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菲
1949年春,中国大地上两种力量的决战已见分晓,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已毫无疑问。但是,新政权怎么组建?要通过什么途径?中国大地上的各种政治力量都在观察。
中国共产党人其实早有筹划。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还为实现民主联合政府设计了两个步骤:一是“经过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的协议,成立临时的联合政府”;二是“经过自由的无拘束的选举,召开国民大会,成立正式的联合政府”。中共的“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大得人心,国民党和共产党开始谈判。一时间,召开党派会议、推动民主政治成为舆论主流,时称“政治会议”,国民党谈判代表提出加上“协商”二字,于是有了“政治协商会议”。
政治协商会议却是命运多舛,召开没多久,惯于独揽大权的国民党反动派就撕毁协议,挑起全国内战。蒋介石依仗美国支持,在战争初期暂时占据了上风。1946年11月15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国民大会,在共产党和民盟等民主党派拒绝参加的情况下,拉拢青年党、民社党和少数无党派人士,通过所谓的“宪法” 。
国民党军队全面发动内战,民主党派和文化界的进步知名人士再也无法在蒋管区立足。为此,周恩来指示中共地下党组织,尽力协助各派人士秘密转移到香港,继续从事和平民主运动与进步文化活动。
1948年5月1日,南京国民大会闭幕,蒋介石“当选”总统。前一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和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奋斗。同时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发布后,立即得到各方面的热烈响应。
为了同各民主党派人士一起商討召开新政协的各项事宜,周恩来煞费苦心,仔细策划把各地的民主人士安全地接到解放区来。
随后几个月,在中共中央的周密安排下,沈钧儒、章伯钧、蔡廷锴、马叙伦、郭沫若等大批民主人士克服重重险阻,分三批由香港北上,到达解放区。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批准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不久,随着国共北平和谈的破裂和南京、上海的相继解放,新政协的筹备工作被迅速提上日程。
1949年6月15日晚,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开幕。出席会议的有23个单位的134位代表。第二天,筹备会协商通过了由21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推选毛泽东为常务委员会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
经过近三个月的艰苦研究和协商,筹备会常务委员会最终确定了662位代表的名单。其中,共产党员约占44%,工农和各界的无党派代表约占26%,各民主党派的代表约占30%。在党外人士中,进步人士约占三分之一,共产党员及党外进步人士约达总数的三分之二。这样,既保证了共产党的领导,又广泛团结了党外人士。当时,中央统战部把参加新政协的人选和各项统计印制成一本很厚的表册,毛泽东看后风趣地说,这是一本“天书”。
新政协筹备会第三小组组长周恩来主持召开会议,决定由中国共产党起草《共同纲领》的初稿。他说:“我们的政协会议,加上一个‘新字,以区别于旧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决定联合政府的产生,也是各党派各团体合作的基础。”
经过一个星期废寝忘食的“鏖战”,周恩来完成了《共同纲领》条文起草工作。通过广泛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又经过七次反复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了《共同纲领》。
8月26日,周恩来在主持讨论政协组织法草案时,提议新政治协商会议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他解释说:“在人民民主国家中需要统一战线,即使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有与党外人士的统一战线。要合作,就要有各党派统一合作的组织,这组织就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要长期存在下去。”
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实际上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的代表会议,也是一个全国人民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由于参加政协的单位和代表只要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拥护新民主主义、具有某一方面代表性的人物都可包罗在内,并且代表名单由本单位提出后,还要在筹备会中经大家协商,因此,由这样的代表组成的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了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而革命形势的发展又要求政协担负更多的任务,所以,这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9月15日,周恩来作为政协中共党组书记在新政协筹备会上说明新政协代表成分和比例确定的方式,同时反复讲解党的统战政策。他指出,革命胜利后“需要动员各种力量参加工作,到处都要碰到合作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同党外各界民主人士的合作,如果“我们领导得好,可以不流血过渡到社会主义”。
17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决定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1日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出席开幕式的各党派、团体代表634人,来宾300人。
主席台上坐着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程潜、何香凝、沈钧儒、黄炎培、郭沬若、周恩来等。毛泽东用洪钟般的声音致开幕词,庄严宣告:“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油画《北平解放》。叶浅予
全场人的眼里都闪烁着泪花。为了这一时刻的到来,数千万人民英雄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
在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新中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10月1日下午3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朱德副主席,一前一后,沿着城楼西侧的古砖梯道,最先登上天安门城楼。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位。毛泽东随后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共五年。全国政协常委章伯钧于1954年12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草案)的说明》中指出:“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已经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已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但是它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仍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共同纲领》由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取代,《政协组织法》也由新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所代替。这时,政权体制作了一些变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不存在了,它的大部分职权划归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政协的组织机构也发生了变化,取消了全体会议这一层次。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文史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