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理丹青:缂绣与书画

2021-08-23 08:24姗姗
检察风云 2021年12期
关键词:缂丝绣品花鸟

姗姗

明清缂丝书画

缂丝,被誉为“织中之圣”,缂丝技艺最早源自周汉,由沿古丝绸之路传入的缂毛工艺而来。至唐始见以蚕丝为经纬线,开启“缂丝”发展之路。据记载,宋徽宗尤爱缂丝画,北宋宫廷文思院中就设有“克丝作”。至宋徽宗、高宗二朝绚烂光辉,精致绝伦,臻于尽善尽美之境,步入卓越的艺术殿堂,可与绘画艺术相提并论。其中南宋朱克柔所创的“朱缂法”作《莲塘乳鸭图》,可谓缂丝画的顶峰之作。清代乾隆等皇帝也对缂绣作品多有鉴赏。

早先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缂丝织造技艺如今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采用“通经回纬”的织法,织出的兼具工艺与艺术双重价值的缂丝书画,元、明、清之际亦繁盛一时。缂丝的画绣题材丰富,技法灵活多样,也因太过于自由的织法,拓展了缂丝书画的创作之路。同时,缂丝也十分突显创作者的审美功力,后人如只是掌握织法上的工艺,在审美等造诣上也是望尘莫及,实难模仿。

缂丝作为一种织造技法,在宋代汲取绘画艺术表现手法和观赏方式后呈现出新的样式,缂与画的技艺互通互补,相得益彰。明代缂丝画呈现出朴拙可爱的风格,工艺细腻,缂出图案后略加补笔,令人爱不释手。清代缂丝风格逐渐转向,画面更为精致妍丽,色彩明媚鲜亮,中后期则大量以绘补缂,渐为时尚,蔚然成风。

总体而言,明清缂丝继承宋元缂丝书画气韵,题材则人物、山水、花鸟等俱全。气势恢宏的巨幅画作多以山水、楼阁和人物为题材,如仙凡故事或山水名胜等。还有一些作品则心思营巧,以雅致的小幅画卷、册页或者扇面为样式,力求每一处都精工细作,方尺之间所见竹石、花卉和虫草等,摹画如真,缂绘难辨。

因为各时期对于绣品的艺术需要,佳作与巧匠时有涌现。明代安喜宫施所刺绣的《佛像图》,乃是为明宪宗二十五岁生辰祈福用的,是目前罕见有明确纪年和用途的宫廷用画绣之物,首次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到晚明顾绣大家缪瑞云、韩希孟,再到晚清刺绣高手赵慧君、沈寿,她们在手制如此美轮美奂的作品时,是作为家族中的女眷,更是作为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女性存在的。缂绣书画由此从闺阁技艺上升为中国艺术史上的独特风景。在上海博物馆藏有11件(套),共17件缂丝画,因为丝织文物的脆弱特性,这次的“丝理丹青:明清缂绣书画特展”场馆内,采用了当前最好的恒温恒湿设备,还有柔和灯光的调控,故而能在四楼场馆首次展出,且展出时间仅为两个月,部分珍贵文物还将进行一次轮换,足见丝织文物的展出特性。

明清刺绣书画

宗教人物形象的画绣自古流传甚广,刺绣与绘画融合一体的创作手法由此初露端倪;随着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发展和成熟,刺绣技法深受影响,逐渐能以针代笔绣成画作,以明心性而备受赏识。

明晚期诞生于上海露香园的顾绣声名远播,绣者通晓绘画,所绣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等,无所不及,时称“露香园绣”。绣时丝取细绒,手执毫针,胸中有画稿,落针见丝理,以丝敷彩,运针如笔,令人望之似书画,近察乃知为女红。当时后世,嘉誉卓然,坊间竞相摹绣,延绵至今四百余年,江南画绣无不以顾绣自比。《松江府志》(崇祯)记载:“顾绣斗方作花鸟,香囊作人物,刻画精巧,为他郡所未有。”因此,在欣赏这些丝织珍品时,足以唤起人们对于书画与缂、绣之间的联想。蚕丝特有的光泽,与刺绣万变的针法巧妙结合,表现出丰富的色彩与质感变化,源于绘画,又高于绘画。

其实,刺绣工艺是从闺阁女红发展而来,宋代确立了以绣为画的艺术标杆。明代顾绣深受其艺术滋养,针法与笔墨晕色相结合成丝理概念,运针如笔,设色开染,较画更佳,成就一方美名。清代及后世书画绣品深受顾绣影响,名家辈出。清末民初的江苏沈氏姐妹在传统书画绣基础上,吸收西方绘画和摄影艺术,创立出“仿真绣”,也名“沈绣”,独树一帜而享誉海内外,开启近代书画绣之新风。“沈绣”的诞生,离不开沈寿与沈立。沈寿(1874—1921),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初名云芝,号雪宧,绣斋名为“天香阁”,故别号天香阁女士。1904 年她绣制《八仙上寿图》为慈禧七十寿诞祝贺,获赐名为“寿”。沈寿在继承中国传统刺绣技艺的基础上,受到西方美术启发,注重光影效果的“仿真绣”,世称“沈绣”。1919年,经她口授,由张謇执笔撰写并出版了近代最为重要的一部刺绣理论著作《雪宧绣谱》。沈立(1864—1942),号鹤一,沈寿之姐,曾启蒙其刺绣技艺,后在苏州、北京、天津等地传教绣艺多年。沈寿48岁去世后,由张謇选拔继任南通女工传习所所长。上海博物馆从未展出过沈氏姐妹的早期作品,如沈寿刺绣《花鸟图》一套四幅和《楷书七言诗文》一对,以及稀见的沈立刺绣《草间卧虎图》。通过两位的绣品也可以看出仿真绣是既有中国传统丝绣书画艺术的根,又吸收了近代西方的艺术理念,开辟了中国近代美术绣的新领域。

这些不曾露面的缂丝与刺绣,其取径书画,走梭行针如挥毫赋彩;又融入丹青艺术,运丝之理融于画意之间。近距离观赏这曾经被宫廷和名人珍藏的传世之作,可曾发现它们背后一颗颗沉浸于艺术之中,孜孜不倦琢磨技艺以表志向情趣之心灵?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刺绣 沈寿《花鸟图》之一

清 光緒

此《花鸟图》设色明快淡雅,图中题材有八哥、白鹭、海棠、芦苇等。尤以多层次分批累加的旋针、掺(羼)针、散套针将翎毛和树干绣得晕色转折自然,逼真生动,风格更偏向于中国传统书画绣。绣“姓名长在御屏风”白文方印、“沈氏”朱文椭圆印、“吴县天香阁居士沈寿”白文方印。

绣品一侧有清代著名学者俞樾(1821—1907)的墨书题跋。下钤印一方,模糊不辨。

缂丝 朱克柔《莲塘乳鸭图》

南宋(1127—1279) 庞秉礼先生1952年捐赠

作者朱克柔,名刚,云间(今上海松江地区)人。其生卒年不详,活跃在南宋高宗(1127—1162)时期,尤擅缂丝绘画作品,独创“朱缂法”,所缂作品令人缂绘难分。

整幅画尺幅极大,受院体画派影响,以春夏生趣盎然的莲塘实景绘成缂丝底稿,堪称古往今来缂丝绘画之杰作。经近人庞元济收藏。

顾绣 韩希孟《花卉虫鱼》册页之一

明晚期

韩希孟,顾寿潜之妻,系顾名世之孙媳,为顾绣名家,其作品世称“韩媛绣”。

绫地彩绣《花卉虫鱼》册页,四开,此幅为《络纬鸣秋》。她的绣品于平常中见得雅致,将不起眼的一草一花,瞬间活灵活现地绣出,尤为天真烂漫。(此藏品为一级品)

猜你喜欢
缂丝绣品花鸟
写意花鸟
通经断玮 绘彩织梦
——蔡霞明缂丝作品欣赏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Hong'an Embroidery: A Dance of Needles and Threads
缂丝之美,从皇室走入民间
南通缂丝将经纬织入生活
花鸟卷
宋代缂丝的色彩符号与审美意趣
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