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佳睿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00)
文化产业以附加值高、发展可持续等特性,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全球文化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地区,以英国为核心的欧洲地区,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为核心的亚洲地区。美国文化产业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科技投入巨大和优秀人才聚集等特点,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美国文化产业产值6 万亿美元,占美国GDP 比重31%,占世界文化产业产值的43%。英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1 万亿英镑,占总增加值的5.8%。2015—2019 年英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率在5%以上,文化产业已成为英国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发展策略。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其享誉全球的动漫产业自20 世纪90 年代起带动大量劳动力就业。目前,文化产业产值已经占到日本GDP 的20%。基于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分析可知,目前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经济支柱。
自2012 年起,我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3.7%,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5 年的2.7 万亿元增加到2019 年的超过4.4 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015 年的3.95%提高到2019 年的4.5%;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量由2015 年的114 万个增加到2019 年的209 万个,增长率高达80%;文化及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1.1%。
专家预测,“十四五”末我国文化产业总量有望达到7.8 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文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持续扩大,达到10 万亿元以上,占总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约8.2%;全国文化消费总额预计将突破2 万亿元,年均增速可达6.2%。我国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对文化产业需求不足、文化与娱乐支出在居民支出结构中的占比相对较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不断上升,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大,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收入中的占比逐年上升。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与收入和总消费基本实现了同步增长,据此推测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与居民文化消费具有长期均衡稳定的关系。
张薇(2012)[1]对陕西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城乡文化消费的一些突出特点。朱波(2019)[2]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索山西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山西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区域差异程度不断缩小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王诗茜(2020)[3]探讨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以及解决方法。李思乐和陈廷毅(2021)[4]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与收入情况存在正相关关系。
本研究试图运用平稳性检验和协整分析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以下3 个问题:①我国居民文化消费与居民收入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②城镇居民自主文化消费的差异是否显著;③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边际倾向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消费理论,居民的消费水平受到其收入水平的影响,因此分别构建城镇居民收入模型(1)和农村居民收入模型(2)。
模型(1)和(2)中,Y表示居民收入,X表示文化消费支出,分析系数α2和β2分别代表了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边际倾向和农村居民的文化边际倾向。
为了方便讨论,引入虚拟变量Di,构建城乡居民收入模型(3)如下。
设置虚拟变量D,若为农村居民则D=1,若为城镇居民则D=0,由此得出模型(4)与模型(5)。
针对模型(4)与模型(5),若β3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则城乡居民的边际文化消费倾向不同;若通过显著性检验,则城乡居民的边际文化消费倾向相同。
样本时间区间为2000—2020 年,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示居民收入水平,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用城镇居民文娱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文娱消费支出表示文化消费水平,数据来源于Wind 金融数据库。
研究所采用的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为了避免参数估计中出现伪回归现象,先对各变量进行ADF 检验,结果如表1 所示。
从表1 可以看出,4 个变量在1%和5%的置信水平下均不稳定。通过对模型(1)和模型(2)进行回归,并对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分别在5%和10%水平下显著,这说明变量之间具有长期均衡稳定的关系,因此可以采用模型(3)进行分析研究。
表1 平稳性检验结果
中国城乡文化消费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R2=0.979 2,说明该模型可以解释97.92%的情况,具有较强的解释力。F=546.408 1,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该模型整体上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截距为54.564 4,截距项D的系数为36.671 2,表明城镇居民的自主文化消费的差异并不显著。变量X系数的T=5.703 2,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其参数估计结果0.054 1,这说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每增加1%,则在文化消费上的支出会增加5.41%。D·X的参数估计结果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该交叉项对被解释变量具有一定的影响。这意味着假设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同时增长1%,那么相比农村居民,城镇居民的文娱消费会多增长2.91%。
表2 参数估计结果
利用2000—2020 年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支出数据,通过引入虚拟变量建立回归模型,验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关系,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与居民文化消费具有长期均衡稳定的相关关系。
第二,城镇居民自主文化消费的差异并不显著。
第三,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比农村居民高0.029 1,且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边际倾向存在显著差异。
第一,改善文化环境。统筹规划文化资源,有效发挥其最大效用,聚焦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经常开展文体娱乐活动,让农村居民闲有所玩、玩有所乐、乐有所教。
第二,增强市场空间培育。部分地区内需拉动的能力较弱,对文化需求较小,使得市场需求文化折扣明显,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瓶颈。因而应将产业资源端与产出端、营销端高度互联,拓展线上线下市场空间,建立特色文化品牌认证和发布窗口,构建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多媒体传播网络并落实品牌建设。
第三,多方共同支持文化产业。相较于文化产业发达国家,我国文化消费占总收入比重较低。国家需要从政策上支持文化扶贫,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社会企业及相关团体应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从多方面支持国家政策。同时,应提高全社会的参与度,大力培养和输送文化产业相关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