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伊莹
【摘 要】当前企业经济规模日益发展,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运营方式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的需求,企业需要采取一些相关的创新策略来改善现状。在“互联网+”视阈下,企业经济迅速发展。为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科技在企业财务会计发展中应得到充分的利用。科技进步引起企业财务工作者对“互联网+”的关注。论文就“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的创新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Abstract】At present, the economic scale of enterprises is developing day by day, and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accounting operation mode of enterprises can hard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internet +" era. Therefore, enterprises need to adopt some relevant innovativ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Under the "internet +" perspective, the enterprise econom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personnel, technology should be fully utiliz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financial accoun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aroused the attention of financial workers in enterprises to "internet +".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innovative strategies of enterprise financial account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era.
【关键词】“互联网+”;财务会计;创新策略
【Keywords】"internet +"; financial accounting; innovative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7-0074-02
1 引言
目前,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中,互联网技术备受关注。同时受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影响,各领域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模式已经出现重大转变,“互联网+”在各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模块中,构建完整的“互联网+”财务会计管理应用模式,注重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将是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但在“互联网+”视阈下,企业财务会计对互联网的认识不够充分,大部分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仍有许多方面有待完善。
2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创新的重要性
2.1 推动会计工作高效化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企业财会的变革与创新。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崛起与发展,为实现企业会计新常态,则需要运用这些“互联网+”技术将会计信息进行实时、动态、集中的处理,企业财务核算工作规范、高效、便捷地进行,才能推动会计工作高效化。
2.2 增强企业财务专业性
增强企业财务的专业性,对构建“互联网+”财务会计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在“互联网+”时代影响下,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越来越重视个人专业素养与工作能力的提升。具备财会专业背景与相关工作经验,熟知工作业务流程是财会人员的基本素养。此外,企业财务会计必须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各项工作信息化,提高信息化、网络化办公化的能力[1]。不断增强企业财务的专业性,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财务会计人才团队,可以更好地保障企业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
2.3 促进企业财务标准化
企业财务会计标准化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财务会计模式的构建。企业为实现“互联网+”财务会计的目标,首当其冲要深入研究学习企业标准化建设,将各项数据网络化,统一数据标准,从而为企业数据信息的展示打造良好的使用基础。此外,企业的业务流程也需要同步进行标准化,以确保实现不同业务间的良好衔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企业财务会计标准化建设,为“互联网+”财务会计模式改革奠定基础。
3 当前“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面临的问题
3.1 管理模式有待更新
目前大部分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一直沿用传统模式进行财务管理,这严重影响企业在“互联网+”视阈下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创新,资金在使用方面亟需优化,造成資金没有合理有效利用,这样对企业各个模块的数据化标准化产生不利影响[2]。传统模式下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存在滞后性,例如,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工作人员对资金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这也造成实际所需用量与采购完成总量出现偏差,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结构与内部资金运作。
3.2 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在互联网技术浪潮的推动下,企业财务会计不得不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模式下财务会计人员对“互联网+”财务会计模块的业务并不熟练,甚至在“互联网+”视阈下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比较陌生。很多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认为,会计电算化与“互联网+”财务会计模式极为相似,实则不然。当前许多财会工作人员都具备良好的会计电算化能力,但他们并不具备“互联网+”的工作理念,对传统会计管理模块与“互联网+”财务会计模块的区别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学习,所以企业缺少“互联网+”财务会计模块的理念。大部分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只能对简单的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技术没有深入了解与掌握,导致无法达到“互联网+”财务会计模块的目标。
3.3 信息处理流程不够完善
企业财务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信息处理流程完成工作,才能确保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所以企业必须制定一个完善的信息处理流程。传统模式下的账务处理流程通常需要经过这一过程,即以原始凭证为起点,再到记账凭证,然后是账簿、报表的信息处理等。该流程当中涉及的多个环节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且相互影响、环环相扣,只要其中一个数据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最终数据报表结果。在“互联网+”财务会计模式下,会计计量属性发生变革,实现数据信息化,相应的企业数据处理流程也完全实现信息化处理。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互联网+”视阈下,必须对财务会计信息处理流程予以适当信息化、网络化处理,并实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4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创新的策略
4.1 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目前信息技术伴随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企业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更为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在“互联网+”视阈下需要创新财务会计模块,例如,企业可以搭建财务共享中心,通过财务共享平台收集和更新企业数据信息,这不仅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为企业的数据信息提供保障,还可以用低成本实现企业全面管理。通过对企业内部的系统优化,财务共享中心在提高财会管理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企业财会管理的风险,以达到规范各流程的目的。企业在“互联网+”视阈下进行内外协商,完成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企业可持续运营与发展。企业财会工作人员之所以能够高效地完成各项数据的收集、整合与延伸的工作,离不开财务共享中心的搭建,这使工作更加简单便捷。此外,财会工作人员的重心和关注点发生转移,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打破地域及硬件设备的限制。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需要对各项财会报告进行总结分析,来创新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业务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和探究,确保企业实际业务和企业内部财务二者数据相结合,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效率。
4.2 加大对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
在“互联网+”视阈下,从企业自身长远发展角度来讲,企业首先要明确所需的财会人才类型,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财务会计人才队伍,同时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除涉及财会专业技术层面外,还应注重互联网技术的培训,在“互联网+”视阈下实现财务技术的更新。企业通过人才引进与内部培训相结合,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这不仅可以实现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高效化,也提升企业的综合能力。对财会工作人员而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带来了机遇,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例如,财会从业人员不及时更新理念补充自身专业知识,将会受到“互联网+”财务会计模块的严重影响[3]。除了参加企业举办的相关岗位培训外,财会从业人员应提升个人在经济业务中的参与程度,熟知企业经济业务的生产、发展以及结束的全过程,并结合实践经验与专业知识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此外,应落实终身学习的目标,在不断更新本行业的同时,横向扩大跨行业知识储备,打破固有传统财会模式的限制。
4.3 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长期有效发展的重要策略。首先,企业应责任到人,明确每一位财会从业人员的工作内容与所担责任,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感,还能有效避免相互推诿的现象。然后,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制度也应得到相应的完善,每一位从业人员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才能促使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此外,还应完善相关工作人员的晋升制度,調动人员工作积极性,例如,可以通过考核,选拔一些综合素质较强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实现“互联网+”财务会计模块的同时,发扬企业公平公正的优秀品质。
企业内部财务预算应满足企业日常运行的基本需要,此外,应首先考虑设备采购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然后再考虑企业的预算对未来发展的支撑能力。为避免不必要的支出造成的经济损失,企业应建立并完善财务预算制度,在遇到偏离预算的情况时,要及时地止损并改正,在提高从业人员财务预算能力的同时,优化企业资金结构,增加预算结果与财务管理的契合度。
5 结语
由此可见,在“互联网+”视阈下,企业必须贯彻落实财会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财会管理人员应当不断更新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加强对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视,在“互联网+”视阈下,推动财务数据的信息化处理,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确保企业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师修繁.“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09):216-217.
【2】李继蔚.“互联网+”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会计的探究与思考[J].财会学习,2019(14):95.
【3】赵诗情.“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途径分析[J].时代金融,2019(09):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