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前预加温联合健肢保温对老年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

2021-08-24 12:34李晨阳高丽娜丁雪彬张丽丽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16期
关键词:体温肢体保温

李晨阳,高丽娜,丁雪彬,张丽丽

(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 224100)

老年人是骨折的好发群体,骨折的发生严重影响其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临床多采取手术复位治疗骨折,以促进其恢复肢体功能[1]。老年群体普遍身体素质差,且大部分存在骨质疏松症,器官功能存在退行性病变趋势,因此骨折复位术中易出现寒战、低体温等并发症[2]。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增加了切口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心血管不良事件、延迟苏醒的发生风险,加之老年人自身体温调节能力下降,极易受环境影响发生低体温[3]。为减少老年骨折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预后,本研究对老年骨折手术患者开展麻醉前预加温联合健肢保温,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8月1日~2020年7月31日我院8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纳入标准:患者均为四肢骨折,具备骨折复位治疗手术指征及麻醉指征且无禁忌证,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字确认。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0~79(68.71±2.46)岁;体重47~82(60.42±2.56)kg;体温(36.48±0.46)℃。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1~80(68.54±2.39)岁;体重48~80(60.93±2.64)kg;体温(36.57±0.53)℃。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术前1 d对患者进行麻醉访视,了解其一般资料和病情,告知患者手术安排时间和手术流程,教会其术中配合方法,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以取得患者配合[4];术中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疼痛、不适的护理,患者入手术室前1 h,调节室内温度22~25 ℃,调节湿度45%~60%;入手术室后为患者连接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术中脉搏、无创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麻醉诱导前20 min非术区持续覆盖棉被保温,术区常规覆盖双层手术单[5]。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麻醉前预加温联合健肢保温。①麻醉前预加温:术中需要的所有液体(包括静脉输入液体、术中冲洗液等)均于术前备齐,并采用恒温箱加温至37 ℃,以减少术中静脉输注或术区冲洗对患者的刺激,同时术中使用HOT LINE输液加温仪器对输注液体加温。②健肢保温:麻醉诱导前20 min非术区覆盖棉被,术区覆盖双层手术单外,同时应用护臂垫包裹健侧肢体(肩部使用肩垫),术中应用耳膜温度计测量机体核心温度。

1.3 观察指标 ①定期采集患者的体温数据并记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30 min、手术60 min、术毕、术后30 min、术后60 min的体温。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糖、皮质醇差值[6]。③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寒战、切口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心血管不良事件、血液灌注不足、延迟苏醒等。④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从心理、生理、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体温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体温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糖、皮质醇差值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糖、皮质醇差值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3。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3.1 老年骨折患者的生理学特点 老年人群常在跌倒、肢体突然扭转等间接外力作用下,发生骨关节的强力外展或内收,进而引发骨折,表现为局部骨折部位的压痛、疼痛、肿胀、肢体功能受限等情况,严重阻碍了患者的正常站立、行走等活动[7-8]。老年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因此患骨折的风险性也明显升高。手术治疗为老年骨折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属于创伤性操作。老年骨折患者机体各项功能均存在下降趋势,神经、肌肉等组织活动性也明显降低,加之术前需禁饮食,术中维持动态的体温平衡对于维持机体稳定性、促进各项生理功能发挥正常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老年骨折患者由于机体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程度下降,在术中操作的影响下,极易出现呼吸浅慢、体温下降等生理性变化[9-11]。

3.2 低体温的发生机制及对手术安全性的影响 创伤所致低体温的发生机制尚未研究明确,目前主要有“代谢衰竭假说”和“休克代偿假说”两种假说,对低体温的发生机制进行了诠释。其中代谢衰竭假说认为,创伤抑制阶段机体的耗氧量明显减少,体温呈现下降趋势,在进入反应期后,机体代谢速度加快,产热量进一步增加,组织氧合也更充分,随着组织氧传递能力的下降,一旦超过最大耐受范围,则会迅速出现氧耗与产热能力的下降,进而导致低体温[12]。休克代偿假说认为,机体在低氧血症或低血压状态下,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会代偿性调节热反应阈值,导致机体无法主动激发自主性体温调节反应,引发低体温。手术过程中无论是全身麻醉还是椎管内麻醉,均可通过中枢与外周作用影响体温调节,同时麻醉药物的使用还会对血管收缩产生抑制作用,一旦遭受外界寒冷刺激、术中未加温的冲洗液刺激或静脉输入低温液体刺激时,血管无法反馈性收缩,导致机体内热量逐渐丧失[13]。此外麻醉药物的使用对运动神经产生阻滞作用,导致肌肉运动和张力降低,减少寒战产生的热量,对温度感觉神经传入的阻滞作用,进一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机体对外界刺激的调节能力下降,导致低体温的发生。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达70%以上,手术类型、补液温度、室温、麻醉药物对体温调节中枢的抑制作用、暴露散热等均为引起低体温的重要因素[14]。老年骨折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严重干扰手术正常运行,且增加了寒战、延迟苏醒等诸多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由此可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对于维持患者术中平稳状态,改善术中低体温,保障手术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3.3 麻醉前预加温联合健肢保温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棉被覆盖为各类型手术中低体温预防最主要的措施,在维持患者术中体温恒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于老年骨折患者而言,术中输注液体、健侧肢体保温不到位,均可能增加低体温的发生风险[15]。为进一步提高老年骨折患者低体温干预的有效性,本研究遵从循证护理理念,结合以往的护理经验,将麻醉前预加温联合健肢保温应用于老年骨折患者中。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逐步退化,神经与肌肉的活动性明显减弱,在低代谢水平及麻醉影响下,机体产热与能量分解过程极易受到影响,机体产热能力与血液氧分压均明显降低,导致体温呈现下降趋势。老年骨折患者术中无法避免肢体暴露,以往保温意识不足,消毒术野范围后,健侧肢体仅覆盖双层手术单,难以达到保温效果,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加强术中保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护理人员从两个方面开展低体温护理,包括麻醉前对静脉输入液体及术中冲洗液的加温,术中输液加温仪器的使用等,以达到减少术中静脉输注或术区冲洗对患者的刺激作用。此外,术中还应用了护臂垫,患者于麻醉诱导前20 min非术区覆盖棉被保温,术区覆盖双层手术单,并于术野消毒后用护臂垫充分包裹健侧肢体,可以有效预防患者机体能量的丧失,术野消毒后对健侧肢体的包裹不会对常规消毒、麻醉、手术过程产生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健侧肢体体温下降,有助于将体温控制在正常、稳定的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手术30 min、手术60 min、术毕、术后30 min体温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麻醉前预加温联合健肢保温可有效保障老年骨折手术患者的体温稳定性,预防低体温发生。研究组手术前后血糖、皮质醇差值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联合低体温预防措施合理调控了术中应激反应,降低了温度变化对患者产生的刺激作用,为保障手术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研究组并发症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联合低体温预防措施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切口感染、寒战、延迟苏醒等低体温所致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影响。分析原因:以往临床多采用常温液体进行术中静脉输注、术区冲洗等操作,由于室温明显低于机体正常温度,在其刺激下体内酶类活性降低,细胞生理功能受到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术后康复。由此可见,麻醉前预加温联合健肢保温有利于维持术中体温处于正常水平,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将麻醉前预加温联合健肢保温应用于老年骨折手术患者中,可以有效改善术中低体温,促使老年骨折患者术中处于平稳状态,减少手术所致应激反应,保障手术安全。

猜你喜欢
体温肢体保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能“保温”的雪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保温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为什么热水瓶可以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