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超
第一部分:微型写作学习任务——拟写视频拍摄脚本
[一 写作任务阐释]
(一)文体解说
视频拍摄脚本是将文字内容转换成视频内容的中间媒介,主要通过切割和细分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设计相应的镜头,配置背景音乐音效,把握时长、节奏和风格等,将文字图案化、视频化,为视频拍摄提供明确而有效的方案。视频拍摄脚本是视频拍摄前的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为后续的道具准备、人员调度、镜头运用、场景解说、内容切换、剪辑设计等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二)写作要求
依托文本的视频拍摄脚本,其写作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细读原文,突出中心
在脚本创作之前,要认真阅读文本,依据表达的需要对文本进行合理、细致的镜头化切分。切分时要注意文本表达的重点,找准镜头的主次关系,合理分布镜头,必要时可以对同一内容进行多种角度的诠释,或者通过對次要镜头的调度,形成对主要镜头的有力烘托,达到对文字内容的深入阐释,从而突出中心。
2.有序设计,衔接自然
对文字内容进行脚本化处理之后,文本的内容会变得更加丰富和形象。此时,我们需要厘清镜头间的衔接关系,编排好镜号,控制好每一个镜头的时长并形成自然的呼应和过渡,让内容的关联更加清晰、紧密,避免因无序切换造成镜头表达的混乱,给观众提供自然流畅的观赏体验。
3.把握风格,精心设计
在进行视频拍摄脚本创作时,还需要整体把握原文的内容风格,并以此设计脚本中的镜头调度。在创作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镜头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技巧,如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拍摄方式(推、移、俯、仰等)等,并以此来设计镜头,为视频成片的风格服务。
(三)示例引路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茹志鹃《百合花》节选
——依据《百合花》选文改编视频拍摄脚本
《百合花》的结尾部分是小说的高潮,年轻羞涩的小战士最终战死沙场,新媳妇强忍巨大的悲痛,将崭新的绣满百合花的被子铺进了棺材。在这一个场景中,作者着重表现了新媳妇爆发又迅速克制的过程,写出了对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的赞美;通过结尾“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这样一个特殊的表达,强化了“花”与“脸”的对照,表达了对青年的敬意和对战争的控诉。
在这段拍摄脚本中,作者将情节分成5个镜头,从中景逐渐过渡到近景,并用两个特写镜头着重表现本段文字中的两个重点——新媳妇的眼睛、被子上的花盖上青年的脸。从镜头切分看,前两个镜头为一组,以眼睛为主导,注意通过脸部的特写来烘托情感,处理细腻、动人;后三个镜头为一组,以百合花为重心,抓住花与脸的对照来强化主题,并以慢镜头来进行突出强调,十分有张力;在两组镜头之间,通过泪花和百合花进行衔接,过渡自然。音效方面,始终与画面内容保持一致,达到音图并茂的效果,尤其结尾加入之前两人相处的声音,并以笑声结尾,悲喜在此处重叠,达到了与“花脸相叠”相一致的冲突感。
整段视频脚本立足文本,内容清晰,重点突出,情感动人,为视频的拍摄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二 写作任务]
(一)任务呈现
这几篇文章,都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赤壁赋》,分析文中的景与情是怎样完美融合在一起的。如有兴趣,可以选取文中的一个片段,拟写视频拍摄脚本,挑选合适的音乐和场景,制作一个小视频。
(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一·2)
(二)写作点拨
这个学习任务立足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情景关系,让同学们选择《赤壁赋》中的一个片段,拟写拍摄脚本,以视频语言的形式,表现苏轼在《赤壁赋》中蕴含的感情。我们在对《赤壁赋》的片段进行视频化处理的同时,也是在进一步与文本对话,并深入领会《赤壁赋》的文本内涵。
(三)学生例文
——201班 叶王者
【点评】 这段视频脚本紧扣文中的景物描写,抓住了景物的特征,通过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的调度,全方位地展示了赤壁泛舟的场面。开头通过三个镜头,以平推运镜交代江面的辽阔,以上升运镜展示赤壁的高峻,为泛舟做足了环境的铺垫。在举酒诵诗的场面,作者巧妙地通过中景跟进行船的运镜,通过灯影和人影,辅以背景的人声,侧面表现船内的热闹,避免了场面的嘈杂,重点突出又不破坏江面的意境,为羽化登仙的感觉蓄势。紧接着,作者又用仰拍进一步表现江面的景色之美,通过笑声展现酒宴之乐,非常贴合文本的基调。最后,全远景展示,天地一色,烟波浩渺的感觉呼之欲出,同时,作者独具匠心,使作为配乐的箫声加强,也为下一幕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大作文写作——写景散文:如何写出景物的特征
[一 任务解说]
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把自然山水、人文风貌等当作主要写作对象,通过描摹其形声色味、情态特性,充分展示景物的特点,从而表达作者的思考和情感。写景散文在写法上以描写为主,兼用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作者将景物转化为自己情思所寄托的载体,通过生动的表达,来烘托内心独特的观景体验,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要让写景更好地为情感表达服务,实现情景交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细腻运笔,展现特征
在写景散文中,写景是情感表达的基础。无论面对怎样的景物形象,都要认真观察,抓住它们的特点,通过细腻的运笔,使笔下的景物各呈异彩,形神毕肖。没有特征,其结果必然是千景一面,情感也就自然缺少了依托。如课文《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生在描绘月光下的荷塘时,笔触极为生动,通过比喻、通感、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朱自清先生还通过视觉、嗅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的调动,让荷塘更多了一份真实,给了读者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多种手法的全面运用、多重角度的综合调动,让先生的笔墨变得细腻动人,也将荷塘自然纯真的美生动地传达了出来,为先生当时的淡淡忧伤与淡淡喜悦相交织的心情做足了铺垫。
(二)关注层次,言之有序
自然界中的景物在我们面前的呈现往往随观察角度的变换而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无序的。我们在写作时,需要厘清写作的顺序,把复杂的景物写得井然有序。这样,才能给人真实可感的阅读感受,也才能更好地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写出景物的层次,使读者对景物有一个多角度的立体的认知。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依次通过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等景物,展现它们从“不明白”到“稳”,再到“想透”“祈祷”“重生”,直至最后爆发出“万道金光”的过程。景物的顺序层次清晰,特点跃然纸上,而景物展示的过程也正好切合了史铁生在地坛观景思考、走出痛苦的内心变化过程。文中景物的顺序安排让写景的逻辑变得清晰,也让作者通过景物传达出来的心态转变变得自然流畅、有迹可循。
(三)立足情感,筛选景物
写景散文不是要将所见之景全部进行描绘,而是需要我们依托自己要表达的感情、要展现的思考,对景物进行筛选,过滤掉无关的景物,选择情感指向性明确的景物并确定主次,实现景物间的烘托映衬,从而更好地为情感表达服务。北京的早晨是复杂而多变的,可喧闹,可温馨,自然也可如郁达夫先生笔下那般清静。为了体现这份清静,郁达夫先生在《故都的秋》中回避了北京热闹的街巷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选择了碧绿的天色、青天下的训鸽、蓝白色的牵牛花、稀疏的秋草这些清冷的景物。哪怕日光这个温暖的元素,先生也让它经过槐树叶的遮挡,变成一丝一丝的线条,来弱化这份暖意。趋向性鲜明的景物选择,让北京秋日清晨的那份清、那份静变得触手可及。这便是依托情感来选择景物的好处,景物的表现力集中了,情感表达自然也会事半功倍。
[二 写作任务]
(一)题例呈现
同是写景抒情,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借鉴这些文章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以下题目供参考,也可以自拟题目。
1.对我们的校园(村庄或小区等),你也许已经非常熟悉了,但很可能其中还有你未曾留意的一小块天地;同一处景物,你也未必观察到它在不同时间的变化。以《我仿佛第一次走过 》为题,写一篇散文。
2.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节律,每个季节都有它独有的特点。“立春”“立秋”“夏至”“冬至”,这些字眼都能引发很多遐想和回忆。选择一个节气,观察此时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写一篇散文。
(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三)
(二)写作点拨
这一任务要求学生借鉴本单元几篇文章的写法,观察身边的一处景物,写一篇写景散文,任务要求十分明确。要让写景更有表现力,要让情感表达更能打动人,就需要我们认真观察选定的景物,关注景物与情感的关系,让情和景融为一体。观察景物时,我们要既观其形与色,又要听其音、嗅其味。描写景物时,我们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衬托等多种修辞手法,不断地变换描写的角度,使景物特征更加突出,使情感表达更加自然。
(三)例文展示
我仿佛第一次走过湖心岛
201班 李谷一
走过规划整齐的马路,走过鳞次栉比的屋舍,走过笔直平静的小河,我终于,停在了这里。
穿过崭新精致的长亭,跑过光滑平整的广场,终于有它,愿意拦下匆匆前行的我,拉一拉我的衣袖,扯一扯我的手臂,捅一捅我的腰窝,叫我停一停。
它派风来了。可初春的风懒,慢慢吞吞地遣了鸟儿来寻我。那愉快活泼的鸟鸣声推着不情不愿的懒风啾啾而来。从哪来?像是来自不远处的梅花树,裹着艳丽的糖衣;像是来自身后的母子象石雕喷泉,吟着厚重的歌诗;又像是来自眼前的湖心岛,弯折着所有的笔直,破坏着所有的整齐,搅动着所有的平静……城市几近病态的规整被毫无章法地捣烂,可我却因这混乱而平静,像孩子往平静的湖水里丢了一颗石子,我因这淘气的涟漪而驻足。
我仿佛第一次走过湖心岛。岸边的野草堆里藏着几块沉默的大石头,平整的草地因它们而不平整,石头摩挲着我的手掌,那微凉的触感正如这清晨稚嫩细腻的光。我不禁想起每个与爷爷在葡萄架旁纳凉的夏日,满架的葡萄过滤了热风的躁意,筛选出清凉与甜蜜的果香递到我的手边,跟着蒲扇不疾不徐的晃动钻进四肢百骸。我翻开石头,石下湿土中不知名的虫儿驮着初见天日的惊慌四散逃开,我连忙松手,可石头已不在原位。懊恼之后才明白,石头尖锐粗糙的身躯原来保护着这样脆弱的黑暗,它丑陋地说着美丽的话:别移动我。错误无法弥补,我自私地再次放任我的目光游荡。
我仿佛第一次走过湖心岛。湖中的小岛被水花揉捏成了圆圆刺刺的形状,岛上几棵矮矮的树正冒着油油的绿芽。可绿色被棕色打败,光秃秃的枝干全然暴露在软软的晨光中,像青涩的歌女怯怯地展现自己的身躯,又像初醒的老人缓缓地伸了个懒腰。风呼呼地奔来,跑了没几步就哼哧哼哧地喘气。雨丝斜斜微微,湖水也跟着荡起密密麻麻的波纹,稀稀疏疏的芽苗也不甘示弱地摇摇晃晃,鸟儿重登舞台,抛出叽叽喳喳的撒手锏。一场精彩的辩论赛在急急地向我的周身铺展开来!
我仿佛第一次走过湖心岛。尘埃在水面上、在枝叶间、在新生里旋转跳跃,坠落滑翔,激起点点光的水花,推开排排影的浪潮。湖水作墨,长亭是一支画笔,欲笑还颦的小花将开未开,点缀着这自由写意的水墨画卷。雨丝踩着高跟鞋,也踩着随意的舞点,为这流动的画面覆上一层朦胧的薄膜,细细装裱。赏画的只有我和偶然路过的幸运云朵。云儿云儿,你会成为天底下最好的摄像机,终会在某个骤冷地带化为雨雪来到人間,告诉人们这儿春天的秘密,滋润人们的身躯,带来一出又一出全新的歌舞剧。
湖心岛,我曾经无数次在它蜿蜒的小径上,在它浓郁的柳荫下,在它芬芳的花丛间匆匆而过,或许是见我过分匆忙了,它为我处心积虑地密谋了这场“闹剧”,凌乱张扬的活力,吵闹却让人心静。
我仿佛第一次走过湖心岛,我一定只会路过一次这样的湖心岛。
【点评】 作者心思细腻,观察仔细,通过由“匆匆”到“驻足”的变化,引出对湖心岛的生动描摹。作者首先非常细腻地用对“懒风”的猜测,整体概括了湖心岛的特征——因混乱而显得平静,如平静水面上投下的一颗石子。再通过登岛,细致展现岛上的石头、小虫、绿植、细雨等景物,抓住了岛上生命的特征,并注意表现它们与我平常匆匆路过时的差别,凸显“第一次”的感觉,为表达“匆匆之后”的心灵小憩做好铺垫。全文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摇曳多姿。
(四)拓展训练
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写景散文。
1.自然万物各有奇景,大千世界千变万化,我们的身边,名山大川、绿湖幽境比比皆是,请选择一处最触动你的景物,写一篇散文。
2.自然多有情,一场风或许夹杂炊烟的味道,一阵雨或许带来远方的呼唤,一园花或许绽放那年的芬芳……在你心中,哪一个景物具有别样的寄托,请你借由此景写一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