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鸣
素有“牛市旗手”之称的券商股在低迷许久之后,本周出现了爆发走势,而且启动点还是在周一A股大跌之后,周三主动上攻领涨两市,成为维系市场人气的中流砥柱。尽管表现不俗,但过去两年券商股多次出现“急涨缓跌”的走势,让不少追高买入的投资者倍感失望和煎熬,这次上攻是否会重蹈覆辙或者是新一轮不一样的行情?笔者认为,从行业基本面和市场资金流向来看,券商板块的行情尚未走完,但普涨过后的分化不可避免,关注龙头股和补涨股“两极”的表现,对于分析券商股本轮行情的成色,将是直观有效的重要指标。
过去两年,A股以内需白马股为主的“茅指数”、科技成长股为主的“宁指数”各领风骚,成为指数上行的主要动力,相比之下券商所在的大金融板块则表现低迷,难有持续上扬的机会。即使是一向被视为牛市风向标的券商股,也只有间歇性的脉冲行情,总体而言持续力度较差。在去年7月短期大涨带动股指上一个台阶之后,券商板块便陷入了长达一年的震荡下行,套牢众多在此期间追高和试图抄底的投资者。但在这一年里,券商股行业整体向好的趋势并未改变,基本面和股价之间的“剪刀差”日益扩大,让估值维持在历史低位区,投资价值因此不断累积增强中。以最直观的指标而言,本周三券商股大幅上攻之前沪深两市的日成交金额已经超过20个交易日维持在万亿元以上水平,融资余额也已经突破了1.6万亿,二者对于券商的经纪业务有直接明显的带动作用。即使佣金手续费率走低是难以扭转的大趋势,但活跃的成交和高企的融资余额实现了“以量补价”,大部分券商的中报都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增长。因此,券商股在本周向上突破,某种程度上是对中报业绩的一种正常反应,属于“师出有名”的性质。
如果说中报业绩的因素偏重短期的话,对于券商未来长期发展的预期,则是吸引更多资金参与的关键。其中,关于财富管理市场的憧憬是重點,7月份以来陆续有券商的行业研报对财富管理成为券商股“新蓝海”的可能性做了深入分析,特别是有券商研报将中美两国的财富管理市场做了对比,指出目前A股市值中公募基金的份额占比仅相当于美股上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随着中国大陆居民财富配置方向的转移,未来券商在财富管理方面大有可为,本轮提前板块见底并超过去年7月高点的领涨股都具有这方面的想象空间,如东方证券、广发证券等;此外,迟迟没有实质性进展的券商合并“做大做强”,也有望随着外商独资券商设立而再度提上议事日程,增添相关券商的炒作题材。此外,IPO的持续热络、中概股回国几率增加,对券商长期业绩也提供了较好的保障,这些都是券商板块走强的重要因素。
尽管从短、中、长期各方面因素可以解释券商股上涨,但这些因素并非突发性的,而是已经存在市场一段时间了,引导突破还需要有其它推手。笔者认为,推手就在于大资金的调仓换股,因为无论是“茅指数”还是“宁指数”,此前都已经累积了较大的涨幅,同时对应着较高的估值,对中长线资金的吸引力在逐步下降。相比之下,券商股业绩好、预期好,流通市值又比较大可以承接大资金腾挪,被相中参与完全是正常的板块轮动现象。事实上,从五月中旬以来证券板块指数就已经进入了筑底的状态,最近三个月已经摆脱了去年7月以来高点和低点不断下移的状态,呈现高低点同步抬高,预示着行情节奏已经从量变到了质变。乐观预期来看,此次证券板块的走高,已经不属于去年7月大涨之后的震荡回落阶段,而有望成为新一轮行情的起点。
尽管基本面、技术面可以让投资者对券商股看高一线,但类似本周三的全面普涨却难以持续展开,后期的分化不可避免。从技术面来看,过去一年“上冲下洗”形成了巨量的套牢筹码,需要大量资金进场才能有效解套,这对多头来说是不小的考验,选择“进三退二”、震荡向上是有效松动和化解套牢盘的方式,这一方式决定了板块中个股分化必然出现;其次,券商板块尽管面临较好的外部环境,但接近50家券商股的基本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公司的行业地位、品牌效应、利润构成决定了未来长期发展的区别,转型越有成效的券商越能获得市场认同。而行业整合的预期、再融资的规模和节奏也对不同公司的走势存在一定的“扰动”。在分化中寻找相对强势的品种,投资者才能获得较好的超额收益。
笔者认为,和A股许多行业一样,券商板块也面临着行业份额向龙头公司集中的长期趋势。特别是一些已经有了显著的客户资源优势、资管能力比较突出的券商,未来大概率会继续扮演龙头的角色,成为本轮行情的领涨者。因此,只要这些券商龙头维持正常的上升趋势,并在板块中持续领跑,券商板块的整体行情就比较良性,有望持续深化。
和龙头对应的则是规模小、业绩差的券商,这些小券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如果不能被整合的话,未来极有可能被不断边缘化,股价长期走势也难言乐观。但在板块行情末端,这些小券商也可能出现大幅补涨的“肥尾”行情,短期涨幅甚至可能会领跑券商股,正如去年底一些亏损、滞涨的白酒股出现大幅补涨,成为白酒板块见顶前兆一样。因此,如果未来券商股出现龙头滞涨、差股补涨的走势,则需要高度警惕见顶的可能。此外,包括一些参股中小券商的公司,在行情末端也有可能出现类似的补涨动作,投资者届时也应做好冷静应对的准备。
(本文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