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星学习通对《电子技术基础》混合式教学的研究

2021-08-24 07:05:30姜雪菲牛林林霍洪双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超星班级

姜雪菲 牛林林 霍洪双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2500)

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也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很多智能移动设备也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之中。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如今教学活动也与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了有机结合,与此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混合式教学,兴起于美国[1],起初就是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教学视频资源,由此,学生可以采用课后观看学习视频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疑问,可以从网络上搜集资料,或者与名师互动交流进行探讨。

将课堂教学与线上学习两种模式相结合,充分发挥这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即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2]。

这两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加广泛深入全面的进行学习。现如今,网络上涌现出大量的教学平台以及各种各样的学习视频,使得教育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前只是少部分人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学习,自2020年疫情期间,各大学校延迟开学,教师和学生不得不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教学,线上教学模式由此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普及。在这个背景下,学校都引入了各种各样的学习平台,比如雨课堂、蓝墨云班、超星学习通等软件。其中“超星学习通”就是我院师生普遍使用的一款教学软件。智能移动技术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改变了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2 学习通的特点以及主要功能

超星学习通是由超星公司研发的,教师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通过学习通软件创建教学空间,上传各种学习资源,建设精品课程,还可以进行师生互动、展示教学成果以及进行教学管理。

2.1 学习通的特点

2.1.1 简便性。超星学习通使用起来非常简便,初学者容易入手,可以实现轻松教学,而且在多种教学场景中均适用。

2.1.2 全连通。手机、平板、电脑终端通;教师、学生、管理角色通;课前、课中、课后环节通,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闭环系统。

2.1.3 数据较为清晰。学习通可以全面整合学生的数据,例如签到、章节阅读情况、作业提交情况以及成绩统计等,全面把控教学质量。

2.2 超星学习通的功能。超星学习通有签到、通知、PPT投屏、通知、抢答、分组任务、主题讨论、选人、问卷、测验等功能,通过强大的技术支持,教师和学生可以实现合作交互学习,使得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得到促进和发展。通过统计这一项功能,可以对教学数据进行全方面的整合,比如:有多少学生进行了签到;有多少学生在某个时间段浏览了教学视频;有多少学生提交了作业,成绩如何;有多少学生参加了某个话题的讨论等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一功能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确切掌握教学效果,并且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与改进。学习通还可以实现对班级的管理,教师先创建班级,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者输入班级邀请码加入所在班级,教师就可以非常方便的管理所在班级,可以通过群聊功能向所在班级发布通知、任务等等,同时,学生也可以联系任课老师,非常便捷。

图1 学习通软件的教学界面

3 《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现状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本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专业、数控技术专业及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开课时间是大一第二个学期。每周4课时,理论和实践分别2个课时,总共18周的课时。这门课既注重理论知识讲授,又重视实践能力提升。在整个专业课的课程体系中,《电子技术基础》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于一线技术岗位能力的培养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一个入门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既需要掌握相关的概念,又需要逐步建立一种逻辑工程思想[3]。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的基础相对薄弱一些,并且相关理论知识也是知之甚少,再加上这门课理论性强、概念较为抽象,导致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都感觉力不从心,很难吃透。在学习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再加上枯燥的讲授过程,使得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师生互动效果不强。在学完这门课程之后,大部分学生只是停留在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上,还不能拥有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去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4 混合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各院校对《电子技术基础》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模式的变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进行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通过引入投资少、效果好并且操作非常便捷的教学工具超星学习通,使得实体课堂和线上教学实现一个有机的联系。

4.1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以往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主要以教材和PPT课件作为教学资源,这种模式比较简单方便,然而完成的教学内容是非常有限的,在相关学科知识的拓展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教师也很难实现与每个学生交流对话,无法对所有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

通过超星学习通这个软件,讲授本门课程的教师团队共同完成对于本课程学习资源的建设,比如本门课程的教案,每章节的课件以及微课视频,在作业库里可以完成对作业的创建,还有一些拓展性的视频、文字资料,以及考试和讨论等等。在章节的课程资源里,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学习内容,制作了项目化学习任务单,认真整合了7个项目的66个任务点,每一个章节都配备了相关的PPT课件及微课视频,使学生更全面的进行课程学习。在作业库里,教师可以创建作业题或者测试题,然后分别向所教班级发布。在发布作业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学生交作业的情况进行高级设置,比如及格分数、作业截止前允许学生重做的次数、允许查看答案的时间、题目是否乱序以及是否允许学生粘贴答案等等,界面非常人性化。在讨论这个模块中,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个话题发表讨论,学生可以在讨论区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活跃性。

图2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电子技术基础》的课堂报告和学情统计

4.2 《电子技术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电子技术基础》分为7个项目模块,每个项目包含3~6个学习任务,而每个学习任务又分为1~6个任务点,每个任务点还有对应的PPT、微课、小测试,其中每一任务点的小测试是构成线上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项目一中的第一个任务:认识半导体二极管,在这个任务中又分为3个子任务,分别为半导体基础知识、半导体二极管特性、特殊的二极管。

学生的学习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还是以认识半导体二极管为例:课前,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行预习,了解什么是半导体,以及生活中常见的二极管,并完成老师布置的线上测试;课中,通过教师的讲授进一步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的特性,APP上还有分组任务,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课程的讨论,一起解决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实现把课堂教给学生;课后,学生可以在APP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实现这一节课的巩固练习。教师则可以通过学生测试题的完成情况以及成绩分布,下一节课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图3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电子技术基础》混合式教学实施结构

5 小结

现如今,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大院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大趋势,也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改革方向。而从应用效果上看,这样的教学模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不拘泥于课堂时间,并且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电子技术基础超星班级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数据库录入证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基于行动导向的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中国市场(2016年41期)2016-11-28 06:33:10
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1:30:51
不称心的新班级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