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芳
共享发展理念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在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础上孕育而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其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十八大以来,我国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集中体现,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价值追求。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时代内涵
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指导,继承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及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阶段的发展智慧,针对现实问题而诞生的,是时代的产物,具有科学的时代内涵。
在发展的归宿上,强调全民共享,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凸显人民是社会的主人,全体人民都有权利分享发展成果;在发展的广度上,共享发展理念致力于全面共享,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对于生活的期待值不断攀升,片面的物质层面的需求已不能满足人民的期待,而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旨在满足人民生产、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需求,以提升人民幸福感;在发展的深度上,创造性提出“共建共享”,明确了“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坚持了我国的分配制度,反对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使“共享思想”得以落地;在发展的速度上,“平均”并不是共享的表现,“均衡”才是人民所期待的;同时,“共享”是一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是需要全体人民举国同心、共同参与的过程。
二、共享发展理念的时代特征
“共享”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实现了这一观念的目标化、体系化,在价值旨归、发展思路及实践思维方面呈现出新的時代特征。
(一)坚守为民初心
“人民”始终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主体,满足人民需要始终是我国发展理念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指出:“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始终是发展与共享的主体,转变了以物质发展为主的发展理念,关注人的发展,实现由“重物”向“重人”的转变。
就内在遵循而言,共享发展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原则,始终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享有者;就价值旨向而言,实现“共享”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毛泽东同志曾说:“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着眼于人民的需求,蕴含着共享发展的意味;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正确判断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指明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科学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强调了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致力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其后,江泽民同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并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胡锦涛同志更深化这一思想,提出“全体人民共享成果、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思想,进一步丰富了共享思想的内涵,突出人民在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但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发展更多关注人民物质层面的需要。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不仅满足人民物质需求,更关注人民的全面发展,鼓励发挥个体的创造性,激发个体参与建设的积极主动性,以期实现人民整体和个体的发展需求,具有浓厚的人文性关怀。
(二)坚持整体推进
“共享”作为新时代的发展理念之一,是新阶段的发展思路指引,在参与主体、共享的区域与内容方面呈现出整体性。
就参与主体而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自觉创造的伟大事业”,缺一不可。十八大之前,受现实条件制约,我国发展理念更加重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以创造人民自由发展的条件,人民主体力量的发挥相对较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明确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要尊重、发挥人民的力量,真正做到依靠人民,实现了人民享有向共建共享的转变,夯实了全民共享的基础。
就共享区域而言,建国以来,生产落后的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聚焦于生产力的提高,邓小平同志提出“先富帮助和带动后富”,主张通过“重点突破”的方式逐步实现最终目标,推进了沿海地区的迅速崛起,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到了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实现平衡发展、充分发展成为更为急迫的任务,这就要求发挥“先富”的带动、辐射作用,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共享”,实现全国的平衡发展,提升整体综合实力,实现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
就共享内容而言,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共享的内容也更加的丰富。建国初期,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满足人民生活物质、文化需要成为了主要任务;改革开放逐步改变了这一现状,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单一的经济共享已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精神文化的需要转化为更重要的一方面。因此,邓小平提出“物质精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十八大以来,共享的内容更是不断丰富,领域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三)突出问题导向
共享发展理念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产生有着重要的时代使命,不仅形成于现实发展的需要,更是以解决现实的问题为落脚点,具有针对性、实践性。
思想是时代的声音,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发展要求。建国初期,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巩固新生政权、维护社会稳定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变我国落后的现状,加快经济的发展是当时的主要任务。然而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果,人民物质需求得到很大程度满足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人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制约着我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其次,新时代社会矛盾出现新的变化,呈现出利益性、交互性、全面性等特征,人民期待公平正义,社会提出均衡发展,时代要求全面发展,共享发展理念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