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与城市之间面临着“千城一面”的同质化危机,独特的历史人文积淀被现代化所掩盖,因此,塑造优化城市形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北国江城——吉林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视觉识别、行为识别和理念识别三个层次对吉林市CI进行调查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CI发展建议。
关键词:吉林市;城市形象识别;CI发展;同质化危机
本文索引:鲍菁铭.<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15):-120.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8(a)--03
1 城市形象识别理论的三个层次
城市CI,即城市形象识别理论,它由企业CI延伸而来,但其主体为城市管理者,客体为城市公众,是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对政治、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进行特征整合并提出城市发展策略的重要理论方法,包括MI、BI、VI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1.1 MI理念识别系统
MI为城市CI的灵魂和动力,它是价值观与发展战略的统一,不仅能够体现城市本身的特征,还能够通过传播,获得城市公众普遍的价值认同,可以表现为城市口号、标语、理念等。
1.2 BI行为识别系统
BI作为动态识别系统,为MI在人身上的外显,是政府以及公众对城市理念理解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它可以包括文化性活动、公共关系等方面。
1.3 VI视觉识别系统
VI是城市理念的物化,是价值的外在体现,它是静态的,通过具体化、视觉化的广告宣传、城市logo设计、象征图案等外在的表现来传达信息。
2 吉林市背景资料
吉林市是全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为吉林原省会,吉林省亦由吉林市而得名。
吉林市地理环境优美、四面环山,源于长白山天池的松花江,以S形穿城而过。整个城市依山水而建,随山水之势而展,远迎长白、近绕松花。吉林市满语名称为“乌拉”,意为沿江的城池,也因康熙皇帝东巡吉林时所作“连樯接舰屯江城”之句被称为北国江城。
因吉林市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与地理位置,形成了雾凇这一难得的自然奇观,由此获得了“雾凇之都”的美称。东部山区亦有“林海”之称,这片土地孕育了闻名中外的“东北三宝”,即人参、貂皮与鹿茸。
吉林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满族的发源地,更有满族镇为明代女真扈伦部的“乌拉国”所在地,被誉为“中国满族第一镇”,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称。同时,吉林市也是京剧的第二故乡,又有中国北方特色的旅游城市、中国书法城之称,荣登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
近年来,吉林市更加注重城市建设,成功举办了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吉林市国际马拉松赛、世界雪日中国区活动等国内国际大型活动,并连续22届举办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
3 吉林市CI发展现状
3.1 吉林市MI
吉林市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自然环境的优美,而“北国江城”这一称呼更是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了吉林的城市定位。吉林市的城市理念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为绿水青山的自然环境与适宜的气候;二为浓郁的民族色彩与历史文化积淀。
3.1.1 自然环境与气候
穿城而过的蜿蜒松花江,留下了两岸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十里长堤。由于吉林市四面环山、三面临水,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绿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吉林市的绿化覆盖率已达46%,人均绿化面积12平方米,这离不开多年来政府和市民在大型公益绿化活动中的付出,已有六万多棵大树被市民们栽种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满城绿茵,不仅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形象,更是在江城市民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绿色环保的种子。
由于吉林市地处北温带,因此最显著特征便是四季分明。春有沿江柳树嫩芽;夏有山水相映,碧波留青,重峦叠翠;秋有红叶一谷;冬有满树银花的雾凇奇景。四季的气候是最为舒适宜居的,四季的风景更是市民心中的骄傲。
3.1.2 民族色彩与历史文化积淀
吉林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除了汉族,还有满族、朝鲜族、回族等23个民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绘出了多民族的风采。乌拉古城、满族小镇、佛道儒合一的北山古庙群,无一不展示着吉林市人民共同的信仰与风俗。
1904年,吉林人牛子厚斥巨资创办了中国京剧史上第一家科班——喜(富)连成,前后培养了近千名京剧人才,亦有梅兰芳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丰富唱腔、统一风格、固定剧型,创立了各具特色的流派,因此被誉为中国京剧艺术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吉林也因此成为京剧的第二故乡。除了京剧之外,亦有二人转等衍生而出的曲艺作为市民闲暇生活的娱乐。
3.2 吉林市BI
吉林市作为具有中国北方特色的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政府和人民都在用自己的行动来建设城市、维护城市形象,发展并延续传统的文化活动。
吉林市领悟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精神,在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到实际的城市建设中,响应党的“精准扶贫”重要方针政策,通过对特色旅游资源及产业的开发,提升农户的内在发展动力,进而带动脱贫。同时,坚持经济、环境、社会、人口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统筹做好吉林市城乡规划、管理和建设的各项工作,逐步把吉林市建设成为具有繁荣的经济、和谐的宜居环境、良好的生态和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3.2.1 政府行为
近年来,政府认真落实开放、创新、绿色、协调、共享的理念,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积极引导和鼓励市民的公益行为,例如城市绿化公益行动。同时进行城市布局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政府注重城镇化的建设,根据市民的实际需要不断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提高了城市的宜居性。近年来政府更加注重历史文化和特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计划,并加强对松花湖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護区以及湿地、滩涂、水源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
3.2.2 城市公民行为
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吉林市民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到植树等城市绿化公益活动中去,曾在一年内全市义务植树人次达到十万,义务植树430多万棵,新增城市绿地45公顷。市民对政府提倡的绿色、共享等理念有深入的理解,并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得以体现。
3.2.3 文化活动
吉林市在元宵节期间,在吉林文庙举行猜灯谜等节日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参与,并在每年高考结束后,在文庙内邀请师生着古装进行传统的谢师仪式。根据风俗时节,在北山古庙群举行庙会,使得有佛、道、儒等不同信仰的市民共同进行文化活动。除此之外,在乌拉街满族镇、古城中,也定期进行文化展演活动,使市民在享受热闹的活动氛围的同时,增加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3.3 吉林市VI
VI是MI的静态表现,吉林市重视通过自然风景与城市建筑等来体现和展示吉林市的风采民貌。同时,市标、市花市树、城市布局以及融合在生活之中的广告宣传等都通过视觉层次提升了城市形象。
3.3.1 市标
市标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体现了长久以来市民对城市和生活的态度,更是城市形象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当地历史、经济、民俗等多个方面相关,是各个元素的融合,最终成为城市的象征。
吉林市市标为吉林市江城广场中心的雕塑——摇橹人,雕塑人双手掌橹,以接近倒地的姿势,用尽全力摆动船橹,奋力逆江而上,是吉林市早年期间,人民依赖松花江丰富的水资源和物产资源,努力奋进的生活姿态,意为江城市民“激流勇进”的拼搏精神。摇橹人雕塑是吉林市民生活与拼搏精神的外在体现,其代表的精神长期以来一直激励着市民努力工作、幸福生活。
3.3.2 市花市树
吉林市市花为玫瑰,市树为垂柳。玫瑰象征和平、幸福,体现了吉林市生活的状态;垂柳是吉林市进行城市绿化采用的植物材料,在松花江两岸,夏季垂柳依依,冬季迎着松花江蒸腾而出的水汽结成树挂、雾凇。市花市树树立了吉林市的平和、自然优美的形象,提高了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
3.3.3 城市布局
吉林市市区被蜿蜒而过的松花江一分为二,分为江南与江北两部分。江北部分更多的是倾向于规划工整的住宅以及工业商业聚集区,江南部分着重建设更加优化的住宅,根据城市特点进行建筑设计,突出城市特色。
3.3.4 广告宣传
依江而建的高层建筑,在夜晚会以楼体为屏幕,通过灯光来演绎动画,通常动画内容为生活图景,在有重大赛事或节日时,也会通过楼体屏幕进行宣传。当人们夜晚漫步在江畔,可见江对面的屏幕动画,感受城市和谐宁静的生活氛围。
3.3.5 城市景区
吉林市作为历史文化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有北山寺庙风景园林,它是糅合了佛、道、儒三教而建成的古庙群,公园内建有诸多的亭、桥、廊、榭。在“吉林八景”中,北山曾以“北山双塔”“药寺晚钟”“德碑夕照”等景色而著称;1742年修建的孔庙、吉林文庙,是市民进行传统活动的必选场所,散发着传统的文人气息;吉林市依着核心松花湖进行了景区建设,松花湖景区被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龙潭山鹿场亦在国家级旅游景点之列;由于丰富的水资源,建成的丰满、红石、白山三个水电站形成了一江三湖的美景;作为民族聚居地,乌拉街满族风情浓郁,又有特色的乌拉火锅被传扬各地,吸引着爱美食美景的人们纷纷前来;吉林市的冬季是市民心中最为骄傲的存在,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的雾凇奇景,使得国内外人人心驰神往。“用柳枝松叶巧織春梦”的雾凇是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还有北大壶镇的自然冰雪厂可以任由冰雪爱好者驰骋;桦皮厂镇的温泉资源和雾凇岛的雾凇,能让人在休闲放松和欣赏江畔雾凇的同时,体会返璞归真的民家风情。
4 吉林市CI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 城市形象缺乏系统整体的规划
吉林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风景优美,同时作为多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浓厚的历史积淀。但吉林市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城市形象定位,缺乏系统、整体的城市形象规划,众多零散的优势条件没有得到很好的融合发展,整体的形象定位比较模糊。
4.2 没用充分发挥城市特色
旅游资源在吉林市十分丰富,如天下奇观雾凇,虽然远近闻名,但是政府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一资源开发旅游业,城市没有与景色相称的旅游硬件条件,没有充分发挥美景旅游对吉林市整体形象的塑造作用。2000年之后,市政府对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减弱,对旅游建设所投入的资金也大大减少,因此宣传力度大打折扣,宣传范围也逐渐缩小,只有周边省市的游客前来游玩。同时,不够重视民族聚居地的历史文化建设,继承但并未大力弘扬民族特色风俗文化,没有根据特色有意建设文化村,使得知名度不够,对城市形象没有起到大幅度的提升。
4.3 针对文化活动的传播力度较小
吉林市的文化活动较多,除了传统的节日文化活动之外,还有佛道儒思想信仰的交流活动以及古代“谢师仪式”等特色文化活动的举行。然而,针对有关思想、教育、民族文化这类的特色文化活动,缺乏有力的宣传与报道,对已有的相关报道传播力度不够,导致一些文化礼仪和思想只在小范围内传播,因此吉林市整体文化活动的氛围并未形成,从行为识别层面来讲,导致整个城市没有统一协调的文化活动氛围。
5 吉林市CI发展建议
5.1 建设独立部门塑造城市整体形象
目前,吉林市尚未有独立部门进行城市CI设计,导致城市定位不清,城市形象模糊。因而亟需建设一个独立部门,有针对性地对城市进行形象设计,综合考虑吉林市的历史、经济、文化等发展特点,制定完善的CI计划,加强对城市理念的强调,完善视觉层面的建设,鼓励具有城市特色的行为活动,明确城市定位,塑造吉林市整体形象。
5.2 利用城市特色树立城市形象
吉林市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应该通过系统的方法将其转化为经济资源,使其成为城市特色的标志。着重打造“雾凇之都,滑雪天堂”的北国江城形象,使其成为能体现城市特色的旅游品牌,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旅游服务投入。同时注重多民族文化的弘扬,针对乌拉满族镇当地具有特色的饮食,如碴条、粘豆包、乌拉火锅等进行宣传,打造具有多民族特色的生活图景,树立一个多民族文化共存、共同繁荣发展的城市形象,让这些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成为吉林市的城市标签。
5.3 加大活动宣传推广力度
吉林市已有的文化活动并不少,如松花湖开江鱼美食节、雾凇冰雪节、休闲度假旅游节、马拉松比赛以及少数民族风俗活动,但在持续积极筹备和举办各种城市活动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文化活动精神的传播与扩散,避免文化只在小范围、小群体内传播,要加大活动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使精神辐射到更大的范围,从而促进整个城市特色文化活动精神的一体化。向城市居民以及投资者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與城市理念,加大城市活动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城市的认可度,使每位市民都成为城市形象的参与者、塑造者与传播者,以主人翁意识更深入、全面地宣传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姜国祥.浅谈吉林市的城市特色.吉林市城市规划设计院[J].城市规划,1991(6).
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R].2016-12-25.
邵培仁,潘戎戎.论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的灵魂及根本[J].东南传播,2020(1):1-2.
金铭,张守志.谈吉林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前景[J].城市旅游规划,2020(9).
钟学斌,郝汉舟,陈锐凯.滨江湖泊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潜力与发展规划——以西凉湖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5):453-456.
吕路军,王辰轩.吉林市满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
潘静莎,黄桂娥.论乡村文化旅游住宿的品牌化建设——以贵州为例[J].神州,2013(23):34-35.
Research on Urban CI Investigation and Development Design
—— Taking Jilin City as an Example
Jiangnan University
BAO Jingming
Abstract: As the economy develops and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cities are facing a crisis of homogeneity, and their uniqu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ccumulations are concealed by modernization. Therefore, shaping and optimizing the image of the city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This paper takes Jilin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investigates and studies the CI of Jilin City through the three levels of visual recognition, behavior recognition and idea recognition,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CI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Keywords: Jilin City; city image recognition; CI development; crisis of homogen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