变位置肠管,以确定阑尾位置,找到盲肠和起始端,观察其连接情况,观察是否有盲端,测量肿大阑尾大小、范围及其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阑尾管腔和管壁内组织情况进行观察判断,确诊是否存在积液、积脓问题。

1.3 观察指标

分别将CT和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检出率。自制检查满意度量表评估患者对检查方式的满意度,量表包括检查时间、等待时间和检查结果3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式的检查结果比较

CT诊断提示单纯性阑尾炎15例,化脓性阑尾炎30例,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16例,阑尾周围脓肿7例,其他2例,分别占比21.43%、42.86%、22.86%、10.00%、2.86%,数据较之病理学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提示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分别占比22.86%、38.57%、17.14%、11.43%,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与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CT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n(%)]

表2 超声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n(%)]

2.2 患者对两种检查方式满意度比较

患者对CT检查的各项满意度评分优于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对两种检查方式满意度比较[(±s),分]

表3 患者对两种检查方式满意度比较[(±s),分]

检查方式检查时间等待时间检查结果 总满意度评分CT(n=70)超声(n=70)t值P值30.22±2.31 28.13±2.34 10.971<0.05 30.12±3.28 26.44±2.16 5.709<0.05 30.23±2.43 24.65±3.22 10.738<0.05 95.58±3.01 80.42±6.43 17.870<0.05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以阑尾近端堵塞和细菌感染为主要的病理表现,该疾病的发病一般和饮食、环境等因素相关[4]。阑尾形态细长,是一根中空的盲管,和蚯蚓形态类似,内径最大为6 mm[5]。急性阑尾炎患者阑尾会有显著异常,一般经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CT下可见单纯性阑尾炎表现如下:阑尾异常增大、阑尾腔内粪石以及阑尾周围炎,部分患者伴有盲肠壁局限性增厚;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可见阑尾异常增大、阑尾周围炎和阑尾腔内结石,部分患者伴有筋膜局限性增厚和盲肠壁局限性增厚;急性坏疽性和穿孔性阑尾炎可见阑尾显示异常、腹腔有少量积液,部分患者阑尾管腔内有粪石,筋膜出现局限性增厚,盲肠壁有局限性增厚,伴或不伴有腔外粪石、腔外气体和低位肠梗阻表现;阑尾周围脓肿可见阑尾异常及阑尾周围炎,大部分患者伴有腔内粪石、筋膜局限性增厚以及盲肠壁局限性增厚,部分患者伴有低位肠梗阻。

阑尾系膜比较短,形态和人体血管相似,常规影像学检查下不易发现,因此常出现漏诊和误诊问题。待阑尾有明显的增粗和肿胀情况后,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但由于其形态和回肠末端相似,也会导致漏诊与误诊[6-7]。因此,在鉴别诊断该疾病时,需要注意和周围组织器官进行区分,找到相似组织,判定阑尾位置及其和周围组织器官的位置关系[8]。超声和CT检查是临床诊断该疾病的主要手段。其中超声检查方便快捷,操作简单,而且价格低廉,但该检查方式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部分病例易被诊断为子宫附件区病变等疾病[9-10]。

近几年,CT技术不断发展,在许多疾病的诊断中,CT都展现出了较好的效果。CT可以快速进行大范围容积扫描和薄层扫描,图像结果统一使用工作站进行分析处理,确保了检查结果的客观性。CT下可以任意观察病灶三维图像,并进行MPR处理,对病灶的显示情况更加的清晰、全面[11-12]。经该次研究发现,CT诊断提示单纯性阑尾炎15例,化脓性阑尾炎30例,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16例,阑尾周围脓肿7例,其他2例,分别占比21.43%、42.86%、22.86%、10.00%、2.86%,对阑尾周围脓肿的检出率和病理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兰庆茂[13]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得出,螺旋CT检查结果中显示7例为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8例为单纯性阑尾炎、14例为化脓性阑尾炎、3例为其他,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与该文所得结论相近。

综上所述,从满意度角度来看,CT检查的满意度评分更高,且检出率更高。

猜你喜欢
坏疽病理学脓肿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坏疽性脓皮病误诊为带状疱疹1例
坏疽性脓皮病一例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35例
西部中医药(2014年6期)2014-03-11 16: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